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储运过程的实时化监控与风险控制(附件)【字数:11781】
伴随着国际经济的增长,各国国民人均收入以及生活质量的上升,物流行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业发展迅速。储运环节作为冷链物流主要环节之一,承担着保证冷藏品安全的责任,所以对冷链储运环节的实时监控则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当下冷链储运实时监控系统的现状后,根据目前市场的需求,提出了一套综合运用WSN(无线传感器技术)、ZigBee技术、GPS/DR组合定位技术以及基于Netica软件的贝叶斯网络的实时监控技术。该系统分为三大部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车载/仓库终端以及主监控系统。在目前市场冷链监控技术的背景下,利用Netica软件完成对冷链储运过程中发生的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再结合监控中心数据库预存的针对各种风险的应急方案,在对整个储运环节实时监控的前提下,对储运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管控,进一步增强冷链储运环节对冷藏品的安全防护力度以及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冷链储运;监控系统;无线传感器网;贝叶斯网络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2.1国内外冷链物流的研究综述 2
1.2.2 冷链物流相关技术 3
1.3论文的研究内容 5
1.4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5
2冷链储运过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5
2. 1需求的分析与确定 6
2.2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各结构功能 6
2.2.1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 6
2.2.2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6
2.2.3监控系统的各部分功能 7
2.3本章小结 7
3冷藏车监控系统 7
3.1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布局 7
3.2 车载终端 9
3.3 本章总结 9
4冷库监控系统 9
4.1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布局 9
4.2 库内报警装置 10
4.3 冷库终端 10
4.4本章总结 10
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冷链风险控制方法 10
5.1风险控制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统的组成 11
5.2风险控制系统的构建 11
5.2.1贝叶斯网络 11
5.2.2 应急预案数据库的建立 20
5.3本章总结 20
总 结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冷链储运过程的实时化监控与风险控制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目前,冷链物流的定义是:冷藏品在物流流转过程中都处于低温的环境条件下,保证冷藏品的安全。
冷链物流由冷冻加工、冷冻储存、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目前,由于常规运输的严重耗损和安全缺陷,同时伴随着基础设施(公路、铁路等)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在我国也随之不断进步。我国冷链发展迅速的同时,冷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冷链水平较低,冷链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降低货物的腐损率,监控风险控制系统的发展则是重中之重。
1.1.2 研究意义
本文应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以及GPS/DR组合式定位技术,针对冷链储存过程中冷库的温湿度,运输过程中冷藏车的地理位置,温湿度以及车辆震动制度的监控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基于RFID、WSN、GPS/DR组合式定位以及基于Netica软件的贝叶斯网络技术,针对冷链物流储运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控、智能化风险控制的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改善我国冷链物流现状,同时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实时监控的全局化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注重于冷藏链全视角,特别在冷链物流的需求预测、配送方案、智能化监控管理、行业规范标准等方面的系统化研究[]。根据本文课题,本节着重阐述国内外对于冷链物流中温湿度监控的相关研究。
就当前而言,我国冷链物流监控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部分地区仍使用温度计直接观测的方法来进行冷库的温湿度监控。发达地区的冷库监控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但也仅仅局限于冷链过程中温湿度的实时监控以及提前预警。对于故障原因的分析仍需凭借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人工排查。所以,实现冷链的实时监控,风险原因智能纠查,以及解决预案的在线提供,则是本文重点研究方向。
1.2.1国内外冷链物流的研究综述
(1) 国外冷链物流的研究综述
现代冷链物流系统涉及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测绘测量学、电子技术等多门学科,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迅速发展,如今在交通、电力、政府、物流等多部门取得了应用[] 。
国际上冷链物流车监控系统的研究的开展相对较早,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1958年美国学者Arsdel提出“3T”理论(Time,Temperature,Tolerance)后,对冷链物流的系统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该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冷藏食品质量维持时间与冷藏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冷藏食品质量下降的大致趋势,随后,Zaur 又提出了“3P”理论(Produce, Processing,Package)和“3C”理论(Chilling,Clean,Care),补充了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一步阐述了冷藏食品与冷链物流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系统已经逐渐发展成型,已经能够为生鲜品、乳制品等易变质产品提供服务,其冷链运输率已经达到80%,形成了完整的采集、运输、储藏、销售体系,以冷鲜肉为例,从产品来源开始,即采用 RFID 技术对产品进行全程追踪,并对加工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和检测,提高效率和质量;储藏过程中,配套使用 RFID 技术进行分类管理,对冷藏过程的温度、湿度等详细参数进行监控;在运输过程中,采用专业冷藏车、气调集装箱等工具,在无线传感网和GPS技术配合使用下进行全程监控,以减少损失,同时对过程中的状态进行实时通信,以保证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程监测;在美国,冷链服务行业比较有名的如Frashditact公司,其产品直接来源于农场、牧场等,采用真空预冷、强制通风等预冷技术,在产品源头进行预冷保鲜,而在运输过程中大范围使用冷藏集装箱、气调集装箱技术配合运输,低温运输率达到 90%,同时采用先进EDI 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2.1国内外冷链物流的研究综述 2
