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体系设计
目 录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2 应急物流概述 3
2.1 应急物流的特性 3
2.2 应急物流的类型 4
2.3 应急物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4
2.4 应急物流相关政策 5
3 淮安市应急物流 6
3.1 淮安市突发事件信息 6
3.2 淮安市应急物流现状 8
4 淮安市应急物流体系设计的研究 9
4.1 应急物流体系构成与职能设计 9
4.2 针对淮安市应急物流的建议 13
4.3 应急点选取 13
4.4 应急救援物资中心的构建 16
4.5 物资调运线路选择 23
结 论 25
致 谢 26
参 考 文 献 27
1 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地区频繁的发生,2003年多国家发生的SARA,2006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海啸,2008年我国发生的汶川地震,2014年自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这些突发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都对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灾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为灾害的来临做准备,在灾害来临之后,珍惜灾害发生后的黄金72小时内抢救更多的生命。
在灾难事件发生的时候,虽然政府积极成立了救灾指挥中心、通信、医疗等专业队伍,其他地区也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救援,安置制度,以及灾害发生时,交通阻隔,通讯中断等因素的影响,灾害发生时,不仅不能及时,快速和完整的把受影响的地区的情况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馈到救灾指挥中心,大量的救援设备和物资也不能及时供应和运输到灾区,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机。同时因为没有分配专门人员对救援物资进行分类整理,导致到达受灾地区的救援物资参差不齐,增加了救援物资运输的成本和物资发放人员的负担,也造成救援物资的浪费,降低了救援效率。在救援行动中,许多物流的组织和人员协同努力,但这种方式之间的紧密合作是非常弱的,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应急物流体系不健全,工作协调性差之间,造成了灾区救援工作的混乱,也影响了应急救援的效率。
本文针对淮安市的具体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了一套针对淮安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体系,这样可以提高应对灾难的速度和应急物流的效率,为今后的应急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1.1 选题背景
淮安市处于郯城——营口地震带的边缘地区,是一个在中国东部的地震活动带。淮安市目前为止影响最大的地震是1624年发生在盱眙的5.0级地震,近几年发生在淮安市最大的地震在2005年青浦区城南乡3.5级地震。根据地震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难以否认淮安在未来的十年可能会发生大型的地震。
并由于气候过渡性和季风年度强弱不均,淮安市也是暴雨、霜冻、寒潮等气象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虽然淮安市,境内有许多湖泊和河流,水网密布,但总体看淮安市是一个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人均量更少,虽然运输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率低。土壤质量较差,有机质含量低。
同时SARS、“禽流感”等疾病的爆发,也暴露我国出公共卫生设施、国家处突的经验等方面不足,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需要通过对应急物流体系的意义、机制、实现的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2 研究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突发事件不可避免的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可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在灾害发生的时段内不仅需要专业人员在灾区及时进行救援,而且需要大量的应急救援物资不断的进行补充,及时补充救灾物资,在人民的安定,维护社会秩序,灾区恢复重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急物流还能够快速的进行物资抢救,减少设备的损失。一个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断向灾区输送到经济力量,是应急救援的坚强后盾。良好的应急物流体系也,能够体现其发展水平,并且能够做为桥梁将综合国力转化为救灾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的有力保证。
而淮安市也是各种灾害时有发生,例如地震、暴雨、寒潮、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令人防不胜防的SARA、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这要求我们必须防范于未然,不能放松警惕,构建出一个符合淮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应急物流体系,为将来可能来临的突发事件做准备。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
国外较早的开始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利用数学分析和建立模型的方式进行研究,为应急物流配送,运输,组织管理,储存等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国外学者作为研究的先驱,利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建立数学模型,从实际应用和系统优化的角度出发, 构成了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框架例如Ray[1] 等学者。早期国外的一些专家如Knott[2]和Eldessouki WM[3]以实现最小运输成本为目的,对应急物流的调度问题,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的运输进行了分析。
1.3.2 国内研究
应急物流的研究在我国国内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SARA的突然爆发凸显了应急物流的重要性,才让国内专家开始关注起应急物流的研究,我国的学者主要将应急物流的内涵和起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全面对比和差异化分析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分析得出应急物流的基本特征和特性,并结合我国的实例,构建了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应急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研究学者把优化物资的运输配送过程作为堆应急物流研究的重点。陈慧[4]主要结合应急物流的特性,针对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中的一些问题,对如何优化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孙永春[5]诠释了相较于普通物流和军事物流,应急物流有哪些特征,且与其他国家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现有应急物流存在的弊端,同时对应急物资救援物资中心的布局优化和公路配送路径的优化。孙静霞[6]提出了基于快速反应和应急网络布局研究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和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和物流服务网络布局问题分析。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2 应急物流概述 3
