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体系发展与思考
目录
引言 1
一、苏州运运输体系发展的优势及问题 2
(一)苏州运输体系发展的优势 2
(二) 交通运输发展对交通运输产业的影响 3
(三)苏州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3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4
(一)、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4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交通运输 4
(三)、推动重点领域交通运输发展 4
(四)、培育壮大交通运输企业 5
(五)、扩大交通运输市场需求 5
(六)、创新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 5
(七)加快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5
参考文献 6
谢词 7
引言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苏州占了地利。早在2002年,苏州市政府就邀请同济大学为全市现代交通运输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据规划确定的苏州交通运输业发展总体目标,我市将依托港口和开发区,以区域交通运输为重点,以国际交通运输和市域交通运输为重要补充,以公路运输为主体,兼顾水运、铁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采用先进的交通运输管理技术和装备,建立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交通运输服务网络体系。规划给出的苏州交通运输业的功能定位是:建成苏锡常二级城市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江苏与浙江以及其他省市交通运输交换枢纽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辅助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2007年,苏州现代交通运输业快速成长,苏州工业园区保税交通运输园等专业交通运输园区加快发展,张家港保税交通运输园区区港联动试点批准实施。
随着园区保税交通运输中心、高新区中外运高新交通运输中心等的建立,三井物产、DHL、UPS、伯灵顿、大田等国际国内知名交通运输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司相继落户苏州,德国的飞格高志、美国的EGL公司等一批境外企业也正在洽谈合作、合资事宜,苏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始提速。
据了解,苏州 10大交通运输园将划分为2个国际货运枢纽型交通运输园、5个综合型交通运输园和3个时效性区域运送型交通运输园。
苏州2009年全市社会交通运输总额超38000亿元,年增速约19%,目前有交通运输及相关企业11000多家,每年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约3万人,人才缺口巨大。
一、苏州运输体系发展的优势及问题
(一)苏州运输体系发展的优势
1、交通运输系统
第一,日趋完善的水陆交通网络体系。截止于200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 程达7352.9 公里。
第二,运能条件不断改善的铁路和空运。铁路苏州西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适应现代交通运输要求的铁路货物实时跟踪系统;苏州的航空运输主要凭借上海虹桥的空港和浦东的空港。2002年10 月国家海关总署批复实施《上海-苏州工业园区空运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方案》,在苏州推出空陆联程中转这一全新的转关交通运输运作模式,此举措大大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目前,已开通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航线12 条,货运量每月约100吨。
2、吞吐系统
港口优势,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口,现拥有万吨级码头多达30个,各类卸船机、叉车、吊车等通用或专用装卸机械种类齐全,公共仓库和保税仓库达到14万平方米。从常熟港和太仓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开放以来,港口吞吐量发展飞速。为更有效地利用三个港口的现有资源,形成港口整体发展的新优势,2005 年8 月,苏州推出了“三港合一”的“苏州港”品牌。
3、信息系统
迅速发展的电讯和信息网络工程。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信息通信,苏州在国内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城乡话机普及率达到97%。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宽带城域网络。全市拥有光纤长度近120万芯公里,环路总带宽400G,出口通道带宽达到2.5G。2005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超过100 万户。
4、地理环境因素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坐落于上海西部,往南与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相连,与无锡接壤。苏州地理位置优越,沪宁铁路和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境内河港密布,公路交通发达。位于北侧的长江是通往外地的重要水运干道。长江下游南岸的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都是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太仓港还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附属。优越的地理位置为苏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 交通运输发展对交通运输产业的影响
1、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活动中的核心作用自古以来,交通运输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交通运输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同交通运输的关系更为密切。
(1)物品运输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交通运输业务的中心活动。一切物体的移动,都离不开运输环节,运输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通运输合理化。
(2)运输费用在交通运输费用中占较大比重。在进行交通运输活动中,直接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所需包装费、运输费、装卸搬运费和运输损耗等费用。其中运输费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影响交通运输费用的最主要原因。
2、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体系是指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多种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系统。经过不断地的建设发展,我国交通设施的总体水平、运输能力供给以及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优越成就,对于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起巨大作用。
(三)苏州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苏州交通运输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与苏州市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发展目标,与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尚未形成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部分已建成交通运输园区功能交叉,同质化竞争较多;苏州的交通运输体系虽然稍稍优越于国内部分地区,但是由于信息流通不及时、多种运输方式共存对个体而言成本过高等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连接尚不能很好地完成。即多式联运会加速货物的流通、减少交通运输成本等优势不能发挥。具体体现在以下制约因素:
(1)、运输结构的制约。苏州市几乎没有空港,海运基本在上海
(2)、车船结构的制约。散装车船多,集装箱车船少;小吨位车船多,大吨位车船少;1户1车的多,集约型车船公司少,不能满足各户的需求。
(3)、外资企业结构状态的制约。苏州市外企以生产车间型企业居多,交通运输的两头在外,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分销均按总部或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的指令行事,在交通运输供应链的选择上无自主权。
(4)、体制性制约。苏州有2个关区,4个陆路通关点3个港区,1个保税区,相互间及内部各机构间的不协调动作时有发生,行政干预也有发生。
(5)、政策性制约。由于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涉及到多个行业、多种方式,在税种和税率的确定上也缺少扶持依据;在第三产业用地价格高于工业用地低价的情况下,交通运输园和交通运输企业优惠用地的问题很难解决;
谢词
本论文是在丁依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丁依萍老师认真负责,坚守职业操守,对于我论文的完成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本论文的选题、选材、格式、定稿等方面给予了帮助。在此,谨向丁依萍导师和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和老师表示我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引言 1
