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公司总装车间生产物流流程优化设计

合理高效的生产物流系统可以良好的适应生产过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利用资源,使生产达到最优状态,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效益。因此,建立完善的生产物流流程对生产制造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文章选取某一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间为研究对象,在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工序分析法对车间生产流程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发现其存在生产线不平衡、生产工序散乱与车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根据ECRS原则对其生产工序进行优化,再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优化其车间布局,验证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正确性。对比优化前后结果,得出优化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优化,减少了6个工位,车间的生产周期缩短了9.25%,生产线长度缩短了48% ,各工位的阻塞率降低了12.9%,各工位的闲置率平均降低了10.9%。可以看出,优化后车间的生产效率得到改善,生产周期有所缩短,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优化方案具有可行性。关键词 生产流程,流程优化,车间布局,模拟仿真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2 G公司生产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4
2.1 G公司概况 4
2.2 总装车间现状分析 4
2.3 总装车间优化前生产流程分析 9
2.4 总装车间生产流程定性分析 10
3 G公司总装车间生产物流流程优化 11
3.1 方案规划 11
3.2 生产物流流程优化 12
3.3 G公司总装车间优化后生产流程分析 15
4 G公司总装车间仿真优化 16
4.1 车间建模仿真步骤 16
4.2 优化前后模型对比 19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1],制造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多样化、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等诸多挑战。现今,落后的物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系统成为制约大型制造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低效的物流系统阻碍着生产制造规模扩大,以及制造过程向柔性化、自动化、高效化发展。在企业生产与作业活动中,物流贯穿其活动始终,科学合理的生产物流系统可使生产达到最优状态,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使生产流程更加流畅,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并使之能快速响应市场,这直接影响着汽车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地位。但是,多数企业或由于历史原因,在建造初期未对物流系统进行较好的规划或由于考虑不够全面,导致现今的物流系统不能适应新的生产系统。
因此,对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现代化改造与设计,建立完善的生产物流系统对于企业自身发展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1.2 研究意义
文章的研究对象一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间(以下简称G公司总装车间)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受时代条件的影响,车间生产依旧以“人”为中心,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柔性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目前的以客户为主导的市场。
为了改善车间生产状况、提高企业效益,文章拟对该总装车间的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文章将通过工序分析法分析G公司总装车间生产流程存在的问题,根据ECRS原则和车间布局原则分别对车间的工序流程和车间设施布局进行优化,再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模拟优化前后车间的生产过程,验证优化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通过优化,希望能提高该生产线的流畅度与稳定性,提高车间产量;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响应市场的速度。最终实现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以进军更大市场的目标。
在理论上,本文采用了工序分析法与Flexsim软件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即将工业工程的理论方法与物流软件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在实践上,本文研究的内容为G公司生产流程优化提供了依据,对其他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优化也具有实际借鉴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产流程优化是基于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ichael Hammer在《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2]中提出的业务生产流程重组理论发展而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生产流程为再设计中心,建立合理的业务生产流程,以达到企业动态适应竞争加剧与环境变化的目的。随后,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就生产流程优化展开了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在生产流程优化的研究方面,国外的起步较早。国外经典的研究成果有ERP、MRP、JIT、精益生产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2010年以来,Wu Hongmai、Bai Jianming、Foehr M等人分别以一汽车企业的喷漆车间、汽车生产线和生产流程内部信息链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软件对其流程进行了优化。2014年,Horsinka利用Flexsim软件仿真以及数学模型对Tanger锻造公司的生产流程进行了评估并优化,使其企业的生产周期大为缩短。2014年, Skala利用CAD技术构建了关于某公司生产线的虚拟模型,利用启发式算法对该生产线上的工位和运输单元进行了评估并简化,从而改善了生产线,提高了其流畅性与适应性。2015年,Monica.Z基于现代生产管理理论构建了NX公司的生产系统模型,优化了生产流程的物料移动路径。2016年,Dobransky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优化了生产流程中的物料移动路线和生产设施布置。
通过整理归纳发现,国外大部分学者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模拟仿真可在不影响实际生产运作的情况下对车间进行模拟优化,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在仿真模型中作出调整,直至得出最终满意的方案,将其付诸实践。这样可以降低优化的成本,提高优化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普遍的实践研究意义。但就总体来说,研究方法与方向较为单一。
1.3.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在生产流程优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逐渐将生产流程优化研究的范围从传统产业发展至高新科技产业。但总体来说,研究领域还是较窄,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4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