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
本文首先回顾了与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有关的理论研究,选取共同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分析内部控制的股权集中度和内部审计两方面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为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在之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了内部控制方面中内部审计与股权结构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通过分别确定能够反映会计信息质量和以上两种因素的指标,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分析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内部审计均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从而得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2
(一)理论基础2
1.委托代理理论 2
2.利益相关者理论2
3.信号传递理论 3
(二)研究现状3
三、研究设计4
(一)研究假设4
1.提出假设 4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
1.样本选择 4
2.数据来源 5
(三)定义变量5
(四)模型研究6
四、研究设计6
(一)描述性统计6
(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7
五、研究结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
引言
引言
2010 年 3 月,证监会稽查组进驻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查,使其绿大地会计信息造假舞弊曝光。绿大地公司通过伪造交易事项及虚增收入等手段,在公司上市前,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而伪装经营业绩,虚增收入近 3 亿元,并指使相关人员申请了空壳公司将近 40 家,伪造会计信息欺诈上市。在上市之后又虚增收入近 2.5 亿元。最终被法院调查,公司被处罚金 1040 万元,与事件相关的高管人员被处刑事处罚。公司股票也从 2010 年 11 月最高 44.86 元骤降至 2011 年 6 月最低 10.91 元。公司市值减少近75%,公司的广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投资者损失巨大。
调查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缺失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产以及产生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许多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都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因此内部控制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统计发现,将近50%的财务舞弊事件可以全部或部分归咎于公司内部控制失败。故此内部控制对于降低舞弊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对于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分析研究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决定着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长远来看,内部控制的完善已成为各个公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在公司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部控制与会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一)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委托代理制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委托代理制度下,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互分离,以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主要特征。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委托人依据会计信息考核和评价代理人的业绩。而在此种情况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两者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某些代理人为满足自身的利益,有可能去操纵会计信息,做出不利于公司利益的决策,甚至导致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所以委托代理制存在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裘宗舜,柯东昌[9](2005)认为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解决受托代理关系和降低代理成本的基础上而存在的。曾春华[10](2008)认为,委托代理机制下,利益目标不一致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又为代理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予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契约不完备使代理人能够操纵会计信息,最后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预期收益高于成本。这所有的原因最终都将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由此可知,该理论认为在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与公司外部的会计信息需求者相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会计信息优势。因此,委托人为了抵御各种风险,要求公司具有良好的治理环境。可见,改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协调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关系、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此理论可以得出,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能避免利益相关者在公司中的权益遭受损失,保证利益相关者在公司经营决策时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防止自身利益由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受到伤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求推动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
3.信号传递理论
该理论认为,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的出现的几率增大,因此企业应该准确、及时的披露会计信息。在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披露的相关信息能够传递相关信息。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审计师以及外部审计能够传递有关公司真实价值的有效信号(如 Datar 等, 1991),还能选择以曝光的方式来为广大投资者传递有关财务报告造假舞弊的预警信号(王惠芳,2009)。在此同时,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为解决管理层选择性披露或虚假披露发挥很大作用,通过独立第三方鉴证,来保证披露的信息质量。
(二)研究现状
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理论研究中分别研究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内部审计、股权结构两方面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进行了理论研究。
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现状。刘启亮、罗乐、张雅曼和陈汉文[1] (2013)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并且公司内部控制对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到公司内部高管的权力配置机构影响。研究得出结论,只有在公司高管权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提升作用,反之,则不存在这种提升作用。Beasley Mark S(1996)则从财务报告欺诈的角度验证了:董事会构成中外部成员比例较大时,对降低财务报告欺诈的可能性有重要作用。王彬[2](2012)发现,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会随着董事会权利的增大而逐步减弱,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Dechow [13](1996)Carcello [14](2004)和Farber[15](2005)也发现,公司的CEO同时兼任董事长会增大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许蔚君[3](2012)与其观点看法一致。调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全部为内部董事的占22.1%,半数为内部董事的占78.2%,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占47.7%,这表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人意,相互制衡的机制尚未形成,从而为财务造假、会计舞弊等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2
