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
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健康产生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海外代购保健食品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满足的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同时,海外代购保健食品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对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监管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各国法律不同、代购形式多样、检验检疫缺失、传统民法不能适应监管新的需求、召回和溯源难以实施等诸多因素带来各种监管不力,需要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加强代购主体监管、注重检验检疫、健全溯源体系和召回制度、建立维权机制等方式,完善我国的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制度。
目录
摘要1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保健食品及其海外代购 2
(一)保健食品的法律界定 2
(二)保健食品的海外代购 2
二、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现状 3
(二)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法律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 4
三、加强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建议6
(一)完善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法律体系 6
(二)加强对海外保健食品代购主体的监管 7
(三)注重海外代购保健食品安全的检验检疫 7
(四)完善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溯源体系,落实召回制度 7
(五)建立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消费者维权解决机制 8
参考文献8
浅议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保健需求和消费能力逐步提高,电子商务特有的交易简便、迅捷等优势以及“养生、保健”的传统观念促进了保健品海外代购的快速发展。海外代购保健食品作为保健品销售领域的后起之秀,成为了现代消费的一个新的趋势。根据有关统计,近年来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数量逐年增加,交易数额每年达到数十亿,与化妆品、奶粉以及高档箱包并列,位居海外代购数量的前三位。海外代购保健食品,在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的隐患。保健食品既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的特性,使其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着交叉和空白。尽管我国已存在关于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但在对于保健食品以代购方式进入市场这一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监管。加强对代购保健食品的监管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保健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能够对消费者权益的进行有效保障。海外保健食品代购是由互联网经济发展所催生的新型消费模式,它在方便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我国食品安全、食品质检的法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保健食品及其海外代购
保健食品或称保健品作为一种介于药品和普通食品之间的功能食品,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并且在在使用上具有长期性等特点。
(一)保健食品的法律界定
我国对于保健食品的定义说法不一,主要存在狭义说和广义说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普通食品若是仅仅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并不能因此将其划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的范畴,而是应当遵循《食品安全法》以及《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坚持合理加强保健食品监管的精神,按照环节监管的原则由具体相对应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管,对声称并且经依法批准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进行监管。而与之相对的广义说则认为,我国法律法规(以《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主)对保健食品的判断标准,是其是否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也就是说,产品即使在性质上属于普通食品的范畴,但是其只要在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也应当由食药监对其履行监管职责。
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了保健食品属于食品的特殊的一个种类,并且区分了保健食品与药品。同时,保健食品还需要满足特定人群的食用条件、能够调节机体功能但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用途,必须在包装上申明“本品不得代替药品”,并且特别指明保健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危害。
(二)保健食品的海外代购
保健品海外代购,是指消费者本人不出国,而是委托商家或其他个人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国外帮助其选购指定的保健品,并由消费者支付商品价款及佣金的保健品消费方式。目前,我国的保健品海外代购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途径:
1、电商海外代购
电商海外代购的规模也更为庞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为0.8万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增速为35.48%,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4%,年均增长超过30%,截至2015年6月,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42.8%。目前,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仍处于上升状态。据尼尔森《2015跨境网购消费报告》,消费者对于海外中高档品牌的需求不断增强,保健食品在消费者购买意愿中占比28%。
私人海外代购
有别于亲戚、朋友之间少量、偶发的非营利性质的个人代购,私人代购常见于微信的等社交软件,也包括个人利用电商平台从事的代购活动,其准入门槛低,和普通商家一样只需在淘宝等平台注册即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强制要求其备案。货源通常为代购者利用经常出入境外的便利条件代购,或者是依靠境外可以委托的关系获得,再通过国际货物运输的方式寄回国内进行销售。产品的质量和真实性无从保证,海关在监管方面也不会进行严格的检查。消费者通常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或者是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支付货款。这种形式下,代购者分散而数量庞大,代购规模比较小,代购活动风险较大,售后维权困难。
二、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健品的消费关系与公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是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领域。而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由于其来源复杂、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更应当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但与海外代购保健食品市场迅猛发展的态势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国对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制度仍相对滞后,存在较多的疏漏。因此,了解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监管现状,并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障碍,是完善相关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现状
1.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相关立法
保健食品市场的兴盛发展推动了保健食品监管制度从法律空白逐步走向体系化、立体化。[1]以1995年我国颁布第一部保健食品行业法律文件为起点,我国目前关于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已涵盖产品注册、生产许可、经营许可、执行标准、广告审查、市场监管、进出口管理等多个方面。[2] 在国内保健食品方面,目前已建立了保健食品的市场准入机制。我国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程序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分为进口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国产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进口保健食品的注册程序相对于国产保健食品的注册程序较为简易,只需经历检验、受理、技术评审和审查批准四个环节。SFDA在直接受理相关主体的注册申请后,对提交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依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决定是否需要现场核查;申请主体还需要提供申报食品的样品以便接受检验;在通过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样品检验后,由评审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并作出决定是否允许其注册。而国产保健食品除了上述环节之外,在检验环节之后还需要经过初审,以决定是否受理。无论是国产保健食品还是进口保健食品,在通过SFDA的行政审查之后,都会颁发相关证书以证明其符合标准。
