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众筹参与意愿的实证分析消费者角度
摘要:农业众筹是传统农业与众筹商业模式两者相结合的新兴产物,农业众筹模式的产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中小农业企业发展的困境,为我国农业企业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伴随着农业众筹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消费者对其的参与意愿问题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消费者视角,抽取了188个消费者的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众筹参与意愿的显著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核心结论:影响消费者对农业众筹参与意愿的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人月可支配收入、是否关注食品安全、是否使用过众筹平台以及是否信任农业众筹。据此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相关文献综述2
二、我国农业众筹发展的基本情况 3
(一)发展情况3
(二) 国内农业众筹平台的基本模式分析3
三、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3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3
(二)研究方法4
四、数据来源和描述性分析4
(一)数据来源4
(二)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实施4
(三)样本基本情况5
(四)相关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分析5
1.因变量 5
2.自变量 6
(五)消费者愿意/不愿意参与农业众筹的原因情况8
五、消费者对农业众筹参与意愿的模型分析9
(一)模型选择9
(二)回归分析过程及结论9
六、主要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10
(一)全文结论10
(二)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A 调查问卷12
农业众筹参与意愿的实证分析
——基于消费者角度
引言
引言
问题的提出
“众筹”,又称群众募资、大众筹资。享有“众筹金融的先锋”之称的ArtistShare网站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众筹网站,它创建于2001年,于2003年10月开始发布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筹项目。2005年以后,众筹平台一日千里,与日俱增。据Crowdsourcing.com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全球共2000多家活跃的众筹平台处于运营状态,这些平台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合计筹集了近百亿美元的资金,总计帮助了300多万个项目的启动和运行。2011年,众筹作为融资的一种新模式进入我国,现已被初创企业和个人当做为自己的项目募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它更为地开放。
目前,主流理论认为众筹可分为四种主要模式:回馈产服务和产品的预购式、慈善公益的捐赠式、返还利息和本金的债权式、给予股份的股权式。而农业众筹模式是传统农业与众筹商业模式两者相结合的新兴产物,于2014年初正式进入我国,逐渐为大众所知。
通过以往学者的研究,可以将农业众筹分为营销类、预购类和资本类。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农业众筹模式是预购模式的农产品众筹。作为项目发起方的农场,通过众筹平台发起项目,募集资金,并根据众筹参与者的需求进行种(养殖)植,待农产品成熟后,最后直接将成熟的农产品配送到用户手中。所以农业众筹参与者既是投资者又是消费者。目前来看,农产品众筹模式处于最初级阶段,但也是运作最为成功的一种农业众筹模式。所以本文主要以预购模式的农产品众筹(以下所说的“农业众筹”均指预购模式的农产品众筹)为切入点。
那么,影响消费者参与农业众筹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本研究主要基于消费者的角度,关注价格、信任因素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等对消费者参与预购式农产品众筹意愿的影响,最终找出影响消费者参与预购式农产品众筹意愿的决定性因素,这在农业众筹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农业众筹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
