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sim的物流园区作业流程仿真及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园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各界对物流园区的发展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逐渐加大了对物流园区的建设投入,对物流园区的建设、经营有了更多的研究。目前,物流园区的地理位置选择、经济效益规划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然而在物流园区内部的作业流程和各个功能区之间的协调方面缺少研究。本文结合系统仿真理论对淮安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内的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尽可能使物流园区的各种功能得以施展,主要从微观方面利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对淮安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物流作业流程进行仿真及优化。利用仿真技术,对到物流园区作业流程进行建模,方便直观地看出物流园区的作业流程,便捷地得到其中的各种数据,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物流系统,更加理智做出决策,使物流系统靠近完美。关键词 物流园区、flexsim、系统仿真、作业流程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物流园区研究现状 2
1.2.2 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思路、目标、内容 3
1.3.1 研究思路 3
1.3.2 研究目标 4
1.3.3 研究内容 4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5
2.1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 5
2.2 系统理论 6
2.3 系统仿真 6
2.4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理论 7
3. 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7
3.1 国内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7
3.2 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8
4. 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作业系统分析 8
4.1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简介 8
4.2 传化公路物流园区作业流程分析 9
4.2.1 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与分区 9
4.2.2 物流园区作业流程分析 11
4.2.3 物流功能区相互关系分析 13
5. 基于flexsim的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作业流程仿真分析 14
5.1 flexsim简介 14
5.1.2 flexsim仿真模型的构成 15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3 flexsim仿真建模的基本步骤 16
5.2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仿真模型的建立 17
5.2.1明确仿真目标 17
5.2.2物流设施的布局 18
5.2.3 设定物流设施之间的逻辑相关 18
5.2.4 模型参数的设定 19
5.2.5 编译运行仿真模型 21
5.2.6仿真结果分析 22
5.3 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作业流程优化建议 23
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核心。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园区的建设也紧随其后。当前,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国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达1000多家,园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与实体经济对接趋势明显,涌现出了一批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1]。
由于物流园区的发展时间不长,远远比不上物流的发展时间,所以对物流园区的研究还没有太深入,在规划、建设、经营上还有着许多缺陷。多数物流园区的建设一味追求规模而忽略了实际的用途,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了园区利用率低,土地的浪费[2]。所以,随着土地成本的升高,对物流园区应进行合理规划,并且重视土地这一重要原因,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除此以外,相同规模的物流园区,其货物的中转能力却远远低于日美等国家,所以要对物流园区内作业流程有着合理的分配来提高整个物流园区的工作效率。
一个物流园区就一个是结构复杂、规模大、投资大的系统,很难在现实中多次进行试验。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物流园区进行仿真,找出模型瓶颈,再优化模型,选出最优方案。
本文利用flexsim建模仿真以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为研究主体,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系统论与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法理论,对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作业流程进行仿真研究。依据仿真的顺序,设置园区中设施设备的参数,构建出物流园区作业流程的仿真模型,得出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后对该物流园区作业流程提出优化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流园区研究现状
物流园区的概念起源地是日本、德国等一些物流发达的国家。在欧洲物流园区被称为货运村,日本则称物流园区为物流团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中,是这样对物流园区定义的: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3]。
在国外很多的学者研究物流园区的规划和设施布局。Muther(1961)提出了SLP法,让设施布置问题得以定量化。日本的铃木震将slp与EIQ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全新的布局理念。J.Cagan(1998)利用非线性方法区解决布局问题,并且使用算法实现。Kyu Yeul Lee(2005)考虑设施间的最短路径,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求解。Gulfem Tuzkay(2008)和Bahadir Gtilsto等构造算法求解设施布局问题并验证。Fafandjel、Rubesa、(2009)等对slp进行了完善。
