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_以会计准则为例
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_以会计准则为例[20200105133457]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是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问题又是准则修订过程中的考虑重点,本文先阐述会计准则国家化与国际化的相关概念;继而介绍会计准则对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中介服务机构和监管机构的经济后果,得出了选择会计准则的三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适应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接着分析会计准则国际化可能的影响因素,经济环境、文化影响和国际形势是三大主要推动因素,而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则是目前最主要的阻碍因素。最终以我国会计准则为例,通过CAS与IFRS的比较研究,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进程给出五条建议:尽快构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环境适应机制;鼓励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中介机构等为准则制定出谋划策;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按照不同企业的特点,有先后地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会计准则国家化,会计准则国际化国际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相关概念 2
2.1 会计准则的内涵 2
2.2 会计准则国家化的含义 2
2.3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含义 3
2.4 二者的辩证关系 3
3 理论基础 4
3.1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4
3.2 会计准则的选择标准 8
4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9
4.1 经济环境 9
4.2 文化环境 9
4.3 国际形势 9
4.4 制定主体 10
4.5 相关建议 11
5 我国会计准则分析 11
5.1 CAS与IFRS的对比研究 11
5.2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阻碍因素 13
5.3 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议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图1 4
图2 5
图3 5
表1 7
表2 7
表3 10
表4 11
表5 13
表6 1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989年,“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讨论了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这是我国对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的一次重大觉醒,也可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准则所发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会计准则国际化工作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要。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共进行过三次重大的会计制度改革,期间的小修改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最近一次重大改革是2006年2月15日,我国正式对外颁布企业会计体系。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事业的重要里程碑[1]。中国现如今已发布的各种准则都展现出国际趋同的趋势,我国会计准则应该如何在国际化改革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将是接下来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即应该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还是适当放慢节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Wang et al.(2011)[2]以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为背景,研究强制采用IFRS对公司发行股票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股票发行的概率以及规模与调整时产生的异常净收入成负相关,这说明采用IFRS有利于减少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一定积极作用。Tan et al.(2011)[3]和Cotter et al.(2012)[4]研究发现采用IFRS能提高金融分析师的准确性。Amiram(2012)对采在用IFRS的国家进行了研究,发现外国投资者所持有的股权投资组合更多,这说明了采用IFRS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王玉涛、陈晓、侯宇(2010)以会计准则发生重大变更的2007年为研究节点,发现在会计准则变革后,国内证券分析师相对于海外分析师的预测准确度优势下降,这有可能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所造成的[6]。张嘉兴、邢维全(2013)发现使用国际化趋同程度更高的会计准则会使得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增加,对投资者的决策有显著影响[7]。燕玲(2014)以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会计准则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债务融资的成本[8]。
2 相关概念
2.1 会计准则的内涵
其实对于“会计准则是什么”这个问题,会计理论界还没有一致的、权威的定义。有学者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规范,是一种检验实务的标准。葛家樹(2001)[9]也认为:会计准则一种会计核算的规范。盖地、杜静然(2013)[10]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是一种规则,既是理论上的规范又是行为上的规范,它应该是客观公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2 会计准则国家化的含义
裴爱平(2006)认为,会计准则国家化是指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前提下, 与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 [11];徐菁(2013)认为会计准则国家化就是要使会计准则具有本国特色。它是以本国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为一个国家所特有的,从而有别于其他国家,能解决本国实际问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12];邓会文、马伯啸(2014)认为会计准则的国家化就是指,要使会计准则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等相适应,从而所表现出国家的特色[1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会计准则的国家化实际上就是要使会计准则具有本国的特色,使其在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从而发挥出积极作用。
2.3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含义
郭晓莉(2006)[14]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是一种协调行为,就是使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尽量减少差异,并且兼具实际上的可行性。具体表现为促进国际会计准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推行;裴爱平(2006)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指在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参考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使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有效;刘志红(2012)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就是指通过比较和协调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制定出准则使用各方都适用且能被接受的会计模式,从而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15]。
综上所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应主要具备以下特征:①减小与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差异;②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体现国际会计惯例;③有利于维护使用该准则的各个国家的利益。
2.4 二者的辩证关系
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进程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发展的方向、速度、广度和深度。
2.4.1 个性与共性
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会计发展史表明,会计准则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又服务于特定的会计环境[16]。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会具有本国的色彩,以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导致了会计准则的国家化,这是个性化的体现。然而,会计准则也存在共通之处,这是因为,各国环境总有一些相通之处,而且每一国的会计准则都不是绝对孤立的,生活在地球村中就意味着各国存在着交流与融合,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就是一个共性升级的过程。