(一)理论基础2
1.委托代理理论 2
2.利益相关者理论2
3.信号传递理论 3
(二)研究现状3
三、研究设计4
(一)研究假设4
1.提出假设 4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
1.样本选择 4
2.数据来源 5
(三)定义变量5
(四)模型研究6
四、研究设计6
(一)描述性统计6
(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7
五、研究结论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
引言
引言
2010 年 3 月,证监会稽查组进驻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查,使其绿大地会计信息造假舞弊曝光。绿大地公司通过伪造交易事项及虚增收入等手段,在公司上市前,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而伪装经营业绩,虚增收入近 3 亿元,并指使相关人员申请了空壳公司将近 40 家,伪造会计信息欺诈上市。在上市之后又虚增收入近 2.5 亿元。最终被法院调查,公司被处罚金 1040 万元,与事件相关的高管人员被处刑事处罚。公司股票也从 2010 年 11 月最高 44.86 元骤降至 2011 年 6 月最低 10.91 元。公司市值减少近75%,公司的广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投资者损失巨大。
调查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缺失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产以及产生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许多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都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因此内部控制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统计发现,将近50%的财务舞弊事件可以全部或部分归咎于公司内部控制失败。故此内部控制对于降低舞弊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对于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分析研究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决定着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长远来看,内部控制的完善已成为各个公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在公司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部控制与会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一)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委托代理制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委托代理制度下,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互分离,以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主要特征。所有者是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委托人依据会计信息考核和评价代理人的业绩。而在此种情况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两者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某些代理人为满足自身的利益,有可能去操纵会计信息,做出不利于公司利益的决策,甚至导致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所以委托代理制存在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裘宗舜,柯东昌[9](2005)认为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解决受托代理关系和降低代理成本的基础上而存在的。曾春华[10](2008)认为,委托代理机制下,利益目标不一致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又为代理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予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契约不完备使代理人能够操纵会计信息,最后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预期收益高于成本。这所有的原因最终都将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由此可知,该理论认为在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与公司外部的会计信息需求者相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会计信息优势。因此,委托人为了抵御各种风险,要求公司具有良好的治理环境。可见,改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协调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关系、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产生的利益冲突问题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利益相关者理论
从此理论可以得出,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能避免利益相关者在公司中的权益遭受损失,保证利益相关者在公司经营决策时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防止自身利益由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受到伤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求推动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
3.信号传递理论
该理论认为,交易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的出现的几率增大,因此企业应该准确、及时的披露会计信息。在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披露的相关信息能够传递相关信息。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审计师以及外部审计能够传递有关公司真实价值的有效信号(如 Datar 等, 1991),还能选择以曝光的方式来为广大投资者传递有关财务报告造假舞弊的预警信号(王惠芳,2009)。在此同时,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为解决管理层选择性披露或虚假披露发挥很大作用,通过独立第三方鉴证,来保证披露的信息质量。
(二)研究现状
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理论研究中分别研究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内部审计、股权结构两方面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进行了理论研究。
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现状。刘启亮、罗乐、张雅曼和陈汉文[1] (2013)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并且公司内部控制对信息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到公司内部高管的权力配置机构影响。研究得出结论,只有在公司高管权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提升作用,反之,则不存在这种提升作用。Beasley Mark S(1996)则从财务报告欺诈的角度验证了:董事会构成中外部成员比例较大时,对降低财务报告欺诈的可能性有重要作用。王彬[2](2012)发现,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会随着董事会权利的增大而逐步减弱,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Dechow [13](1996)Carcello [14](2004)和Farber[15](2005)也发现,公司的CEO同时兼任董事长会增大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许蔚君[3](2012)与其观点看法一致。调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全部为内部董事的占22.1%,半数为内部董事的占78.2%,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占47.7%,这表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人意,相互制衡的机制尚未形成,从而为财务造假、会计舞弊等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