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会计政策概述1
2.1 会计政策的概念1
2.2 会计政策的特征2
2.3 会计政策选择概念2
2.4 利益相关者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2
3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动因4
3.1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4
3.2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5
4 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经济后果6
4.1 影响决策的制定6
4.2 影响市场的发展7
4.3 影响利润的分配7
5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7
5.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全面7
5.2 会计政策选择不够规范8
5.3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9
5.4 利益相关者方面较为欠缺9
6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措施9
6.1 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9
6.2 完善企业的会计准则10
6.3 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10
6.4 注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11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经营方式与经营产品也逐渐变得灵活与多样化。企业所处理的会计实务也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变得复杂化,不同企业对于会计事项的内容和会计处理的需求也是趋于多样化的发展。而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关注度增强,并且各利益相关者对于自身利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正确的会计信息来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而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会计政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选择。
不同的上市公司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正确的会计政策,首先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正确的会计政策可以帮助企业使用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使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有利于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通过正确的会计信息从而做出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决策。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2.1 会计政策的概念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根据自身经营目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依据适用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的选择范围,在对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中比较可以选用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以选定最优会计处理方法的过程,企业用以描述经济事项的会计政策并非恒久不变,而是随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被优化,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决策,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整体优化[5]。
在2006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则将会计政策正式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2.2会计政策的特征
a) 会计政策是具有选择性的。不同的企业处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之下,当然会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所以每个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的准确性以及报告质量,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b) 会计政策是具有职能性的。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实际上来说,会计政策的职能紧密联系着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企业使用会计政策除了解决局部的问题,还能够从局部小处出来,影响改变全局的发展。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是对于会计处理过程来说的,但是这些影响最终会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利益。
c) 会计政策是具有目的性的。在日常会计处理中,财务报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来源,而会计政策就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在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时,要遵守企业会计政策的要求,并将真实的会计信息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这样才能够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具体需求。
2.3 会计政策选择概念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所规定的空间范围之内,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于自己的会计政策。企业所处于的会计环境决定了企业是否有选择会计政策的必要以及选择怎样的会计政策。
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除了为会计核算提供便捷和解决日常的会计问题之外,也是为了对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调节企业与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李姝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不同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而会计政策选择应该在一定的方面顾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会计结果的不同取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做出的决策和他们自身的利益[4]。
2.4 利益相关者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
2.4.1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米切尔和伍德曾总结了第一个概念至今的27种代表性概念表述,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凡是影响企业活动或者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属于利益相关者的范畴,这是最为广泛的定义。第二类是略微狭隘的定义:凡是与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人或者团体才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排除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团体、社会成员等。第三类定义:只有在企业中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人或者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18]。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企业追求的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19]。
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 、消费者 、供应商 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利益相关者密切联系着企业的发展过程,他们或是分担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或是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各利益相关者对自身利益的要求和对企业回报质量的需求,而不仅仅取决于股东。
2.4.3 利益相关者与会计政策的关系
企业除了自身的股东,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过程除了是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过程以外,同时也是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过程。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需要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记录下经营活动的过程,这样在记账的过程当中,会计政策的选择成为了必然要求。
冯书畅认为企业应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再结合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的分析和研究,从而选择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会计政策。在选择会计政策的过程中,既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同时还要结合相关利益关者的要求,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在经济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11]。会计政策与利益相关者是相互结合的。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在选择企业会计政策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1 引言1
2 会计政策概述1
2.1 会计政策的概念1
2.2 会计政策的特征2
2.3 会计政策选择概念2
2.4 利益相关者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2
3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动因4
3.1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4
3.2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5
4 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经济后果6
4.1 影响决策的制定6
4.2 影响市场的发展7
4.3 影响利润的分配7
5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7
5.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全面7
5.2 会计政策选择不够规范8
5.3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9
5.4 利益相关者方面较为欠缺9
6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措施9
6.1 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9
6.2 完善企业的会计准则10
6.3 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10
6.4 注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11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经营方式与经营产品也逐渐变得灵活与多样化。企业所处理的会计实务也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变得复杂化,不同企业对于会计事项的内容和会计处理的需求也是趋于多样化的发展。而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关注度增强,并且各利益相关者对于自身利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正确的会计信息来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而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会计政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选择。
不同的上市公司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正确的会计政策,首先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正确的会计政策可以帮助企业使用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使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有利于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通过正确的会计信息从而做出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决策。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2.1 会计政策的概念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管理当局根据自身经营目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依据适用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的选择范围,在对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中比较可以选用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以选定最优会计处理方法的过程,企业用以描述经济事项的会计政策并非恒久不变,而是随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被优化,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是一个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决策,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整体优化[5]。
在2006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则将会计政策正式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2.2会计政策的特征
a) 会计政策是具有选择性的。不同的企业处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之下,当然会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所以每个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的准确性以及报告质量,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b) 会计政策是具有职能性的。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实际上来说,会计政策的职能紧密联系着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企业使用会计政策除了解决局部的问题,还能够从局部小处出来,影响改变全局的发展。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是对于会计处理过程来说的,但是这些影响最终会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利益。
c) 会计政策是具有目的性的。在日常会计处理中,财务报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来源,而会计政策就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在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时,要遵守企业会计政策的要求,并将真实的会计信息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这样才能够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具体需求。
2.3 会计政策选择概念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所规定的空间范围之内,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于自己的会计政策。企业所处于的会计环境决定了企业是否有选择会计政策的必要以及选择怎样的会计政策。
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除了为会计核算提供便捷和解决日常的会计问题之外,也是为了对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调节企业与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李姝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不同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而会计政策选择应该在一定的方面顾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会计结果的不同取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做出的决策和他们自身的利益[4]。
2.4 利益相关者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
2.4.1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米切尔和伍德曾总结了第一个概念至今的27种代表性概念表述,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凡是影响企业活动或者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属于利益相关者的范畴,这是最为广泛的定义。第二类是略微狭隘的定义:凡是与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人或者团体才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排除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团体、社会成员等。第三类定义:只有在企业中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人或者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18]。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企业追求的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19]。
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
2.4.3 利益相关者与会计政策的关系
企业除了自身的股东,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过程除了是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过程以外,同时也是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过程。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需要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记录下经营活动的过程,这样在记账的过程当中,会计政策的选择成为了必然要求。
冯书畅认为企业应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再结合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的分析和研究,从而选择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会计政策。在选择会计政策的过程中,既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同时还要结合相关利益关者的要求,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在经济社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11]。会计政策与利益相关者是相互结合的。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在选择企业会计政策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