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20200112195235]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创业板;股利政策;影响因素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2.1国外研究 3
2.2国内研究 3
第3章 股利政策相关概念及理论 5
3.1股利及股利支付方式 5
3.1.1股利 5
3.1.2股利支付方式 5
3.2股利政策 4
3.1.1股利政策主要内容 4
3.1.2股利政策种类 6
第4章 创业板市场的股利分配现状 7
4.1创业板市场 7
4.1.1概念 7
4.1.2特点 7
4.2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6
4.2.1选择分配股利的公司占多数 6
4.2.2股利分配形式多样 8
4.2.3现金分红力度大 8
第5章 实证分析 10
5.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10
5.2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10
5.2.1公司规模 10
5.2.2公司盈利能力 10
5.2.3公司负债水平 11
5.2.4公司发展能力 11
5.2.5现金充足性 11
5.3变量设计及模型构造 12
5.3.1被解释变量 12
5.3.2解释变量 12
5.3.3模型设计 12
5.4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13
5.4.1描述性统计 13
表5.3 描述性统计表 13
5.4.2相关性分析 13
5.5回归分析 14
5.5.1模型综述 15
5.5.2方差分析 16
5.5.3回归分析 16
5.6实证结论 17
第6章 建议与展望 18
6.1建议 18
6.2研究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外财务学者便开始研究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的讨论热度至今未见消退。
由于西方证券行业发展比较成熟,而且西方股利理论研究从开始到现在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总的来说,关于公司股利政策,西方国家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通过研究股利分配与公司价值、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探讨公司应该如何制定股利政策。“一鸟在手”理论、代理理论、股利无关理论等都是很经典的股利理论。
股利政策一直是公司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股利的分配也变得日趋重要。在我国,创业板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与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较多问题,而创业板的股利政策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一般可以分为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四种方式,其中现金股利方式运用最普遍。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公司常见的股利分配方式一般有三种:派发现金股利、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
1.2研究意义
股利分配政策是确定公司的的净利润如何分配的方针和策略,是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公司的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股东的现期收益与公司的未来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上市。合理的股利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另一方面可以平衡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因此,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各种相关因素。
创业板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开始兴起。相比之下,中国的创业板起步就比较晚了。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举行开板仪式。一大批中小企业终于有了发展的舞台,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做出贡献。创业板上市要求比主板市场相对宽松,主要体现在资本规模,成立时间,经营业绩等方面的要求上。创业板的出现,缓解了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境,一些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也因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虽说创业板开启时间不长,首批上市只有23家公司,但截止到2015年4月已有44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还有很多企业在IPO申报待审。说明我国的创业板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加上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与主板市场有所不同。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值得研究的。找出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创业板公司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帮助我国创业板市场进一步健康、稳健地发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国外研究
西方的财务学者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1956 年,美国经济学家林特勒(Lintner)选取了28家上市公司,研究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研究方法是对企业高管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最终,他得出结论:(1)公司会设定一个固定的股利支付率作为长期目标。(2)相对于股利绝对额,公司管理层更关心股利的稳定性。(3)平稳的股利政策才是最优的。
1976年,詹森(Jensen)研究发现,如果公司的成长性较好,拥有很多投资机会,但是现金处于短缺状态。此时,公司就会选择支付较少的现金股利。
1989年,克拉奇利和汉森(Crutchley and Hansen)通过研究公司本身特点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发现,公司规模以及盈利水平对其影响较大。
而近年来国外的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中,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马尔科姆·贝克(Malcolm Baker)和杰弗里(Jeffrey)2003年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会根据投资者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发放现金股利。
2006年,Eije和Megginson 选择欧盟国家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规模大的公司,更愿意派现,派现水平也比较高。
2010年,Jana P. Fidrmuc和Marcus Jacob 选取了579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国家文化也会影响股利政策。
2012年,Jose和Massino 经过研究探讨发现,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会受到大股东的影响。
2.2国内研究
因为国外的研究比较领先,所以国内的研究大多借鉴了国外的理论。
1997年,刘星和李豫湘首先开始了研究。他们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的30家上市公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每股盈利、每股净资产、法人股持股比例与股利政策的相关性最高。
近几年,随着创业板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有如下成果:
2010年,王会芳以创业板的7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与现金股利支付率呈正相关的有:盈余累积能力、公司每股收益、资金流动能力;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呈负相关的为公司成长性。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创业板;股利政策;影响因素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2.1国外研究 3