现有的文献中,Rdanin(2010)等将众筹归纳为这样一种公众联合努力;在 Keppel(2009)的报告中,众筹的定义被扩展性地概述为某个群体为了一定的社会、私人、艺术或其他目标非正式地聚集和募集资金的在线行为;肖本华(2013)研究认为众筹是众包另外的一个特殊模式,社交平台上的一个群体为一个特定的项目募集资金,其中互联网平台用于宣传和展示该项目介绍和如何参加并投资的方式。 Belleflamme,Lambert 与 Schwienbacher(2011)提出众筹的目标是聚集公众的资源 来赞助那些对于传统融资的获得渠道受到限制的项目,并将众筹界定为网上或线下对于项目融资的需求,以发起人承诺的收获作为回报。Lambert 与Schwienbacher(2011)在别人的基础上丰富了对于众筹的定义,认为众筹涉及一种对于资金资源供应的公开调配,绝大部分是在互联网平台发生的,并以无条件赞助或交换以 某种形式的回报或产品为形式,目的在于支持具有特定意义的行为。而袁毅(2016)认为农产品众筹的本质就是‘团购+预购’。农业众筹实际上是把原有的零售流程倒置,将销售前置,使得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销售预定情况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行情,并可以提前在判断销量后组织生产。
美国Massolution研究公司的研究结论将众筹模式分为四种,分别为回馈产服务和产品的预购式、慈善公益的捐赠式、返还利息和本金的债权式、给予股份的股权式。孟韬,张黎明,董大海(2014)依据众筹运行的复杂程度和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数量以及法律环境,将众筹的商业模式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捐赠与赞助模式、模式二是预售模式、模式三是借贷与股权投资模式。李书梅(2015)认为我国农业众筹基于三种模式:营销类、预购类、资本类。营销类的业务方向就在帮助农场做营销获取用户,同时聚合农场和用户,摊薄物流成本。预购类是将众筹视作农场与消费者之间提前建立订单关系的渠道;资本类旨在成为整个项目的资源整合方,培育孵化出优质的农业项目。
在认知评价理论的学者看来,内在激励因素和外在激励因素是大众参与众筹的激励因素的两大类,由此将众筹投资者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Gerber,Hui和Kuo(2012)指出众筹项目资助者的内在动机包括:对于发明与原创的支持、获取奖励与回报、融入社区(圈子)、帮助别人。在此基础上,Cholakova和Clarysse(2015)认为“对融资方的信任”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对于外在动机,学者们则将其分为外在经济动机——获取奖励(非货币性奖励,如产品)和外在非经济动机——获得经济收益(货币性收益,如分红、利息)。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Haichao(2014)等学者研究了社会资本在众筹过程中的影响,通过实证,发现社会网络关系、义务、共享对众筹融资均有显著影响,而且这一影响在中国比美国更为突出。
范家琛(2015)认为众筹的存在有着其弊端与优势,一方面,众筹模式不仅降低融资门槛,有效促进了微创业,同时可以激发创新,拉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公众投资者而言,由于他们不掌握项目的充分信息,导致缺乏对投资风险的预估,增了投资风险;对于项目发起人而言,为了募资成功,他们需要通过互联网最大程度地把项目充分展示给公众,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即时性特征使项目信息迅速传播,一旦项目受到热捧,会被迅速模仿并大量生产,这使项目发起人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对于项目发起人、公众投资人和众筹平台所组成的网络关系结构而言,也存在着三个角色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相关文献综述2
二、我国农业众筹发展的基本情况 3
(一)发展情况3
(二) 国内农业众筹平台的基本模式分析3
三、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3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3
(二)研究方法4
四、数据来源和描述性分析4
(一)数据来源4
(二)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实施4
(三)样本基本情况5
(四)相关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分析5
1.因变量 5
2.自变量 6
(五)消费者愿意/不愿意参与农业众筹的原因情况8
五、消费者对农业众筹参与意愿的模型分析9
(一)模型选择9
(二)回归分析过程及结论9
六、主要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10
(一)全文结论10
(二)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A 调查问卷12
农业众筹参与意愿的实证分析
——基于消费者角度
引言
引言
问题的提出
“众筹”,又称群众募资、大众筹资。享有“众筹金融的先锋”之称的ArtistShare网站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众筹网站,它创建于2001年,于2003年10月开始发布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筹项目。2005年以后,众筹平台一日千里,与日俱增。据Crowdsourcing.com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全球共2000多家活跃的众筹平台处于运营状态,这些平台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合计筹集了近百亿美元的资金,总计帮助了300多万个项目的启动和运行。2011年,众筹作为融资的一种新模式进入我国,现已被初创企业和个人当做为自己的项目募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它更为地开放。