2.1 应急物流的特性 3
2.2 应急物流的类型 4
2.3 应急物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4
2.4 应急物流相关政策 5
3 淮安市应急物流 6
3.1 淮安市突发事件信息 6
3.2 淮安市应急物流现状 8
4 淮安市应急物流体系设计的研究 9
4.1 应急物流体系构成与职能设计 9
4.2 针对淮安市应急物流的建议 13
4.3 应急点选取 13
4.4 应急救援物资中心的构建 16
4.5 物资调运线路选择 23
结 论 25
致 谢 26
参 考 文 献 27
1 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地区频繁的发生,2003年多国家发生的SARA,2006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海啸,2008年我国发生的汶川地震,2014年自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这些突发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都对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灾难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为灾害的来临做准备,在灾害来临之后,珍惜灾害发生后的黄金72小时内抢救更多的生命。
在灾难事件发生的时候,虽然政府积极成立了救灾指挥中心、通信、医疗等专业队伍,其他地区也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救援,安置制度,以及灾害发生时,交通阻隔,通讯中断等因素的影响,灾害发生时,不仅不能及时,快速和完整的把受影响的地区的情况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馈到救灾指挥中心,大量的救援设备和物资也不能及时供应和运输到灾区,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机。同时因为没有分配专门人员对救援物资进行分类整理,导致到达受灾地区的救援物资参差不齐,增加了救援物资运输的成本和物资发放人员的负担,也造成救援物资的浪费,降低了救援效率。在救援行动中,许多物流的组织和人员协同努力,但这种方式之间的紧密合作是非常弱的,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应急物流体系不健全,工作协调性差之间,造成了灾区救援工作的混乱,也影响了应急救援的效率。
本文针对淮安市的具体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了一套针对淮安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体系,这样可以提高应对灾难的速度和应急物流的效率,为今后的应急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1.1 选题背景
淮安市处于郯城——营口地震带的边缘地区,是一个在中国东部的地震活动带。淮安市目前为止影响最大的地震是1624年发生在盱眙的5.0级地震,近几年发生在淮安市最大的地震在2005年青浦区城南乡3.5级地震。根据地震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难以否认淮安在未来的十年可能会发生大型的地震。
并由于气候过渡性和季风年度强弱不均,淮安市也是暴雨、霜冻、寒潮等气象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虽然淮安市,境内有许多湖泊和河流,水网密布,但总体看淮安市是一个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人均量更少,虽然运输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率低。土壤质量较差,有机质含量低。
同时SARS、“禽流感”等疾病的爆发,也暴露我国出公共卫生设施、国家处突的经验等方面不足,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需要通过对应急物流体系的意义、机制、实现的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2 研究意义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突发事件不可避免的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可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在灾害发生的时段内不仅需要专业人员在灾区及时进行救援,而且需要大量的应急救援物资不断的进行补充,及时补充救灾物资,在人民的安定,维护社会秩序,灾区恢复重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急物流还能够快速的进行物资抢救,减少设备的损失。一个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断向灾区输送到经济力量,是应急救援的坚强后盾。良好的应急物流体系也,能够体现其发展水平,并且能够做为桥梁将综合国力转化为救灾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的有力保证。
而淮安市也是各种灾害时有发生,例如地震、暴雨、寒潮、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令人防不胜防的SARA、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这要求我们必须防范于未然,不能放松警惕,构建出一个符合淮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应急物流体系,为将来可能来临的突发事件做准备。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
国外较早的开始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利用数学分析和建立模型的方式进行研究,为应急物流配送,
1.3.2 国内研究
应急物流的研究在我国国内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SARA的突然爆发凸显了应急物流的重要性,才让国内专家开始关注起应急物流的研究,我国的学者主要将应急物流的内涵和起因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全面对比和差异化分析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分析得出应急物流的基本特征和特性,并结合我国的实例,构建了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应急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研究学者把优化物资的运输配送过程作为堆应急物流研究的重点。陈慧[4]主要结合应急物流的特性,针对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中的一些问题,对如何优化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孙永春[5]诠释了相较于普通物流和军事物流,应急物流有哪些特征,且与其他国家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现有应急物流存在的弊端,同时对应急物资救援物资中心的布局优化和公路配送路径的优化。孙静霞[6]提出了基于快速反应和应急网络布局研究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和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和物流服务网络布局问题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