1.2.2 冷链物流相关技术 3
1.3论文的研究内容 5
1.4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5
2冷链储运过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5
2. 1需求的分析与确定 6
2.2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各结构功能 6
2.2.1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 6
2.2.2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6
2.2.3监控系统的各部分功能 7
2.3本章小结 7
3冷藏车监控系统 7
3.1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布局 7
3.2 车载终端 9
3.3 本章总结 9
4冷库监控系统 9
4.1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布局 9
4.2 库内报警装置 10
4.3 冷库终端 10
4.4本章总结 10
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冷链风险控制方法 10
5.1风险控制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统的组成 11
5.2风险控制系统的构建 11
5.2.1贝叶斯网络 11
5.2.2 应急预案数据库的建立 20
5.3本章总结 20
总 结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冷链储运过程的实时化监控与风险控制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目前,冷链物流的定义是:冷藏品在物流流转过程中都处于低温的环境条件下,保证冷藏品的安全。
冷链物流由冷冻加工、冷冻储存、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目前,由于常规运输的严重耗损和安全缺陷,同时伴随着基础设施(公路、铁路等)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在我国也随之不断进步。我国冷链发展迅速的同时,冷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冷链水平较低,冷链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降低货物的腐损率,监控风险控制系统的发展则是重中之重。
1.1.2 研究意义
本文应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以及GPS/DR组合式定位技术,针对冷链储存过程中冷库的温湿度,运输过程中冷藏车的地理位置,温湿度以及车辆震动制度的监控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基于RFID、WSN、GPS/DR组合式定位以及基于Netica软件的贝叶斯网络技术,针对冷链物流储运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控、智能化风险控制的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改善我国冷链物流现状,同时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实时监控的全局化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注重于冷藏链全视角,特别在冷链物流的需求预测、配送方案、智能化监控管理、行业规范标准等方面的系统化研究[]。根据本文课题,本节着重阐述国内外对于冷链物流中温湿度监控的相关研究。
就当前而言,我国冷链物流监控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部分地区仍使用温度计直接观测的方法来进行冷库的温湿度监控。发达地区的冷库监控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但也仅仅局限于冷链过程中温湿度的实时监控以及提前预警。对于故障原因的分析仍需凭借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人工排查。所以,实现冷链的实时监控,风险原因智能纠查,以及解决预案的在线提供,则是本文重点研究方向。
1.2.1国内外冷链物流的研究综述
(1) 国外冷链物流的研究综述
现代冷链物流系统涉及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测绘测量学、电子技术等多门学科,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迅速发展,如今在交通、电力、政府、物流等多部门取得了应用[] 。
国际上冷链物流车监控系统的研究的开展相对较早,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1958年美国学者Arsdel提出“3T”理论(Time,Temperature,Tolerance)后,对冷链物流的系统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该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冷藏食品质量维持时间与冷藏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冷藏食品质量下降的大致趋势,随后,Zaur 又提出了“3P”理论(Produce, Processing,Package)和“3C”理论(Chilling,Clean,Care),补充了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一步阐述了冷藏食品与冷链物流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系统已经逐渐发展成型,已经能够为生鲜品、乳制品等易变质产品提供服务,其冷链运输率已经达到80%,形成了完整的采集、运输、储藏、销售体系,以冷鲜肉为例,从产品来源开始,即采用 RFID 技术对产品进行全程追踪,并对加工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和检测,提高效率和质量;储藏过程中,配套使用 RFID 技术进行分类管理,对冷藏过程的温度、湿度等详细参数进行监控;在运输过程中,采用专业冷藏车、气调集装箱等工具,在无线传感网和GPS技术配合使用下进行全程监控,以减少损失,同时对过程中的状态进行实时通信,以保证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程监测;在美国,冷链服务行业比较有名的如Frashditact公司,其产品直接来源于农场、牧场等,采用真空预冷、强制通风等预冷技术,在产品源头进行预冷保鲜,而在运输过程中大范围使用冷藏集装箱、气调集装箱技术配合运输,低温运输率达到 90%,同时采用先进EDI 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