目前,主流理论认为众筹可分为四种主要模式:回馈产服务和产品的预购式、慈善公益的捐赠式、返还利息和本金的债权式、给予股份的股权式。而农业众筹模式是传统农业与众筹商业模式两者相结合的新兴产物,于2014年初正式进入我国,逐渐为大众所知。
通过以往学者的研究,可以将农业众筹分为营销类、预购类和资本类。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农业众筹模式是预购模式的农产品众筹。作为项目发起方的农场,通过众筹平台发起项目,募集资金,并根据众筹参与者的需求进行种(养殖)植,待农产品成熟后,最后直接将成熟的农产品配送到用户手中。所以农业众筹参与者既是投资者又是消费者。目前来看,农产品众筹模式处于最初级阶段,但也是运作最为成功的一种农业众筹模式。所以本文主要以预购模式的农产品众筹(以下所说的“农业众筹”均指预购模式的农产品众筹)为切入点。
那么,影响消费者参与农业众筹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本研究主要基于消费者的角度,关注价格、信任因素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等对消费者参与预购式农产品众筹意愿的影响,最终找出影响消费者参与预购式农产品众筹意愿的决定性因素,这在农业众筹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农业众筹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
现有的文献中,Rdanin(2010)等将众筹归纳为这样一种公众联合努力;在 Keppel(2009)的报告中,众筹的定义被扩展性地概述为某个群体为了一定的社会、私人、艺术或其他目标非正式地聚集和募集资金的在线行为;肖本华(2013)研究认为众筹是众包另外的一个特殊模式,社交平台上的一个群体为一个特定的项目募集资金,其中互联网平台用于宣传和展示该项目介绍和如何参加并投资的方式。 Belleflamme,Lambert 与 Schwienbacher(2011)提出众筹的目标是聚集公众的资源 来赞助那些对于传统融资的获得渠道受到限制的项目,并将众筹界定为网上或线下对于项目融资的需求,以发起人承诺的收获作为回报。Lambert 与Schwienbacher(2011)在别人的基础上丰富了对于众筹的定义,认为众筹涉及一种对于资金资源供应的公开调配,绝大部分是在互联网平台发生的,并以无条件赞助或交换以 某种形式的回报或产品为形式,目的在于支持具有特定意义的行为。而袁毅(2016)认为农产品众筹的本质就是‘团购+预购’。农业众筹实际上是把原有的零售流程倒置,将销售前置,使得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销售预定情况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行情,并可以提前在判断销量后组织生产。
美国Massolution研究公司的研究结论将众筹模式分为四种,分别为回馈产服务和产品的预购式、慈善公益的捐赠式、返还利息和本金的债权式、给予股份的股权式。孟韬,张黎明,董大海(2014)依据众筹运行的复杂程度和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数量以及法律环境,将众筹的商业模式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捐赠与赞助模式、模式二是预售模式、模式三是借贷与股权投资模式。李书梅(2015)认为我国农业众筹基于三种模式:营销类、预购类、资本类。营销类的业务方向就在帮助农场做营销获取用户,同时聚合农场和用户,摊薄物流成本。预购类是将众筹视作农场与消费者之间提前建立订单关系的渠道;资本类旨在成为整个项目的资源整合方,培育孵化出优质的农业项目。
在认知评价理论的学者看来,内在激励因素和外在激励因素是大众参与众筹的激励因素的两大类,由此将众筹投资者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Gerber,Hui和Kuo(2012)指出众筹项目资助者的内在动机包括:对于发明与原创的支持、获取奖励与回报、融入社区(圈子)、帮助别人。在此基础上,Cholakova和Clarysse(2015)认为“对融资方的信任”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对于外在动机,学者们则将其分为外在经济动机——获取奖励(非货币性奖励,如产品)和外在非经济动机——获得经济收益(货币性收益,如分红、利息)。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Haichao(2014)等学者研究了社会资本在众筹过程中的影响,通过实证,发现社会网络关系、义务、共享对众筹融资均有显著影响,而且这一影响在中国比美国更为突出。
范家琛(2015)认为众筹的存在有着其弊端与优势,一方面,众筹模式不仅降低融资门槛,有效促进了微创业,同时可以激发创新,拉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公众投资者而言,由于他们不掌握项目的充分信息,导致缺乏对投资风险的预估,增了投资风险;对于项目发起人而言,为了募资成功,他们需要通过互联网最大程度地把项目充分展示给公众,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即时性特征使项目信息迅速传播,一旦项目受到热捧,会被迅速模仿并大量生产,这使项目发起人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对于项目发起人、公众投资人和众筹平台所组成的网络关系结构而言,也存在着三个角色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dzsw/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