许多国内学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李庆庚(2006)为了解决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例,将SLP方法作为物流园区布局设计的理论基础应用到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中。唐文军(2010)在对物流园区进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区域间的关系,得到最终的布局方案。贾贞(2010)改进了传统SLP方法,并应用在内河港物流园区功能布局方案。米婷露(2014)先对物流园区需求量进行预测,得到物流园区各功能区的面积,最终改进了传统SLP,舍弃传统的人工布局调整方法。许程(2015)利用Flexsim对功能区内部作业流程的仿真、优化了在仓储区与流通加工区中现有细节的设置。张永生、田宏(2017)利用定量风险计算法对企业内布局方案进行比较,得出最合理的布局方案。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物流园区研究现状 2
1.2.2 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思路、目标、内容 3
1.3.1 研究思路 3
1.3.2 研究目标 4
1.3.3 研究内容 4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5
2.1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 5
2.2 系统理论 6
2.3 系统仿真 6
2.4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理论 7
3. 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7
3.1 国内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7
3.2 国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8
4. 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作业系统分析 8
4.1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简介 8
4.2 传化公路物流园区作业流程分析 9
4.2.1 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与分区 9
4.2.2 物流园区作业流程分析 11
4.2.3 物流功能区相互关系分析 13
5. 基于flexsim的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作业流程仿真分析 14
5.1 flexsim简介 14
5.1.2 flexsim仿真模型的构成 15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3 flexsim仿真建模的基本步骤 16
5.2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仿真模型的建立 17
5.2.1明确仿真目标 17
5.2.2物流设施的布局 18
5.2.3 设定物流设施之间的逻辑相关 18
5.2.4 模型参数的设定 19
5.2.5 编译运行仿真模型 21
5.2.6仿真结果分析 22
5.3 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作业流程优化建议 23
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核心。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园区的建设也紧随其后。当前,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国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达1000多家,园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与实体经济对接趋势明显,涌现出了一批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1]。
由于物流园区的发展时间不长,远远比不上物流的发展时间,所以对物流园区的研究还没有太深入,在规划、建设、经营上还有着许多缺陷。多数物流园区的建设一味追求规模而忽略了实际的用途,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了园区利用率低,土地的浪费[2]。所以,随着土地成本的升高,对物流园区应进行合理规划,并且重视土地这一重要原因,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除此以外,相同规模的物流园区,其货物的中转能力却远远低于日美等国家,所以要对物流园区内作业流程有着合理的分配来提高整个物流园区的工作效率。
一个物流园区就一个是结构复杂、规模大、投资大的系统,很难在现实中多次进行试验。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对物流园区进行仿真,找出模型瓶颈,再优化模型,选出最优方案。
本文利用flexsim建模仿真以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为研究主体,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系统论与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法理论,对传化公路港物流园区作业流程进行仿真研究。依据仿真的顺序,设置园区中设施设备的参数,构建出物流园区作业流程的仿真模型,得出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后对该物流园区作业流程提出优化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流园区研究现状
物流园区的概念起源地是日本、德国等一些物流发达的国家。在欧洲物流园区被称为货运村,日本则称物流园区为物流团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中,是这样对物流园区定义的: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3]。
在国外很多的学者研究物流园区的规划和设施布局。Muther(1961)提出了SLP法,让设施布置问题得以定量化。日本的铃木震将slp与EIQ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全新的布局理念。J.Cagan(1998)利用非线性方法区解决布局问题,并且使用算法实现。Kyu Yeul Lee(2005)考虑设施间的最短路径,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求解。Gulfem Tuzkay(2008)和Bahadir Gtilsto等构造算法求解设施布局问题并验证。Fafandjel、Rubesa、(2009)等对slp进行了完善。
许多国内学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规划进行了研究。李庆庚(2006)为了解决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例,将SLP方法作为物流园区布局设计的理论基础应用到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中。唐文军(2010)在对物流园区进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区域间的关系,得到最终的布局方案。贾贞(2010)改进了传统SLP方法,并应用在内河港物流园区功能布局方案。米婷露(2014)先对物流园区需求量进行预测,得到物流园区各功能区的面积,最终改进了传统SLP,舍弃传统的人工布局调整方法。许程(2015)利用Flexsim对功能区内部作业流程的仿真、优化了在仓储区与流通加工区中现有细节的设置。张永生、田宏(2017)利用定量风险计算法对企业内布局方案进行比较,得出最合理的布局方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