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视角下物流企业流程再造研究(附件)【字数:7423】
近几年,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然而过分注重外部的发展,忽视了企业结构的同步发展,管理经验的缺乏导致了很多企业依旧沿用粗放式的经营。鉴于此,物流企业流程再造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精益思想被引入,该思想有助于改变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观念,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所以,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如何将精益思想运用于物流企业流程再造。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入手,阐述了精益思想以及流程再造思想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精益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实施精益物流管理的优越性。然后结合前文,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构建精益物流体系,最后,对中邮物流公司进行分析提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精益物流体系的相关内容解决问题,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论证精益物流管理的实用价值。关键词精益思想;流程再造;精益物流体系
目录
0 引言 1
1 精益物流与流程再造理论 1
1.1 精益理论 1
1.2 精益物流理论 2
1.3 流程再造的认识 3
2 精益物流体系的构建 4
2.1 精益组织 5
2.1.1 组织结构扁平化与柔性化 5
2.1.2 实施方法 6
2.2 精益仓储管理 8
2.3 精益配送 9
2.3.1 配送合理化的关键 9
2.3.2 精益配送的实施策略 10
2.4 精益客户管理 10
3 中邮物流公司的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3.1 公司简介 11
3.2 发展现状 11
3.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
4 精益物流管理在中邮物流公司的实施 12
4.1 组织结构的调整与重组 12
4.2 仓储与配送等业务系统的改进 13
4.3 提升客户服务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精益视角下物流企业流程再造研究
0 引言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来自于美国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即在日本制造业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精益生产(Lean Produce)、准时制生产(Ju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stInTime)、零缺陷(ZeroDefect)等出众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追寻本质而彻底地变革企业经营管理,用来提高公司整体关键竞争力作目标的管理理论。对于“流程”一词,《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中给出了下列解释:是指很大一部分相关联的人类活动或操作,有思想的产生一种特定的结果。而公司的流程就是指企业完成一系列和业务相关的活动,在为客户服务之后而创造出利润的一系列过程,分析流程并改造流程,以使得公司更好地在实行流程改造后获得利润。
此外,精益物流已经成为了许多管理者信服的一种管理思想,它推崇减少浪费、逐渐完善、优化整体以及满足顾客需求的理念,为我国传统物流业务流程改造构建了一幅新的蓝图,更好的帮助国内物流公司重获崭新的管理观念,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精益物流的实施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蛰伏期,在实施过程中有些企业因为看不到吹糠见米的效果,抑或不知道效果在哪里,经常会半途而废,不知不觉回归到原来的工作体系中去。国内企业对精益思想的认识不足造成上述结果,同时也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精益物流理论,尤其是在物流精益效果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本文从组织结构,优化配送,合理化仓储和优质的客户服务的研究入手,结合精益物流的特征,构建一个放眼于大局的物流体系,在这个物流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
故而精益思想理论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本文主要通过对精益思想的探究以及一般而言的流程再造的步骤,将精益思想融入到企业流程再造,进而使得企业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并达到稳固发展的目的。
1 精益物流与流程再造理论
1.1 精益理论
精益,也可称之为精益生产或丰田式生产,该思想最早起源于20 世纪末,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精”表示质量,包含了三个含义,即优质客户服务、精细生产以及不断的改进[1]。“益”表示效益。精益思想的目的是通过调整企业流程结构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精益生产方式下,企业必须从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找出所有冗杂的过程,简化或摒弃这些过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精益生产方式集了单件和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于一体,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这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低、成本高及自我改进能力弱的弊端[3]。精益思想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①消除浪费,创造价值。②充分发挥人的作用。③通过使用自动化设施设备,提高效率。④控制质量,追求完善[4]。
1.2 精益物流理论
Weiting在经过大量研究后提出有关精益物流的基本原则:①把自己作为顾客从客户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创造价值;②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③着眼于客户的需求来创造价值;④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美。
2005年Baudin通过他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精益物流,在前人在精益生产中研究讨论物流以及一般物流著作中忽视精益理论补充了一些内容。
物流的概念传入我国比较晚,因此对物流的领域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于比较单一的模块,并且大部分集中与物流运作领域。我国对精益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1999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田宇、朱道立在“精益物流”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对精益物流进行了阐述,提出“所谓精益物流就是使得企业物流活动精益化”,并指出“我国精益物流的发展较为缓慢”,“正是如此对精益物流的研究才显得尤为重要”[5]。
