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
摘 要摘 要伴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范围愈来愈普遍,相关投资者对于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也正是这样对金融衍生工具在会计问题上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理论进行分析,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产品分类从而发现其在确认和计量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会计风险。通过对于其在会计处理中的风险进行剖析和探讨结合相关具体案例探讨可行性方案。希望会计信息作为一个载体能够提供经济信息的系统应充分发挥反映、评价、预测、控制等功能。从而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落实会计监督工作。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核算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3
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体系及理论 3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3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4
2.3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特点 6
3 衍生金融工具在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7
3.1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要素概念的冲击 7
3.2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要素确认的冲击 8
3.3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要素计量的冲击 9
3.4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报告的冲击 9
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中所面临的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 10
4.1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分类 10
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管理的现状 12
4.3 衍生金融工具过程中会计检查的实施流程 12
5 案例分析 13
5.1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案例 13
5.2 自营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会计核算流程 1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变化浪潮中,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重中之重必然是对于银行相关业务的会计准则额改革,在面对这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信息披露失真案例 13
5.2 自营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会计核算流程 1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变化浪潮中,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重中之重必然是对于银行相关业务的会计准则额改革,在面对这一新形势的巨大变化,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金融领域和会计领域已经成为了一项重大的议题。
从2008年初开始,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衍生金融工具引发新的金融海啸震撼全球金融体系。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美国华尔街巨头给大家带来的是对于巨额损失的惊叹与衍生金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疑问,全球上百家银行和企业因此而迅速倒闭,使人们更加为危机影响的范围之大和程度之深而惊恐。
从巴林、兴业到雷曼兄弟,层出不穷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危机的例子引起了银行业的贷款危机从而使全球的经济体系受到了影响,这不得不让相关学者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背后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在金融危机产生的过程中,身为“头号嫌疑人”的衍生金融创新产品难以逃脱他的相关责任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直接相关一定是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问题[]。公允价值的确定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根本内容,会计信息必须通过公允价值反映,这不仅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具体要求,更是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资本和收益相关信息,但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却与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息息相关,在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新会计准则规范不够细致,采取公允价值计价可靠性有待商榷以及报表披露事项不完全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支持,理论的完善,市场的完善,去解决尚存在的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实际存在的时间较短,在它不断完善过程中也曾经引发许多的金融问题。这几年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面临着新挑战和机遇。但我国无论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型和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落后,在会计研究和相应的监管还处于初级阶段。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监督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尚未完善,手段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业务量的不断的扩张,其发展势头一定是势不可挡的。放眼未来我们不难想象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一定会“百花齐放”,我们对于相关制度的研究不只是看到创新,更多的应该把注意力投向其会计监管的制度体系中去。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现如今国外在衍生金融工具中关于会计问题主流研究方向是判断是否能够使用该工具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彼得森认为财务报表中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主要是通过附注体现出来的,它代表的是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者的后果承担风险,附注信息让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具体的风险有着不同衡量。豪森和埃利奥特持有的观点是在报表中不应该提供具体的风险判断,仅仅给以使用者的是具体信息的陈列,面临这样的信息缺失的情况中,使用者们必须依靠自身的风险判断意识,通过自身的判断得出风险概率。
除此之外,多年来国外的多家会计准则委员会不停的着眼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准则研究为监督提供基础的平台信息。在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中有对于金融工具表内外确认的具体规定[]。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其中对于期货、外币的折算标准和外汇远期等都有着详细的规定。紧随其后IASC通过了相关披露事项和确认准则的具体操作方法,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33号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39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中国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主要的重心是放在关于财务理论重构方面。如葛家澎《当前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和谢诗芬的《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等。在引进国际准则时也要注重中国实际情况的运用,现在也有学者注重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实务研究为未来我国会计规范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研究支撑。如李荣林的《金融工具会计研究》和陈引等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决策》。在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使用过程中,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实务处理的基本会计原则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衍生金融工具在处理上难以得出一致意见的无疑是在确认与计量上。因为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类具有高风险性的工具其不确定性影响了会计上计量。面对这种高风险的不确定性,在不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和信息披露下,如何合理的进行会计计量是会计界现在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在现在金融市场上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风险的来源又是合理规避风险的工具,因此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上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是基于2006的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具体规范。根据实会计处理流程中存在的一些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问题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体系及理论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金融工具是一种契约、合同的金融交易对象的体现。这类合同如果持有人与人进行交换价值,也形成了他拥有的一类资产,通常被称为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通过“出售”金融资产,带来了资金的流动。因此,也可以将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看作是一类词语。金融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它可以给利益相关者将来提供多少的收入所决定的。如债券若想拥有较高的价值一定是具有较高的利率和较强程度的到期归还本息的保证。当然在金融资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3
