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机关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分析专业(附件)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枷锁。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有效监督手段,特别是政府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可以更好的监督和督促相关改善工作。然而,政府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依然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在概述环境审计和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华东地区省级机关公布的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研究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完善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关键词环境审计;审计结果公告;政府环境审计结果公告
目 录
0引言 1
1环境审计的研究现状 2
1.1环境审计的定义及本质 2
1.2环境审计对象、内容和范围 2
1.3环境审计程序和方法 3
1.4环境审计的重要性 3
1.5环境审计报告研究 4
2审计结果公告及环境审计结果公告 5
2.1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5
2.2 审计结果公告的定义及要求 5
2.2.1 审计结果公告的定义 5
2.2.2审计结果公告的要求 5
2.3 审计结果公告的主要内容 6
3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分析 7
3.1 样本选择及描述 7
3.2样本分析 8
3.2.1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结果公告数量、占比分析 8
3.2.2环境审计结果公告主题分析 9
3.2.3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内容分析 9
4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11
4.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4.2 完善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建议与对策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8
省级机关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分析
0引言
人类能够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是资源和环境。然而,自产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毁灭,当今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如 < script async src = "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crossorigin = "anonymous" > < !--手机630 + 85-- > <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果再不重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产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保护环境义不容辞。环境审计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环境管理工具。然而,我国审计机关的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存在数量少,公告内容过于形式空洞化,审计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研究政府环境审计结果公告数量、主题、内容,揭示政府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新的成就。
本文根据政府环境审计标准与依据对政府省级审计机关环境审计结果公告进行剖析,通过查阅、分析文献资料,报告数据解读来了解什么是环境审计、审计结果公告要求及依据和中国政府省级环境审计公告存在哪些不足并提出相关完善措施。
本文主要采取规范研究和样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文通过对大量关于环境审计方面的海内外文献的阅览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我国环境审计及环境审计结果公告方面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方案。
对比法:本文通过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原则及方法与国外环境审计行为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环境审计公告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法: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华东区六省一市的政府省级审计机关环境审计公告的数量及相关财政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公告存在的问题,并勾勒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环境审计的研究现状
1.1环境审计的定义及本质
Tomlinson & Atkinson [1]阐述了七种类型的环境审计定义:环境影响报告草案审计、决策点审计、执行审计、绩效审计、项目影响审计、预测技术审计和环境评价程序审计,这些审计都是不同时期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Todea et at(2011) 也列述了国际商会、欧洲联盟理事会、ISO 14050、生态管理和审计计划(EMAS)等对环境审计概念不同说法,这些说法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关键。此外,李学柔,吴俊峰,上海审计学会课题组等也对环境审计的定义进行了研究,一般将环境审计看做是一种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或是工具。
因为海内外的学者对环境审计定义考虑的着重点不统一,所以对环境审计的本质认知也会存在差别, 高方露和吴俊峰[2]认为,现在对环境本质的了解主要有“检测论”、“评价、分析论”和“经济看管论”这四个方面。上海审计学课题组也提出了“环境管理责任论”、“管理工具论”和“监督鉴证评价论”的认识。
1.2环境审计对象、内容和范围
对于环境审计的对象、内容和范畴,海内外各知识分子之间既有重合但也有差异。 Tomlinson & Atkinson[3]查阅相关预测技术审计的资料的时候,指出预测技术审计是环境审计中的一种方法,并猜测存在很大可能性运用于环境影响评估活动。Thompson、Thompson和Wilson、Moor等提出了环境审计四个基本对象:对环境监督要求的遵循情况、行业标准的一致性、日常管理活动的完成率、指出相关解决错误的方法。天津市科培中心环境审计课题组[4]提出环境审计对象和内容可以归纳成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反应程度。上海市审计学会课题组提出环境审计对象是环境审计的客体,也可以根据责任领域与相关活动进行分别。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环境审计的内容是具体化的审计对象。还有一批人认为,环境审计的内容广泛,不仅仅包含大气、水、废物等环境政策和项目,还包含专项资金等非环境项目的环境影响。 所以对于环境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
对于环境审计的领域,耿建新和房巧玲着眼于国际对照认为我国的环境审计范围相对比较小,关键重点在于传统审计在环境领域的发展,但是,其他国家环境审计所涵盖的范围远远高于本国所做的范围。魏顺泽按审计对象划分了环境审计范畴,从宏观环境管理的角度将国家审计领域划分为责任和业绩两个方面。
1.3环境审计程序和方法
在环境审计程序这一方面,Hillary[5]相对而言,较为具体的阐述了当时欧洲共同体的生态环境控制情况和审计规划的产生过程、内容和程序。福建省审计学会研究组认为环境审计的程序与一般审计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冲突,基本上都是经历收集审计资料,评估和整理审计资料,编制审计报告这一系列的过程。汪迎杰[6]将环境审计的程序划分为六个过程:明确目标、环境价值数量化、获取有效数据、有效性评价指标、效果评价和效益分析、有关问题和改善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4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