王之泰在《新编现代物流学》一书中称精益物流为“企业所实现的物流活动应该在精益理论基础上展开”,并给出有关精益物流的两大原则,即精益物流不是恒定不变的以及精益物流受服务需求拉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精益物流系统四个特点,即带动型、保证质量、控制成本、持续改进[6]。
2002年,汪萍在“对发展邮政精益物流业务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给出了邮政物流精益化的思路,也就是定位自己的市场,努力发展壮大;精益求精追本溯源;统一协调做到最好;诚信为首[7]。
2003年,潘瑞玉在“实现精益物流”一文中给出了精益物流的基本内容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8]。
2004年,杨波在“服装企业实行精益物流探讨”一文中分析了运用精益物流管理对服装企业的可行性[9]。
王炬香、于晓光、于明进在“汽车制造企业的精益物流规划和管理”一文中通过对汽车企业物流的应用阐述了精益思想[10]。
目录
0 引言 1
1 精益物流与流程再造理论 1
1.1 精益理论 1
1.2 精益物流理论 2
1.3 流程再造的认识 3
2 精益物流体系的构建 4
2.1 精益组织 5
2.1.1 组织结构扁平化与柔性化 5
2.1.2 实施方法 6
2.2 精益仓储管理 8
2.3 精益配送 9
2.3.1 配送合理化的关键 9
2.3.2 精益配送的实施策略 10
2.4 精益客户管理 10
3 中邮物流公司的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3.1 公司简介 11
3.2 发展现状 11
3.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
4 精益物流管理在中邮物流公司的实施 12
4.1 组织结构的调整与重组 12
4.2 仓储与配送等业务系统的改进 13
4.3 提升客户服务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精益视角下物流企业流程再造研究
0 引言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来自于美国的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即在日本制造业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精益生产(Lean Produce)、准时制生产(Ju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stInTime)、零缺陷(ZeroDefect)等出众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追寻本质而彻底地变革企业经营管理,用来提高公司整体关键竞争力作目标的管理理论。对于“流程”一词,《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中给出了下列解释:是指很大一部分相关联的人类活动或操作,有思想的产生一种特定的结果。而公司的流程就是指企业完成一系列和业务相关的活动,在为客户服务之后而创造出利润的一系列过程,分析流程并改造流程,以使得公司更好地在实行流程改造后获得利润。
此外,精益物流已经成为了许多管理者信服的一种管理思想,它推崇减少浪费、逐渐完善、优化整体以及满足顾客需求的理念,为我国传统物流业务流程改造构建了一幅新的蓝图,更好的帮助国内物流公司重获崭新的管理观念,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精益物流的实施有一个十分漫长的蛰伏期,在实施过程中有些企业因为看不到吹糠见米的效果,抑或不知道效果在哪里,经常会半途而废,不知不觉回归到原来的工作体系中去。国内企业对精益思想的认识不足造成上述结果,同时也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精益物流理论,尤其是在物流精益效果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本文从组织结构,优化配送,合理化仓储和优质的客户服务的研究入手,结合精益物流的特征,构建一个放眼于大局的物流体系,在这个物流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发展。
故而精益思想理论可以为流程再造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本文主要通过对精益思想的探究以及一般而言的流程再造的步骤,将精益思想融入到企业流程再造,进而使得企业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并达到稳固发展的目的。
1 精益物流与流程再造理论
1.1 精益理论
精益,也可称之为精益生产或丰田式生产,该思想最早起源于20 世纪末,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精”表示质量,包含了三个含义,即优质客户服务、精细生产以及不断的改进[1]。“益”表示效益。精益思想的目的是通过调整企业流程结构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精益生产方式下,企业必须从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找出所有冗杂的过程,简化或摒弃这些过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精益生产方式集了单件和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于一体,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这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低、成本高及自我改进能力弱的弊端[3]。精益思想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①消除浪费,创造价值。②充分发挥人的作用。③通过使用自动化设施设备,提高效率。④控制质量,追求完善[4]。
1.2 精益物流理论
Weiting在经过大量研究后提出有关精益物流的基本原则:①把自己作为顾客从客户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创造价值;②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③着眼于客户的需求来创造价值;④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美。
2005年Baudin通过他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精益物流,在前人在精益生产中研究讨论物流以及一般物流著作中忽视精益理论补充了一些内容。
物流的概念传入我国比较晚,因此对物流的领域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集中于比较单一的模块,并且大部分集中与物流运作领域。我国对精益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1999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田宇、朱道立在“精益物流”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对精益物流进行了阐述,提出“所谓精益物流就是使得企业物流活动精益化”,并指出“我国精益物流的发展较为缓慢”,“正是如此对精益物流的研究才显得尤为重要”[5]。
王之泰在《新编现代物流学》一书中称精益物流为“企业所实现的物流活动应该在精益理论基础上展开”,并给出有关精益物流的两大原则,即精益物流不是恒定不变的以及精益物流受服务需求拉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精益物流系统四个特点,即带动型、保证质量、控制成本、持续改进[6]。
2002年,汪萍在“对发展邮政精益物流业务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给出了邮政物流精益化的思路,也就是定位自己的市场,努力发展壮大;精益求精追本溯源;统一协调做到最好;诚信为首[7]。
2003年,潘瑞玉在“实现精益物流”一文中给出了精益物流的基本内容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8]。
2004年,杨波在“服装企业实行精益物流探讨”一文中分析了运用精益物流管理对服装企业的可行性[9]。
王炬香、于晓光、于明进在“汽车制造企业的精益物流规划和管理”一文中通过对汽车企业物流的应用阐述了精益思想[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