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EMS物流网络组织优化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2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3
2 基本理论 5
2.1 物流网络组织概述 5
2.2 物流网络分析 5
3 物流网络组织的形成驱动因素 7
3.1 外部因素 7
3.2 内部因素 8
4 淮安邮政物流网络布局现状分析 8
4.1 淮安市邮政EMS物流网络布局概述 9
4.2 淮安市邮政网络实地调研 10
4.3 淮安市邮政EMS物流网络问题分析 11
5 淮安市淮阴区物流网络路径优化 13
5.1 淮阴区邮政EMS物流网络布局现状 13
5.2 淮阴区邮政物流网络路径优化模型 14
5.3 淮阴区邮政物流网络路径优化算法 15
6 淮安市邮政EMS物流网络优化建议 18
6.1 加强物流节点基础设施建设 18
6.2 对配送网络组织和网络进行优化 19
6.3 推进信息系统的管理 20
6.4 提高员工素质能力,加强物流网络组织管理 21
6.5 加强网络能力建设和流程优化,加快揽投平台建设 22
6.6 本章小结 22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2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相关业务的发展,快递业的发展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邮政业服务千家万户,邮政网络遍及城市乡村,是国家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可少的通信基础设施资源,也为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交通运输服务网络。“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的邮政业发展迅速,整体的运行实力不断地增强。根据统计,2013年邮政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业务收入96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17.4%;从业人员达到百万人。当前,快递网络等以高时效为根本的特征的物流网络能力的建设变得极端重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行业高速发展。
快递业的最高处理量1000万件,2011年1800万件,2012年3000万件,2013年达6500万件。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为92亿件,居世界第二。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28亿件,较去年同比增长40%。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业务量居世界第三。
淮安邮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拥有的需求量逐年提高,从2014年邮政行业业务当月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率和2014年快递业务当月收入比去年的同期增长率可以看出。如表1、表2所示。随着用邮件需求的不断增高,用户也对邮政速递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速递时限方面的要求。因此,对淮安的邮政速递网络进行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表1 2014年淮安邮政行业业务当月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比去年同期增长(%) 58.50 56.69 2.72 27.64 22.04 7.49 7.49 33.06 17.89 18.43 36.55 77.32
随着邮政业务规模增长,效益的稳步提升,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网络组织的建设,重视物流网络组织上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节点建设,从原材料起点到市场需求终点的整个流通渠道的结构。物流网络组织结构包括物流节点的类型,数量与位置,节点所服务的相应的客户群体、相应的产品类别以及产品在节点之间的运输方式等。良好的物流网络组织能够使企业整体业务得到优化,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对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伴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表2 2014年淮安快递业务当月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同期增长(%) 62.61 141.96 36.50 43.94 58.30 50.46 61.47 60.11 67.01 47.56 48.46 138.15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物流网络是物流活动的载体,是整个物流活动赖以存在和发挥效能的物质基础。无论从网络结构角度还是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关系看,物流网络都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中有很多的优化问题需要解决。
李彦来博士采用复杂系统级优化理论研究物流网络的结构特点及设计问题,更好地理解物流活动的运作规律,为解决物流管理提供新的视角,为进一步合理规划物流网络提供理论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机会约束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模糊模拟的遗传算法求解,通过实践证明,运用此方法为快速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杨光华博士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网络理论、区域理论等对区域网络结构的特征、演化、优化及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如层次结构的空间一体化具有较高的效率,提高关键路径的容量对于物流能力的改善作用明显等。
蒋忠中,汪定伟将实际的物流配送网络描述为由配送中心和顾客两类节点构成的不完全无向图,并采用模糊数表示车辆行驶时间和顾客服务时间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物流配送车辆路径优化的模糊规划模型。有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是当前物流配送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具有NP难性质,难以求得最优解或满意解。蒋忠中在建立时间窗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模仿动物捕食的捕食搜索算法。该算法利用控制搜索空间的限制大小来实现算法的局域搜索和全局搜索,具有良好的局部集中搜索和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
覃文庆对网络路径优化主要从供应链水平(横向)合作角度对配送网络进行优化,目的是提高整个供应链上物流网络的服务水平。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物流网络组织优化设计,通过检索相关外文期刊数据库发现,国外关于物流网络研究的文章不多。与之相关的大多集中在物流节点选择、物流路线的优化。
在物流网络节点选址方面,Tamir提出在一个连续平面内给出若干需求点后,在严格的多边区域内进行选址的问题。在路径优化方面,主要的发展在于对原来模型的算法上的改进。Dantzig和Ramsert提出配送车辆优化调度问题是近年来解决网络路径优化问题的一个重要路径。很多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Ford-Fulkerson算法上进行了改进。还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运输、线路优化等问题。例如,来源于博弈理论的夏普里值被Pedro M. Reyes用于解决物流网络中的转载运输问题。
Markus Hess对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产生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运输及配送的重要影响和如何更好地将电子商务运用到物流两个方面。Markus Hess在充分肯定电子商务对于物流具有积极的影响的同时,也要客观的重视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电子商务对物流网络的影响受社会环境、消费者习惯及消费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3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