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村镇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元经济结构框架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电子商务在当前社会经济中占据了引导地位,但也仅仅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尚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其中影响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跨地域物流作业,农村相对城市存在村落分布散、道路状况恶劣、基础建设混乱等状况。很多配送车辆无法直接进入村庄,导致了农产品无法实现新鲜物流的问题,本文将以电子商务为背景下,对如何解决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我国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目 录
引言 2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村镇农产品物流概述 3
二、现有农产品物流模式 3
三、村镇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3
(一)村镇物流配送模式中农产品的基本特性 4
(二)电子商务形成的配套物流模式共同基本特性 4
四、我国村镇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 4
(一)村镇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存在问题 4
(二)物流信息化水平程度偏低 4
(三)农村基础建设不完善 4
(四)国家对农贸交易市场的管理不足 5
五、针对村镇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5
(一)在村镇为物流配送中心选择合适的地址 5
(二)增强物流信息化水平的程序 5
(三)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 5
(四)大力整顿农贸市场秩序,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的有序结合 6
六、结束语 6
七、参考文献 6
八、致谢 6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数超过 7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56%。历年来,中国农业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缺乏一定规模优势,而且农户经常抱怨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低廉,销售渠道不是很便捷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不通畅,产─供─销等一系列的物流供应链衔接不紧密,整个农产品的产─供─销系统出现问题,必然会突出产业的矛盾和问题。为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将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作为首要战略目标。在着重农业高效高产的同时,将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进行逐步融合,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快速推进我国新型农业经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结构。在以电子商务背景下村镇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成为了新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研究和解决村镇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模式,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供参考,将对我国新型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村镇农产品物流概述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平台给农产品的供求市场提供了更加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为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大的提高了农产品销量,这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在农村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利因素,影响了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很多农产品配送过程效率极低,这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以2016年6月农产品西红柿的售价看,北方地区西红柿的价格为3.6元/公斤,而在江苏区域西红柿的售价达8元/公斤,农产品受地域影响价格差距较大。不同地区的农产品价格相对比,市场行情还是存在较大的优势的。但受地域限制及物流配送的影响,诸多农产品在流通性上受到的制约。虽然在目前看很多地方组织了农贸市场,但很多农产品商贩将价格压缩的非常低,没有起到促进农产品积极发展的效果。如果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推进农产品快速流通,最终的解决途径仍是物流配送环节。
二、现有农产品物流模式
从我国村镇农产品物流现有模式上分析,我国农产品主要的物流模式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农产品物流模式是农民的主动行为,农民将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销售,有订单形成后,农民根据地理位置及物流成本进行零活物流(如图2所示)。

图2.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模式
第二种农产品物流模式是电子商务平台主动行为,这类物流模式通常是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户签订采购合同后,由电子商务平台负责农产品的物流(如图3所示)。

图3.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模式
第三种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是以地方农贸市场为中心,然后进行批量性的地域物流,这类物流模式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农贸市场,而后由农产品商贩统一收购,并在电子商务价格行情下,实现快速的地域物流模式。

图4.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模式
三、村镇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一) 村镇物流配送模式中农产品的基本特性
所谓农产品就是指农业种植或者养殖所获取的产品,这些产品中主要包括粮食、蔬菜、肉食、树木、药材、茶叶、水果以及水产品。这些产品通常不会经过任何的加工和包装,而是直接投向市场进行消费的,可食用农产品被称之为“绿色食品”。虽然农产品种类繁多,但都具备五个基本特点:(1)农产品都具备生物基本属性,在常温状态下存放,农产品会发生霉变、腐烂、变色、变质等现象。(2)农产品对储存及物流有时间局限性。当蔬菜、肉食或者粮食在物流中,长时间受储存及物流影响,会明显降低农产品的新鲜度。(3)农业产品的具有加大的差异性,例如外形大小、水份含量、色泽鲜艳度等,这些都不具备统一性。(4)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且产量及质量不稳定。(5)在农村,农产品生产量丰富且种类繁多,很容易满足村镇的需求,过量的农产品最终会通过物流途径销往人口密集的城市。
(二) 电子商务形成的配套物流模式共同基本特性
在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发展中,不论什么模式都具备统一的基本特点,即三点式电子商务特性:平台建设—网购支付—物流配送,这三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是物流配送环节。平台是展示商品的网站,而支付在现有支付环节中,第三方支付使用量较大,其包括了支付宝、微信、网络银行等等。在物流配送环节中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包括了运输、仓储、运输安全、时效性等等。在我国重点构建农产品物品配送模式中,不得不考虑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影响因数。例如村庄道路、物流中心建设位置、物流费用、物流时效性等等。很多大城市建立的电子商务集群都是以产业园形式存在的,而农村所生产的农产品分布范围广,物流采用配送的方式受地理与环境因素限制。可以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至关重要,优良的平台建设、安全的网购支付系统以及完善的物流配送模式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可见,“平台建设—网购支付—物流配送”三个环节代表了现代电子商务的共同基本特性。
我国村镇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村镇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存在问题
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我国物流配送的形成模式主要以省级物流为中心,按照省级物流中心不断扩展后形成环形物流市场,主要体现形式为省级—市级—县级三级,在不同行政级别地区,物流配送中心在选址时都具有行政导向性,很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多选择靠近省会城市、靠近政府相关部门,这种选址特点造成了物流选择不佳的问题,即增加了物流行业的配送成本还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影响,而对于农产品分布地,距离相对较远,从根本上发挥不了物流配送的主体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8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