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评价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评价[20191230185650]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 1
2.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1
2.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2
3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3
3.1近五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自愿性报告发布数量情况 4
3.2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 4
3.3上市所建议上市公司强化碳排放信息披露 4
4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 5
4.1样本选取 5
4.2 样本情况统计分析 5
4.2.1 江苏省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5
4.2.2 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性质分布 6
4.2.3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 6
4.2.4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统计分析 7
4.3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8
4.3.1信息披露内容不统一 8
4.3.2信息披露定量信息少,定性信息多 9
4.3.3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 9
4.4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0
4.4.1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10
4.4.2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提供成本过高 10
4.4.3企业管理人员伦理道德缺失 11
5 完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的对策 11
5.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11
5.2 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12
5.3 建立健全碳信息披露机制12
5.4 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蒸蒸日上,中国上市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截止到2014年3月,全国2539家上市公司中,江苏省占据了几近10%,在31个省中排名第三,市总值将近13500亿元。但是,一直以来,在企业追求利润和价值最大化等目标的同时,企业自身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不能忽略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以造成诸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等等问题为代价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冷漠态度已经对社会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作为社会的参与者,上市公司对社会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上市公司是人格化的公民,在追求利益谋求财富的同时,也应该感恩社会,承担相应的义务来回馈于社会,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大势所趋。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促使企业如实地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身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有助于企业提高知名度。同时,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促进了我国企业进行社会责任问题的科学决策,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本文决定对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做相关研究,分析突出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改善江苏省上市公司的披露现状。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观念最早由Adam Smith(1773)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如果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1]。其后,美国学者Oliver Sheldon(1924)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远远高于企业的盈利,是对社会各方面问题履行责任的行为[2]。直到美国的另一位学者Bowen(1953)出版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后,人们才开始逐渐关注社会责任。他认为: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包含责任主体、责任实施者和责任原则三大内容[3]。
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袁家方(1990)在《企业社会责任》一书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企业在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面对各种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和人们的根本利益所必须承担的义务[4]。刘俊海(1999)提出企业除了最大限度的增进股东利益,还应该增进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利益[5]。卢代福(200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以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企业义务的相对方[6]。
以上是国内外相关学者的代表性观点,虽然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众说纷纭,但可以说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快速发展。
2.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当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那么企业需要披露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信息,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在197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包括四个大类: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服务[7]。国际会计公司Ernst&Ernst(1971)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划分为七大类:能源、环境、公平雇佣服务、人力资源、产品、社区参与、其他,比Trotman和Bradley(1981)的研究多了公平雇用服务一大类 [8 -9]。
我国学者葛家澎、林志军(2001)认为,企业除提供正常经营活动报告之外,还应该提供诸如企业与环境保护、就业、雇员培训、反种族歧视、医疗保险、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或所做贡献之类的信息[10]。李立清、李燕凌(2005)在其著作《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把劳工权益、人权保障、社会责任管理、商业道德、社会公益行为五个方面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并设立了权重值[11]。李正(2006)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的应该包含:环境问题类;员工问题类;社区问题类;一般社会问题类;消费者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类,共包含六大类十五小类[12]。
根据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5月8日发布的《履行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走在央企前面》称,我国中央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报告提出了在发展企业自身的同时也要服务于社会的社会责任观。电网还提出企业应该对自然环境、员工权益、产品和服务质量、公益事业等承担相应地责任。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结论,不同的学者和组织对于披露的内容有着自己的认知,但笔者结合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分析,认为其内容一般分为五大类:股东和债权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员工、供应商和客户、公益事业和社区计划。
表-1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
分类 披露内容
股东和债权人 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每股收益等
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三废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污染控制;自然环境的治理等
员工 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员工教育及培训员工;员工的发展前景及工作环境;员工工资及福利等