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体系及理论 3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3
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4
2.3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特点 6
3 衍生金融工具在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7
3.1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要素概念的冲击 7
3.2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要素确认的冲击 8
3.3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会计要素计量的冲击 9
3.4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财务报告的冲击 9
4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中所面临的会计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 10
4.1 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风险分类 10
4.2 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管理的现状 12
4.3 衍生金融工具过程中会计检查的实施流程 12
5 案例分析 13
5.1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案例 13
5.2 自营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会计核算流程 1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变化浪潮中,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重中之重必然是对于银行相关业务的会计准则额改革,在面对这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信息披露失真案例 13
5.2 自营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会计核算流程 14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变化浪潮中,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重中之重必然是对于银行相关业务的会计准则额改革,在面对这一新形势的巨大变化,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金融领域和会计领域已经成为了一项重大的议题。
从2008年初开始,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衍生金融工具引发新的金融海啸震撼全球金融体系。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美国华尔街巨头给大家带来的是对于巨额损失的惊叹与衍生金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疑问,全球上百家银行和企业因此而迅速倒闭,使人们更加为危机影响的范围之大和程度之深而惊恐。
从巴林、兴业到雷曼兄弟,层出不穷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危机的例子引起了银行业的贷款危机从而使全球的经济体系受到了影响,这不得不让相关学者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背后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在金融危机产生的过程中,身为“头号嫌疑人”的衍生金融创新产品难以逃脱他的相关责任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直接相关一定是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问题[]。公允价值的确定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根本内容,会计信息必须通过公允价值反映,这不仅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的具体要求,更是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资本和收益相关信息,但公允价值的具体确定却与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素质息息相关,在我国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新会计准则规范不够细致,采取公允价值计价可靠性有待商榷以及报表披露事项不完全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支持,理论的完善,市场的完善,去解决尚存在的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实际存在的时间较短,在它不断完善过程中也曾经引发许多的金融问题。这几年我国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面临着新挑战和机遇。但我国无论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型和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落后,在会计研究和相应的监管还处于初级阶段。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监督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尚未完善,手段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的业务量的不断的扩张,其发展势头一定是势不可挡的。放眼未来我们不难想象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一定会“百花齐放”,我们对于相关制度的研究不只是看到创新,更多的应该把注意力投向其会计监管的制度体系中去。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现如今国外在衍生金融工具中关于会计问题主流研究方向是判断是否能够使用该工具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彼得森认为财务报表中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主要是通过附注体现出来的,它代表的是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者的后果承担风险,附注信息让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具体的风险有着不同衡量。豪森和埃利奥特持有的观点是在报表中不应该提供具体的风险判断,仅仅给以使用者的是具体信息的陈列,面临这样的信息缺失的情况中,使用者们必须依靠自身的风险判断意识,通过自身的判断得出风险概率。
除此之外,多年来国外的多家会计准则委员会不停的着眼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准则研究为监督提供基础的平台信息。在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中有对于金融工具表内外确认的具体规定[]。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其中对于期货、外币的折算标准和外汇远期等都有着详细的规定。紧随其后IASC通过了相关披露事项和确认准则的具体操作方法,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33号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39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中国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主要的重心是放在关于财务理论重构方面。如葛家澎《当前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和谢诗芬的《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等。在引进国际准则时也要注重中国实际情况的运用,现在也有学者注重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实务研究为未来我国会计规范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研究支撑。如李荣林的《金融工具会计研究》和陈引等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决策》。在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使用过程中,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实务处理的基本会计原则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衍生金融工具在处理上难以得出一致意见的无疑是在确认与计量上。因为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类具有高风险性的工具其不确定性影响了会计上计量。面对这种高风险的不确定性,在不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和信息披露下,如何合理的进行会计计量是会计界现在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衍生金融工具在现在金融市场上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风险的来源又是合理规避风险的工具,因此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上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是基于2006的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具体规范。根据实会计处理流程中存在的一些衍生金融工具风险问题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2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体系及理论
2.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金融工具是一种契约、合同的金融交易对象的体现。这类合同如果持有人与人进行交换价值,也形成了他拥有的一类资产,通常被称为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通过“出售”金融资产,带来了资金的流动。因此,也可以将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看作是一类词语。金融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它可以给利益相关者将来提供多少的收入所决定的。如债券若想拥有较高的价值一定是具有较高的利率和较强程度的到期归还本息的保证。当然在金融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