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化研究
作为企业的新兴力量,新员工为企业带来了别样的活力。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新员工需要在短期内完成角色的转变,顺利适应眼前的职业。如何直面工作的困难,如何进行心理协调与改变,这给新员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于新员工的职业适应力,本文以职业关注,职业好奇,职业自信与职业控制这四个维度为切入点,采用现场发放与网上填写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研究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学历与职称这几个不同的因素,来探究其对新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性别之外,婚姻状况,年龄,学历和职称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员工的职业适应力。其中已婚的新员工职业适应力更好一些,而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新员工,职业适应力也是对应着更强一些。关键词 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差异化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核心概念研究与文献回顾 2
2.1 核心概念界定 2
2.2 关于职业适应力的结构及测量研究 3
2.3 关于职业适应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4
3 研究方法 5
3.1 研究样本 5
3.2 研究工具 6
3.3 研究流程 6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7
4.1 性别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7
4.2 婚姻状况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8
4.3 年龄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9
4.4 学历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11
4.5 职称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12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14
5.1 研究结论 14
5.2 管理建议 14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日益提升,在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企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人力资源作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企业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的一种特殊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企业的新员工作为企业的新晋动力与希望,公司的竞争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入职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国家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保守估计达到820万人次,让就业创业工作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应届毕业大学生作为企业新入职员工的重要组成力量,因为没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与较好的适应职场的心理状态,而频繁离职跳槽,造成企业人才的大幅度流动,在整体社会就业困难的状态下,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并存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大难题与真现状。
国内外对职业适应力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作用,仔细搜集与查阅相关学者的研究也能得出,职业适应力存在差异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与考量。其实,以尽可能理想的状态适应职业,对于新入职员工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国内外对职业适应力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对于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化这一块内容的研究相对而言是比较匮乏的。本文围绕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化,即通过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不同因素,通过制作具体的问卷来实施调查和详细的数据分析来深入探究其对新员工的职业适应力的影响,可以为以后的相关学者在对职业适应力的更深入的研究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于不同侧重点研究职业适应力也会有一定的丰富度增加。
1.2.2 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具体的数据调查,对新入职员在职业适应力方面进行的差异化研究,在探索新员工职业适应力方面的不同点之外,不仅仅是帮助新入职员工更好地对自己的适应状态有一个大概的体会与衡量,从而进行更合理得职业适应,当然对于企业如何培养引进新员工与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能增加企业对人才的有效应用率,可以稳定企业的人才队伍,从长远角度而言,更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原有的优势。
2 核心概念研究与文献回顾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适应
从生物学角度而言,由最初的自然界到如今的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默认意义上的生存法则,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就是物种的特性之一,生物机体能通过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来顺应已经变化的生存环境。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在社会整合理论中谈及适应的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暗喻着一方面系统从外部环境中获得充足的资源并进行分配,使之顺应环境,这是社会与相应的生存环境进行相互调适的过程;应运而生的侧面也表明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也必须不断改造自己,才能更好顺应当下的生存环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平衡说”为基础,将适应看作个体的心理反应,即内化的思维和外在的行动,都要经历一段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这样曲折的“三过程”本质是获得机体与客观环境的新平衡。
本研究中的“适应”则是立足于社会学的视角,将适应当作是个体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变得和谐而不断进行变化的过程。
2.1.2 适应力