2.2国内研究 3
第3章 股利政策相关概念及理论 5
3.1股利及股利支付方式 5
3.1.1股利 5
3.1.2股利支付方式 5
3.2股利政策 4
3.1.1股利政策主要内容 4
3.1.2股利政策种类 6
第4章 创业板市场的股利分配现状 7
4.1创业板市场 7
4.1.1概念 7
4.1.2特点 7
4.2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6
4.2.1选择分配股利的公司占多数 6
4.2.2股利分配形式多样 8
4.2.3现金分红力度大 8
第5章 实证分析 10
5.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10
5.2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10
5.2.1公司规模 10
5.2.2公司盈利能力 10
5.2.3公司负债水平 11
5.2.4公司发展能力 11
5.2.5现金充足性 11
5.3变量设计及模型构造 12
5.3.1被解释变量 12
5.3.2解释变量 12
5.3.3模型设计 12
5.4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13
5.4.1描述性统计 13
表5.3 描述性统计表 13
5.4.2相关性分析 13
5.5回归分析 14
5.5.1模型综述 15
5.5.2方差分析 16
5.5.3回归分析 16
5.6实证结论 17
第6章 建议与展望 18
6.1建议 18
6.2研究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外财务学者便开始研究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的讨论热度至今未见消退。
由于西方证券行业发展比较成熟,而且西方股利理论研究从开始到现在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总的来说,关于公司股利政策,西方国家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理论。通过研究股利分配与公司价值、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探讨公司应该如何制定股利政策。“一鸟在手”理论、代理理论、股利无关理论等都是很经典的股利理论。
股利政策一直是公司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股利的分配也变得日趋重要。在我国,创业板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与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较多问题,而创业板的股利政策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一般可以分为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四种方式,其中现金股利方式运用最普遍。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公司常见的股利分配方式一般有三种:派发现金股利、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
1.2研究意义
股利分配政策是确定公司的的净利润如何分配的方针和策略,是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公司的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股东的现期收益与公司的未来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上市。合理的股利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另一方面可以平衡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因此,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各种相关因素。
创业板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开始兴起。相比之下,中国的创业板起步就比较晚了。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举行开板仪式。一大批中小企业终于有了发展的舞台,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做出贡献。创业板上市要求比主板市场相对宽松,主要体现在资本规模,成立时间,经营业绩等方面的要求上。创业板的出现,缓解了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境,一些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也因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虽说创业板开启时间不长,首批上市只有23家公司,但截止到2015年4月已有44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还有很多企业在IPO申报待审。说明我国的创业板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加上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与主板市场有所不同。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是值得研究的。找出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创业板公司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帮助我国创业板市场进一步健康、稳健地发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国外研究
西方的财务学者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1956 年,美国经济学家林特勒(Lintner)选取了28家上市公司,研究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研究方法是对企业高管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最终,他得出结论:(1)公司会设定一个固定的股利支付率作为长期目标。(2)相对于股利绝对额,公司管理层更关心股利的稳定性。(3)平稳的股利政策才是最优的。
1976年,詹森(Jensen)研究发现,如果公司的成长性较好,拥有很多投资机会,但是现金处于短缺状态。此时,公司就会选择支付较少的现金股利。
1989年,克拉奇利和汉森(Crutchley and Hansen)通过研究公司本身特点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发现,公司规模以及盈利水平对其影响较大。
而近年来国外的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中,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马尔科姆·贝克(Malcolm Baker)和杰弗里(Jeffrey)2003年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会根据投资者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发放现金股利。
2006年,Eije和Megginson 选择欧盟国家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规模大的公司,更愿意派现,派现水平也比较高。
2010年,Jana P. Fidrmuc和Marcus Jacob 选取了579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国家文化也会影响股利政策。
2012年,Jose和Massino 经过研究探讨发现,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会受到大股东的影响。
2.2国内研究
因为国外的研究比较领先,所以国内的研究大多借鉴了国外的理论。
1997年,刘星和李豫湘首先开始了研究。他们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的30家上市公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每股盈利、每股净资产、法人股持股比例与股利政策的相关性最高。
近几年,随着创业板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有如下成果:
2010年,王会芳以创业板的7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与现金股利支付率呈正相关的有:盈余累积能力、公司每股收益、资金流动能力;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呈负相关的为公司成长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