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物流货运量预测研究

近年来,经济形势与结构不断地变化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为了促进淮安市物流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有必要对淮安市物流货运量进行建模预测。本文以淮安市物流货运量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灰色建模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未来五年淮安市物流货运量进行预测研究。文章首先阐述物流业的经济地位,对“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模型,对淮安市货运量进行预测,接着在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淮安市物流货运量预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十三五时期淮安市物流货运量将保持增速平稳的发展状态。该研究可为规划区域物流业发展提供支持。关键词 物流业,货运量预测,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
目 录
引言 2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4
淮安市物流业概述 4
2.1 淮安市物流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5
2.2 十二五期间淮安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5
3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7
3.1灰色预测理论概念及分类 7
3.2GM(1,1)模型构建原理 7
3.3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9
3.4GM(1,1)模型的构建 10
4基于灰色GM(1,1)预测方法的淮安市物流货运量预测研究 10
4.1建模序列 10
4.2淮安市物流货运量序列的GM(1,1)模型建立10
结 论 16
致 谢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全球经济化进程逐渐加快以及高新技术急速成长的情形下,以电商平台为首的在实现由古代物流开始慢慢向一种新型的现代物流开始转变。由此,一种新型的运作方式以及商务模式也开始逐步形成。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经济行业也开始更加关注目前物流业发展给其带来的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随着现在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高速的发展,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很高的高度,逐渐显示出其在市场经济成长中的重要用处和战略地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随着经济持续成长,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已有“第三利润源泉”之称。物流产业作为全国经济各个产业中的类别中的重要组成,与经济总体成长密不可分。我国物流业成本很高,根据预算,199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4%,到2002年缩减到21.5%,2003年约占21%,缩减的比例非常小,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运行方式依然处在转变时期,即粗放式运营向集约式运营的转换。从很多方面都可以显现中国的物流业整体水平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是因为物流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这种运作方法没有得到合理的改变。
江浙沪物流群是全国沿海城市物流群中最大的。在进入21世纪后的15年中,江浙沪物流群整体高速发展,年均增速为15.7%。江浙沪的城市物流,在竞争中相互促进,整体实现规模化发展,并为各自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新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波动大”是突出的特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沿海城市物流之间,竞争激烈,一些潜在的问题值得关注。为了降低淮安市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发展水平,增加收入,从淮安市物流货运量着手分析研究,运用灰色系统对淮安市未来几年物流货运量进行合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为淮安市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对物流需求的研究相对于国内而言起步较早。这些发达国家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他们致力于物流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了保证物流业能够顺利的发展,建立了市场服务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物流需求方面对需求模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预测运输量(包括货运量)来进行有效预测。总而言之,国外的物流业水平确实高于国内,而且重视度也比国内高。
Jack Faucett(1997)对Mississippi上游/Illinois州的航道运输做出合理的预测,以此来评估Illinois州的粮食运输的成本和收益,从而揭示此地的生活水平及物流业的发展水平[1]。由唐德纳J.鲍索尔克斯(1998)所撰写的《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一书,主要就是对物流规划的选址、运输进行研究 [2]。Heikki(2014)对芬兰的公路货物运输量进行深入的研究,用Delphi法从七个指标预测的国内生产总值,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不同的运输需求 [3]。总体来说,无论是理论实践,还是物流起步和发展过程中,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物流需求的预测研究,而且研究时间相比于中国提前得多,不难发现,这些发达国家对物流需求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为了确保物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还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2.国内研究现状
对比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我国引进现代物流概念的时间较晚。近30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才得到长足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物流需求预测方面的研究,发展较缓慢,起步也比较滞后,而且研究方向领域主要集中在港口、城市、区域等,事实上也不宽裕。虽然我国物流业起步滞后,但我国许多学者及研究人员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所学,他们积极参照国外己有的理论与经历,借鉴各种研究报告,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制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试验及研究。
朱小檬(2003)主要研究了物流业的规模对国民经济水平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显示物流业的活跃程度越高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作用就越大[4]。黄永福(2009)在大量阅读和参考了之前关于货运量预测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综合总结出来目前主要预测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不足的方面,并在文中对三次指数平滑法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法以及BP神经网络法进行了主要的研究和说明 [5]。韦汉超(2012)在其研究中简要描述了目前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以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开发出一种汇集9种预测方法的新预测系统。最后,运用该系统进行实例研究,其预测结果也较为满意 [6]。李青,洪雪飞(2014)通过构建灰数GM(1,1)模型对全国客运交通量进行模拟和预测,然后对我国交通运输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客运量预测精度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预测途径[7]。田刚、李南(2015)在其文章中,对江苏省物流货运量运用灰色系统进行预测,并研究了目前主要的5种运输量与GDP的关联性,货运量的预测决定着如何制定物流政策以及如何布局物流基础设施 [8]。刘玲(2017)通过建立灰色系统模型来对我国物流货运量进行预测,并验证该系统是否有效,在其结果合理有效的情况下,对未来的物流货运量预测 [9]。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物流业的研究从根本上来讲还是离不开对物流货运量的分析,主要还是用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来剖析物流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7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