适应力,即适应能力(adaptability),代表着“快速理解”的英文词根apt带着“适应”意味的转化,前缀ad体现渐进的动力。完整的动词 “adapt”追溯到拉丁文和法文中的“adaptare”,表示“为了适应抑或为了连接”(to fit or to connect),从某种程度而言,正是暗喻了适应力有着积极应对环境的弹性,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关于适应力的具体涵义,基于不同的研究侧重点,大致是如下几个不同视角:1. 生物学角度的适应力是个体为达到彼此和谐而对新环境的不稳定所表现出积极回应的能力。2.社会学角度的适应力是一种特殊的元能力,是个体领会掌握相关全新的经验与本领,从而与眼前所见的困难进行斗智斗勇从而成功顺应的能力。3.从心理学出发,适应力是个体在心理上战胜自我,并在行为上改变自我,从而顺利得包容多变环境的一种优秀能力。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核心概念研究与文献回顾 2
2.1 核心概念界定 2
2.2 关于职业适应力的结构及测量研究 3
2.3 关于职业适应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4
3 研究方法 5
3.1 研究样本 5
3.2 研究工具 6
3.3 研究流程 6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7
4.1 性别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7
4.2 婚姻状况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8
4.3 年龄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9
4.4 学历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11
4.5 职称对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性影响 12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14
5.1 研究结论 14
5.2 管理建议 14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日益提升,在快节奏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企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人力资源作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得企业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的一种特殊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企业的新员工作为企业的新晋动力与希望,公司的竞争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入职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国家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保守估计达到820万人次,让就业创业工作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应届毕业大学生作为企业新入职员工的重要组成力量,因为没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与较好的适应职场的心理状态,而频繁离职跳槽,造成企业人才的大幅度流动,在整体社会就业困难的状态下,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并存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的大难题与真现状。
国内外对职业适应力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作用,仔细搜集与查阅相关学者的研究也能得出,职业适应力存在差异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与考量。其实,以尽可能理想的状态适应职业,对于新入职员工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国内外对职业适应力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对于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化这一块内容的研究相对而言是比较匮乏的。本文围绕新入职员工职业适应力的差异化,即通过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不同因素,通过制作具体的问卷来实施调查和详细的数据分析来深入探究其对新员工的职业适应力的影响,可以为以后的相关学者在对职业适应力的更深入的研究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于不同侧重点研究职业适应力也会有一定的丰富度增加。
1.2.2 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具体的数据调查,对新入职员在职业适应力方面进行的差异化研究,在探索新员工职业适应力方面的不同点之外,不仅仅是帮助新入职员工更好地对自己的适应状态有一个大概的体会与衡量,从而进行更合理得职业适应,当然对于企业如何培养引进新员工与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能增加企业对人才的有效应用率,可以稳定企业的人才队伍,从长远角度而言,更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原有的优势。
2 核心概念研究与文献回顾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适应
从生物学角度而言,由最初的自然界到如今的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默认意义上的生存法则,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就是物种的特性之一,生物机体能通过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来顺应已经变化的生存环境。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在社会整合理论中谈及适应的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暗喻着一方面系统从外部环境中获得充足的资源并进行分配,使之顺应环境,这是社会与相应的生存环境进行相互调适的过程;应运而生的侧面也表明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也必须不断改造自己,才能更好顺应当下的生存环境。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平衡说”为基础,将适应看作个体的心理反应,即内化的思维和外在的行动,都要经历一段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这样曲折的“三过程”本质是获得机体与客观环境的新平衡。
本研究中的“适应”则是立足于社会学的视角,将适应当作是个体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变得和谐而不断进行变化的过程。
2.1.2 适应力
适应力,即适应能力(adaptability),代表着“快速理解”的英文词根apt带着“适应”意味的转化,前缀ad体现渐进的动力。完整的动词 “adapt”追溯到拉丁文和法文中的“adaptare”,表示“为了适应抑或为了连接”(to fit or to connect),从某种程度而言,正是暗喻了适应力有着积极应对环境的弹性,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关于适应力的具体涵义,基于不同的研究侧重点,大致是如下几个不同视角:1. 生物学角度的适应力是个体为达到彼此和谐而对新环境的不稳定所表现出积极回应的能力。2.社会学角度的适应力是一种特殊的元能力,是个体领会掌握相关全新的经验与本领,从而与眼前所见的困难进行斗智斗勇从而成功顺应的能力。3.从心理学出发,适应力是个体在心理上战胜自我,并在行为上改变自我,从而顺利得包容多变环境的一种优秀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