2.4.2 绝对性与相对性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是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问题又是准则修订过程中的考虑重点,本文先阐述会计准则国家化与国际化的相关概念;继而介绍会计准则对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中介服务机构和监管机构的经济后果,得出了选择会计准则的三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适应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接着分析会计准则国际化可能的影响因素,经济环境、文化影响和国际形势是三大主要推动因素,而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则是目前最主要的阻碍因素。最终以我国会计准则为例,通过CAS与IFRS的比较研究,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进程给出五条建议:尽快构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环境适应机制;鼓励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中介机构等为准则制定出谋划策;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按照不同企业的特点,有先后地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会计准则国家化,会计准则国际化国际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相关概念 2
2.1 会计准则的内涵 2
2.2 会计准则国家化的含义 2
2.3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含义 3
2.4 二者的辩证关系 3
3 理论基础 4
3.1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 4
3.2 会计准则的选择标准 8
4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9
4.1 经济环境 9
4.2 文化环境 9
4.3 国际形势 9
4.4 制定主体 10
4.5 相关建议 11
5 我国会计准则分析 11
5.1 CAS与IFRS的对比研究 11
5.2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阻碍因素 13
5.3 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议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图1 4
图2 5
图3 5
表1 7
表2 7
表3 10
表4 11
表5 13
表6 13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989年,“会计原则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会计准则国际化工作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要。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共进行过三次重大的会计制度改革,期间的小修改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最近一次重大改革是2006年2月15日,我国正式对外颁布企业会计体系。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事业的重要里程碑[1]。中国现如今已发布的各种准则都展现出国际趋同的趋势,我国会计准则应该如何在国际化改革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将是接下来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即应该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还是适当放慢节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Wang et al.(2011)[2]以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为背景,研究强制采用IFRS对公司发行股票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股票发行的概率以及规模与调整时产生的异常净收入成负相关,这说明采用IFRS有利于减少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一定积极作用。Tan et al.(2011)[3]和Cotter et al.(2012)[4]研究发现采用IFRS能提高金融分析师的准确性。Amiram(2012)对采在用IFRS的国家进行了研究,发现外国投资者所持有的股权投资组合更多,这说明了采用IFRS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王玉涛、陈晓、侯宇(2010)以会计准则发生重大变更的2007年为研究节点,发现在会计准则变革后,国内证券分析师相对于海外分析师的预测准确度优势下降,这有可能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所造成的[6]。张嘉兴、邢维全(2013)发现使用国际化趋同程度更高的会计准则会使得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增加,对投资者的决策有显著影响[7]。燕玲(2014)以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会计准则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债务融资的成本[8]。
2 相关概念
2.1 会计准则的内涵
其实对于“会计准则是什么”这个问题,会计理论界还没有一致的、权威的定义。有学者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规范,是一种检验实务的标准。葛家樹(2001)[9]也认为:会计准则一种会计核算的规范。盖地、杜静然(2013)[10]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准则是一种规则,既是理论上的规范又是行为上的规范,它应该是客观公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2 会计准则国家化的含义
裴爱平(2006)认为,会计准则国家化是指在立足于本国国情的前提下, 与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 [11];徐菁(2013)认为会计准则国家化就是要使会计准则具有本国特色。它是以本国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为一个国家所特有的,从而有别于其他国家,能解决本国实际问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12];邓会文、马伯啸(2014)认为会计准则的国家化就是指,要使会计准则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等相适应,从而所表现出国家的特色[1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会计准则的国家化实际上就是要使会计准则具有本国的特色,使其在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从而发挥出积极作用。
2.3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含义
郭晓莉(2006)[14]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是一种协调行为,就是使会计准则在国际范围内尽量减少差异,并且兼具实际上的可行性。具体表现为促进国际会计准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推行;裴爱平(2006)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指在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参考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使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有效;刘志红(2012)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就是指通过比较和协调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制定出准则使用各方都适用且能被接受的会计模式,从而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15]。
综上所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应主要具备以下特征:①减小与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差异;②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体现国际会计惯例;③有利于维护使用该准则的各个国家的利益。
2.4 二者的辩证关系
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进程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发展的方向、速度、广度和深度。
2.4.1 个性与共性
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会计发展史表明,会计准则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又服务于特定的会计环境[16]。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会具有本国的色彩,以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导致了会计准则的国家化,这是个性化的体现。然而,会计准则也存在共通之处,这是因为,各国环境总有一些相通之处,而且每一国的会计准则都不是绝对孤立的,生活在地球村中就意味着各国存在着交流与融合,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就是一个共性升级的过程。
2.4.2 绝对性与相对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