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看古代的玉文化

目 录
1 引言1
2 祭祀活动中汉字体现出的玉文化2
2.1 玉用于祭祀天地神灵2
2.2 玉用于祭祀先祖列宗3
3 丧葬活动中汉字体现出的玉文化4
3.1 玉用于殓尸4
3.2 玉用于殉葬4
4 礼用方面汉字体现出的玉文化5
4.1 玉代表天5
4.2 玉代表地6
5 佩饰方面汉字体现出的玉文化6
5.1 玉用于纯粹的装饰6
5.2 玉具有丰富的涵义7
6 军政方面汉字体现出的玉文化8
6.1 玉用于军事发兵8
6.2 玉用于政治交往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族人习惯以直觉形象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因此它属于表意文字。正是因为汉字的由形示义,汉字具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几乎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系统地归纳分析了字形,解释汉字形义关系,为我们留下许多珍贵资料,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文化百科全书。
汉字系统性的形成,是因为汉字有部首。部首相当于形符,标识意义范畴,所以每一个部首的全体字,系统地反映与意义范畴相关的文化。《说文解字》中玉部字共收字 126 个。这些字的出现与玉有直接的联系,并包含了不同的意义,饱含了丰富的玉文化。“玉”作偏旁时,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写作“王”, 在上下结构的字中写作“玉”。发展到今天,以玉作词素构成的词语也数不胜数。通过汉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玉文化曾经的璀璨辉煌,历经的沧桑变迁。
甲骨文的“玉”是象形文字,似一根绳子上串着几块玉。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玉”在金文和篆书中写成“ ”,但又与“王”字不同。“董仲舒对‘王’字的三画解释为:‘三者,天、地、人也。’据唐代李阳冰说,‘玉’字‘三画正均,如贯玉也’,‘王’字‘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后来为了避免与‘王’混淆,故加点写成‘玉’字。”[1]《说文》收录的126个“玉”部字,除“琥”“珑”“瑁”“珥”五个形声兼会意的字外,其他都是形声字。通过《说文》玉部字,我们可以管窥古人对玉的认识,进而了解中国悠久的玉文化。
“玉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玉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甚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继承性、层次性。”[2]玉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以玉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玉文化的诞生是世界神学的重要起源。早在巫玉时期,巫以玉祀神,玉是神的享物,从此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意义。这个时期人们对玉的崇尚,代表着对上天和神灵的祭祀与崇拜,高于一切。而拥有着玉的巫,在人们的心中也成了“神的使者”的化身。原始的宗教信仰从巫玉时候就开始了,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神学理论。 建国后,汉字简化,国家的“国”字中的“或”变成了“玉”。无玉不成国,可见人们对玉的重视程度。
中国玉文化的诞生是世界政治学的起源。封建王朝时期,因为玉的独特美丽和资源的稀少,自然而然成为皇家及上层统治阶级的独有专宠,它因此成为了权力和身份象征,此乃“王玉时代”。在王玉时期,玉融入国家政治,制成玉玺,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的象征之一,统治者想要真正掌握政权,那么必须掌握玉玺。
中国玉文化的诞生也是世界经济学的起源。最古老的钱币是由玉制成的,“玉”的本义就是指串起来的钱币。玉是最初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流通的货币。
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玉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将汉字与古代玉文化联系起来,可以看到在祭祀、丧葬、礼用、佩饰、军政等方面,都有相对应的汉字来窥见玉文化的踪影。
2 祭祀活动中汉字体现出的玉文化
祭祀是鬼神崇拜的产物,是祭祀者以各种方式祭神的礼仪。在对自然现象一无所知的史前社会时期,原始先民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了神。人们坚信鬼神可以决定自己的吉凶祸福,为讨好鬼神,人们向鬼神奉献自己的珍爱之物。玉被古人看做是灵物,可以保护尸体不被邪魔侵犯,并引导死者步入仙界以荫子孙。如《诗大雅云汉》:“圭譬既卒,宁莫我听。”[3]又如《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4]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5]的古代,祭祀与保土卫疆同等重要。以下举例 “灵”“礼”“珑”“瑞”和“‘圭’类字”可以体现出玉文化。
2.1 玉用于祭祀天地神灵
玉被用于祭祀天地四方神灵,“灵”“礼”等汉字体现了这一文化。
“灵”字在《说文》中也收录在“玉”部,小篆中将“灵”写作“ ”,其解释为:“灵巫,以玉事神。从玉,雷声。靈,或从巫。”(“靈”字的异形体的部首是玉,即“ ”)。但在金文中从示;小篆中从玉,或体从巫。刘志基先生认为,“同一个字如果存在不只一个字形,也就是所谓异体字,其形义之间便有了多维的联系,而这种具有多维的形义联系的字形又有更多的机会蕴涵某种文化信息。”[6]“灵”的字形可见玉与“示”、“巫”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示”字甲骨文中作,表示神坛;“巫”解释为“祝也,以舞降神者也”,显然巫师是祭祀的主管,是人神的沟通者,而玉是礼神之物,玉可以与神灵相通。以玉礼神,是为了祈求神的保佑。
《说文解字》中解释“礼”:“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从示从豐,豐亦声”。“豐”是“禮”的初文。王国维认为“豐”像“二玉在器之形”,表“盛玉以奉神人”,其下半部是“豆”字,“豆”是高脚器,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礼器。进入王权社会,玉石这种珍贵之物由神及人,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即是说此。
《说文》中解释“珑”为:“珑,祷旱玉,龙纹。从玉,从龙,龙亦声。”大地干旱之时百姓便筑祈雨台,以“珑”祭上天祈雨。《说文》简短的解说,不仅说明了“珑”的六书原理,还清楚的表述了他的纹理、用途。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呼风唤雨的神物,在玉器上刻上龙形的纹饰有祈求龙赐予风调雨顺之意,所以大地干旱之时百姓便筑祈雨台,以珑祭上天祈雨。
这几个字反映了古人用玉祭祀神灵的情况,关于这一点,古书上也有载。《周礼典瑞》曰:“大祭祀,大旅,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奉之。”[5]这里的大祀是专门祭祀天地和宗庙的活动,按规定必须用玉帛和牺牲。可见古人用玉祭祀神灵,祈福卜卦在古文献上是有源可溯的。
2.2 玉用于祭祀先祖列宗
古代人们不只祭祀天神,也会祭祀祖先。这一点从“瑒”字可以窥见。“瑒”:“玚圭,尺二寸,有瓒,以祠宗庙者也。从玉昜声。”“瑒”属“圭”类字。瑒是人们在祭祀先祖时供奉的玉,可见“玚”可用于祭祀先祖列宗。杨慎《玉名诂》述:“瑒,祀天玉也。”说明“瑒”在古时被用于祭祀是有迹可寻的。“瓒”,《说文》中属玉部字。瓒也是在古代祭祖时常见的玉器,形如勺子,同样用于祭祀先祖列宗。
古人祭祀,由于对象的不同,祭祀的方式也必然会有所差异,如:沉玉以祭,《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伐齐,中行献子沉玉祷于河。”[7]都说明沉祭对象是河神。埋玉以祭,祭祀的方式当取决于祭祀对象所处位置。《礼记郊特牲》孔注:“以地之深,故座埋于坎。”[4]后世以玉祭祀地下诸神多采用此法。焚玉以祭,《礼记郊特牲》孔颖达疏:“天神在上,非播不足以达。”[4]基于此种认识,古人在以玉祭祀天上众神时,往往采用烧烤之法使玉之香气上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82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