供应商和客户 质量和服务等
公益事业和社区计划 慈善公益捐赠;所在社区的利益等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 1
2.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1
2.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2
3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3
3.1近五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自愿性报告发布数量情况 4
3.2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 4
3.3上市所建议上市公司强化碳排放信息披露 4
4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析 5
4.1样本选取 5
4.2 样本情况统计分析 5
4.2.1 江苏省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5
4.2.2 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性质分布 6
4.2.3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 6
4.2.4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统计分析 7
4.3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8
4.3.1信息披露内容不统一 8
4.3.2信息披露定量信息少,定性信息多 9
4.3.3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 9
4.4 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0
4.4.1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10
4.4.2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提供成本过高 10
4.4.3企业管理人员伦理道德缺失 11
5 完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的对策 11
5.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11
5.2 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12
5.3 建立健全碳信息披露机制12
5.4 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蒸蒸日上,中国上市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截止到2014年3月,全国2539家上市公司中,江苏省占据了几近10%,在31个省中排名第三,市总值将近13500亿元。但是,一直以来,在企业追求利润和价值最大化等目标的同时,企业自身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不能忽略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以造成诸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等等问题为代价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冷漠态度已经对社会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作为社会的参与者,上市公司对社会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上市公司是人格化的公民,在追求利益谋求财富的同时,也应该感恩社会,承担相应的义务来回馈于社会,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大势所趋。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促使企业如实地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身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有助于企业提高知名度。同时,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促进了我国企业进行社会责任问题的科学决策,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本文决定对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做相关研究,分析突出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改善江苏省上市公司的披露现状。
2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观念最早由Adam Smith(1773)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如果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1]。其后,美国学者Oliver Sheldon(1924)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远远高于企业的盈利,是对社会各方面问题履行责任的行为[2]。直到美国的另一位学者Bowen(1953)出版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后,人们才开始逐渐关注社会责任。他认为: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包含责任主体、责任实施者和责任原则三大内容[3]。
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袁家方(1990)在《企业社会责任》一书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企业在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面对各种社会需要和社会问题,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和人们的根本利益所必须承担的义务[4]。刘俊海(1999)提出企业除了最大限度的增进股东利益,还应该增进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利益[5]。卢代福(200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以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企业义务的相对方[6]。
以上是国内外相关学者的代表性观点,虽然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众说纷纭,但可以说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快速发展。
2.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当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那么企业需要披露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信息,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在197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包括四个大类: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服务[7]。国际会计公司Ernst&Ernst(1971)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划分为七大类:能源、环境、公平雇佣服务、人力资源、产品、社区参与、其他,比Trotman和Bradley(1981)的研究多了公平雇用服务一大类 [8 -9]。
我国学者葛家澎、林志军(2001)认为,企业除提供正常经营活动报告之外,还应该提供诸如企业与环境保护、就业、雇员培训、反种族歧视、医疗保险、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或所做贡献之类的信息[10]。李立清、李燕凌(2005)在其著作《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把劳工权益、人权保障、社会责任管理、商业道德、社会公益行为五个方面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并设立了权重值[11]。李正(2006)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的应该包含:环境问题类;员工问题类;社区问题类;一般社会问题类;消费者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类,共包含六大类十五小类[12]。
根据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5月8日发布的《履行社会责任--国家电网公司走在央企前面》称,我国中央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报告提出了在发展企业自身的同时也要服务于社会的社会责任观。电网还提出企业应该对自然环境、员工权益、产品和服务质量、公益事业等承担相应地责任。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结论,不同的学者和组织对于披露的内容有着自己的认知,但笔者结合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分析,认为其内容一般分为五大类:股东和债权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员工、供应商和客户、公益事业和社区计划。
表-1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
分类 披露内容
股东和债权人 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每股收益等
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三废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污染控制;自然环境的治理等
员工 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员工教育及培训员工;员工的发展前景及工作环境;员工工资及福利等
供应商和客户 质量和服务等
公益事业和社区计划 慈善公益捐赠;所在社区的利益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