一、苏州运运输体系发展的优势及问题 2
(一)苏州运输体系发展的优势 2
(二) 交通运输发展对交通运输产业的影响 3
(三)苏州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3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4
(一)、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4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交通运输 4
(三)、推动重点领域交通运输发展 4
(四)、培育壮大交通运输企业 5
(五)、扩大交通运输市场需求 5
(六)、创新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 5
(七)加快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5
参考文献 6
谢词 7
引言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苏州占了地利。早在2002年,苏州市政府就邀请同济大学为全市现代交通运输产业进行科学规划。据规划确定的苏州交通运输业发展总体目标,我市将依托港口和开发区,以区域交通运输为重点,以国际交通运输和市域交通运输为重要补充,以公路运输为主体,兼顾水运、铁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采用先进的交通运输管理技术和装备,建立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交通运输服务网络体系。规划给出的苏州交通运输业的功能定位是:建成苏锡常二级城市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江苏与浙江以及其他省市交通运输交换枢纽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辅助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2007年,苏州现代交通运输业快速成长,苏州工业园区保税交通运输园等专业交通运输园区加快发展,张家港保税交通运输园区区港联动试点批准实施。
随着园区保税交通运输中心、高新区中外运高新交通运输中心等的建立,三井物产、DHL、UPS、伯灵顿、大田等国际国内知名交通运输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司相继落户苏州,德国的飞格高志、美国的EGL公司等一批境外企业也正在洽谈合作、合资事宜,苏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始提速。
据了解,苏州 10大交通运输园将划分为2个国际货运枢纽型交通运输园、5个综合型交通运输园和3个时效性区域运送型交通运输园。
苏州2009年全市社会交通运输总额超38000亿元,年增速约19%,目前有交通运输及相关企业11000多家,每年交通运输人才需求约3万人,人才缺口巨大。
一、苏州运输体系发展的优势及问题
(一)苏州运输体系发展的优势
1、交通运输系统
第一,日趋完善的水陆交通网络体系。截止于200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 程达7352.9 公里。
第二,运能条件不断改善的铁路和空运。铁路苏州西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适应现代交通运输要求的铁路货物实时跟踪系统;苏州的航空运输主要凭借上海虹桥的空港和浦东的空港。2002年10 月国家海关总署批复实施《上海-苏州工业园区空运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方案》,在苏州推出空陆联程中转这一全新的转关交通运输运作模式,此举措大大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目前,已开通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航线12 条,货运量每月约100吨。
2、吞吐系统
港口优势,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口,现拥有万吨级码头多达30个,各类卸船机、叉车、吊车等通用或专用装卸机械种类齐全,公共仓库和保税仓库达到14万平方米。从常熟港和太仓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开放以来,港口吞吐量发展飞速。为更有效地利用三个港口的现有资源,形成港口整体发展的新优势,2005 年8 月,苏州推出了“三港合一”的“苏州港”品牌。
3、信息系统
迅速发展的电讯和信息网络工程。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信息通信,苏州在国内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城乡话机普及率达到97%。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宽带城域网络。全市拥有光纤长度近120万芯公里,环路总带宽400G,出口通道带宽达到2.5G。2005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超过100 万户。
4、地理环境因素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坐落于上海西部,往南与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相连,与无锡接壤。苏州地理位置优越,沪宁铁路和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境内河港密布,公路交通发达。位于北侧的长江是通往外地的重要水运干道。长江下游南岸的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都是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太仓港还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附属。优越的地理位置为苏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 交通运输发展对交通运输产业的影响
1、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活动中的核心作用自古以来,交通运输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交通运输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同交通运输的关系更为密切。
(1)物品运输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交通运输业务的中心活动。一切物体的移动,都离不开运输环节,运输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通运输合理化。
(2)运输费用在交通运输费用中占较大比重。在进行交通运输活动中,直接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所需包装费、运输费、装卸搬运费和运输损耗等费用。其中运输费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影响交通运输费用的最主要原因。
2、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体系是指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多种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系统。经过不断地的建设发展,我国交通设施的总体水平、运输能力供给以及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优越成就,对于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起巨大作用。
(三)苏州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苏州交通运输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与苏州市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发展目标,与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尚未形成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部分已建成交通运输园区功能交叉,同质化竞争较多;苏州的交通运输体系虽然稍稍优越于国内部分地区,但是由于信息流通不及时、多种运输方式共存对个体而言成本过高等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连接尚不能很好地完成。即多式联运会加速货物的流通、减少交通运输成本等优势不能发挥。具体体现在以下制约因素:
(1)、运输结构的制约。苏州市几乎没有空港,海运基本在上海
(2)、车船结构的制约。散装车船多,集装箱车船少;小吨位车船多,大吨位车船少;1户1车的多,集约型车船公司少,不能满足各户的需求。
(3)、外资企业结构状态的制约。苏州市外企以生产车间型企业居多,交通运输的两头在外,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分销均按总部或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的指令行事,在交通运输供应链的选择上无自主权。
(4)、体制性制约。苏州有2个关区,4个陆路通关点3个港区,1个保税区,相互间及内部各机构间的不协调动作时有发生,行政干预也有发生。
(5)、政策性制约。由于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涉及到多个行业、多种方式,在税种和税率的确定上也缺少扶持依据;在第三产业用地价格高于工业用地低价的情况下,交通运输园和交通运输企业优惠用地的问题很难解决;
谢词
本论文是在丁依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丁依萍老师认真负责,坚守职业操守,对于我论文的完成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本论文的选题、选材、格式、定稿等方面给予了帮助。在此,谨向丁依萍导师和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和老师表示我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