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冲击金融市场化和企业避税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随着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企业税收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环境下的企业避税行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停留在微观行为及宏观政策调控方面,较少涉及宏观环境。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金融危机和金融市场化的角度着手,首先检验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时的避税行为,并进一步引入金融市场化指数,探究其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难以从外部获得足够、有效的融资,内部融资需求大幅增加,并将导致企业显著提高避税程度;金融市场化程度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正相关,且该关系不受金融危机冲击与否的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4
(一)关于企业避税影响因素4
1.微观视角对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研究4
2.宏观视角对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研究5
(二)企业避税的经济后果5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6
(一)金融危机冲击与企业避税 6
(二)金融危机冲击与企业避税:金融市场化的影响 6
四、研究设计6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二)企业避税变量设计 6
(三)模型设计 7
1.基本模型 7
2.金融市场化与企业避税 7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8
(一)描述性统计 8
(二)金融危机冲击与企业避税 8
1.2007年2009年企业第四季度的避税程度8
2.单因素检验 9
3.多元回归检验 10
(三)金融危机冲击与企业避税:金融市场化的影响 11
六、稳健性检验12七、研究结论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金融危机冲击、金融市场化和企业避税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
引言
引言
2008年,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为开始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随后在短时间内,这场起源于美国的灾难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极大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冲击了全球金融环境,在国际信贷市场引发一片混乱。企业作为市场最主要的微观成分,无疑会因此遭受实质性地冲击。金融危机使全球信贷紧缩,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被严重破坏,企业难以有效地获得现金流,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行为有可能发生改变。
2008年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规定最高税率25%,占税前利润的1/4,无疑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支出,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出于“现金为王”的理念以及由财务困境引发的“风险转移行为”(Riskshifting Behavior),会最大程度的保存现金流,促使企业通过避税活动提高流动性,而会税差异、监管不力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也使企业通过避税活动提高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因此,企业是否会通过提高其避税程度以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微观因素,比如高管股权激励、管理层在职消费、内部控制等,较少涉及宏观因素。现有关于企业避税行为的研究对金融危机的关注度不够,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通过检验金融危机冲击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来弥补现有研究的空缺。
本文首先通过实证分析,检验金融危机冲击是否显著提高企业避税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金融市场化指数,检验其对前两者的调节作用。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金融危机发生时,企业外部融资环境被严重破坏,企业倾向于通过从内部渠道获取资金来减轻压力,作为内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增加避税活动可以有效保存企业现金流,由此将造成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提高。本文同时还发现,企业所处地区金融化水平的提高,并不能够有效抑制企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时的避税行为。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冲击条件下的企业避税行为,丰富了关于企业避税宏观影响因素的研究;此外,本文引入金融市场化因素,也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文献综述
(一)关于企业避税影响因素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为了顺应环境,我国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企业涉外交往和经营成为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企业避税的问题也愈演愈烈,手段和方式层出不穷。企业避税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企业避税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从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两个方向着眼。
1.微观视角对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研究
从微观视角对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研究是目前关于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方向,相关文献也比较丰富。具体来看,从微观层面影响企业避税的因素主要分为正向影响(即增加避税)和负向影响(即抑制避税):
避税活动作为企业重要的内部现金流来源,一些学者从内部融资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在面临财务困境时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Eisdorfer(2008)研究发现,受“现金为王”流动性偏好影响而引起的风险转移行为(Riskshifting Behavior),企业可能会通过避税手段来增加现金流,保存流动性。一些学者则考虑到管理层对企业避税行为起到的作用,Desai和Dharmpala(2006)认为,高管股权激励会刺激企业避税程度的提高;类似的,廖歆欣和刘运国(2016)研究了20082012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发现,管理层在职消费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正相关。由于企业避税不仅破坏了经济环境的公平,还会使国家收入遭受损失,因此,一些学者寻求抑制企业避税活动的微观机制。陈骏和徐玉德(2015)发现,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可以有效规避企业激进避税。Chen等(2010)认为,家族企业比非家族企业更加担心负面信息披露造成的损失和消极影响,因此其避税程度大大低于非家族企业;蔡宏标和饶品贵(2015)发现,机构投资者占比对企业避税行为存在明显的制约作用。特别的,关于公司规模对于企业避税的影响,现有文献结论并不统一(王延明,2003;王跃堂等,200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