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竹海风景区生态文化旅游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附件)【字数:9653】

摘 要近年来,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生态文化旅游作为当前旅游发展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探索。 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文化旅游相关文献梳理归纳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理论对宜兴竹海风景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进而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提出了完善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等对策建议,为促进景区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内容 1
1.4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3
2.1国内外文献综述 3
2.1.1国外文献综述 3
2.1.2国内文献综述 3
2.2相关理论 4
2.2.1概念界定 4
2.2.2相关理论 4
第三章 宜兴竹海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6
3.1优势分析 6
3.1.1畅通便捷的区位交通 6
3.1.2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6
3.1.3契合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7
3.2劣势分析 7
3.2.1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程度低 7
3.2.2景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 7
3.3机遇分析 8
3.4挑战分析 9
3.4.1旅游景区竞争异常激烈 9
3.4.2各级客源市场竞争激烈 9
第四章 宜兴竹海风景区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10
4.1健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10
4.2深化景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10
4.3加大政府旅游资源开发扶持力度 10
4.4加强竹海风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11
4.5提高景区知名度 11
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过去,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人们的消费能力一般主要集中在满足物质生活上。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物质财富得到极大积累的时候,旅游休闲和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开始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生活诉求。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旅游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新特点、新挑战和新机遇。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产业,它对环境的破坏影响相较于其它产业来说都是比较小的,与国家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旅游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它可以使人们回归大自然,在旅游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了促进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力量,越来越多的地区也将旅游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1]。为了发挥旅游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作用,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旅游的现实需求,推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把目光集聚到努力挖掘和整合当地自然以及人文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市场竞争力上来,风景区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的一部分便在这样的行业发展背景下迅速得到了发展。
1.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宜兴竹海风景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态势分析模型,根据趋利避害的发展理论针对性的提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对策建议,有利于整合宜兴当地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当地生态文化旅游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提升宜兴竹海风景区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当地经济快速稳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和理论参考。
1.3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生态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为下一步的研究作好了理论铺垫;其次,运用SWOT分析法对宜兴竹海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层分析和归纳;第三,从扬长避短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宜兴竹海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提升宜兴竹海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依据。
1.4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法
笔者通过去宜兴竹海风景区现场实地考察,和与旅游区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经过对掌握资料的认真科学分析,基本掌握了景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为后期对策研究提供先决条件。
(2)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生态文化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了大量的理论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厘清生态文化旅游研究脉络,确保本研究沿着科学的轨道进行。
(3)SWOT分析法
在掌握宜兴竹海风景区的实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出了宜兴竹海风景区生态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为制定客观科学的对策建议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国内外文献综述
2.1.1国外文献综述
总体来看,国外有关生态文化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展模式研究。譬如:学者沃尔克(Walker,1996)曾经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乐于在生态保护区内开发旅游资源,用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但是当地的居民未必都能意识到生态旅游开发会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有益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支持,政府一般会在资源开发的初期就会将居民参与纳入先期开发准备中来。首先,政府要让当地居民充分认识了解到生态旅游开发完全能够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另外,政府要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使居民切实参与到旅游规划开发中,一起制订管理计划,一同参与旅游业的管理与经营,“避免旅游区临近的酒店、饭店以及纪念品的经营被外地企业垄断,甚至由跨国集团所控制”[2]。学者林德伯格(Lindberg,1996)指出,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学者贝斯克尼迪(Besculides,2002)运用利益引导法,通过对西班牙人和非西班牙人居住的美国卡罗拉多州居民的文化旅游感知度进行深入的调查,指出“西班牙居民由于文化旅游能给其带来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因此他们对社区文化旅游相关管理和保护表现出极大地关心和支持”[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3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