目录
摘要1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保健食品及其海外代购 2
(一)保健食品的法律界定 2
(二)保健食品的海外代购 2
二、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一)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现状 3
(二)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法律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 4
三、加强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建议6
(一)完善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法律体系 6
(二)加强对海外保健食品代购主体的监管 7
(三)注重海外代购保健食品安全的检验检疫 7
(四)完善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溯源体系,落实召回制度 7
(五)建立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消费者维权解决机制 8
参考文献8
浅议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保健需求和消费能力逐步提高,电子商务特有的交易简便、迅捷等优势以及“养生、保健”的传统观念促进了保健品海外代购的快速发展。海外代购保健食品作为保健品销售领域的后起之秀,成为了现代消费的一个新的趋势。根据有关统计,近年来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数量逐年增加,交易数额每年达到数十亿,与化妆品、奶粉以及高档箱包并列,位居海外代购数量的前三位。海外代购保健食品,在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的隐患。保健食品既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的特性,使其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着交叉和空白。尽管我国已存在关于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但在对于保健食品以代购方式进入市场这一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监管。加强对代购保健食品的监管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保健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能够对消费者权益的进行有效保障。海外保健食品代购是由互联网经济发展所催生的新型消费模式,它在方便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我国食品安全、食品质检的法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保健食品及其海外代购
保健食品或称保健品作为一种介于药品和普通食品之间的功能食品,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并且在在使用上具有长期性等特点。
(一)保健食品的法律界定
我国对于保健食品的定义说法不一,主要存在狭义说和广义说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普通食品若是仅仅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并不能因此将其划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的范畴,而是应当遵循《食品安全法》以及《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坚持合理加强保健食品监管的精神,按照环节监管的原则由具体相对应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管,对声称并且经依法批准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进行监管。而与之相对的广义说则认为,我国法律法规(以《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主)对保健食品的判断标准,是其是否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也就是说,产品即使在性质上属于普通食品的范畴,但是其只要在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也应当由食药监对其履行监管职责。
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了保健食品属于食品的特殊的一个种类,并且区分了保健食品与药品。同时,保健食品还需要满足特定人群的食用条件、能够调节机体功能但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用途,必须在包装上申明“本品不得代替药品”,并且特别指明保健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危害。
(二)保健食品的海外代购
保健品海外代购,是指消费者本人不出国,而是委托商家或其他个人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国外帮助其选购指定的保健品,并由消费者支付商品价款及佣金的保健品消费方式。目前,我国的保健品海外代购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途径:
1、电商海外代购
电商海外代购的规模也更为庞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为0.8万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增速为35.48%,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4%,年均增长超过30%,截至2015年6月,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同比增长42.8%。目前,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仍处于上升状态。据尼尔森《2015跨境网购消费报告》,消费者对于海外中高档品牌的需求不断增强,保健食品在消费者购买意愿中占比28%。
私人海外代购
有别于亲戚、朋友之间少量、偶发的非营利性质的个人代购,私人代购常见于微信的等社交软件,也包括个人利用电商平台从事的代购活动,其准入门槛低,和普通商家一样只需在淘宝等平台注册即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强制要求其备案。货源通常为代购者利用经常出入境外的便利条件代购,或者是依靠境外可以委托的关系获得,再通过国际货物运输的方式寄回国内进行销售。产品的质量和真实性无从保证,海关在监管方面也不会进行严格的检查。消费者通常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或者是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支付货款。这种形式下,代购者分散而数量庞大,代购规模比较小,代购活动风险较大,售后维权困难。
二、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健品的消费关系与公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是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领域。而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由于其来源复杂、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更应当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但与海外代购保健食品市场迅猛发展的态势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国对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制度仍相对滞后,存在较多的疏漏。因此,了解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监管现状,并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障碍,是完善相关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的法律监管现状
1.我国海外代购保健食品相关立法
保健食品市场的兴盛发展推动了保健食品监管制度从法律空白逐步走向体系化、立体化。[1]以1995年我国颁布第一部保健食品行业法律文件为起点,我国目前关于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已涵盖产品注册、生产许可、经营许可、执行标准、广告审查、市场监管、进出口管理等多个方面。[2] 在国内保健食品方面,目前已建立了保健食品的市场准入机制。我国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程序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分为进口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国产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进口保健食品的注册程序相对于国产保健食品的注册程序较为简易,只需经历检验、受理、技术评审和审查批准四个环节。SFDA在直接受理相关主体的注册申请后,对提交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依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决定是否需要现场核查;申请主体还需要提供申报食品的样品以便接受检验;在通过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样品检验后,由评审委员会进行技术评审并作出决定是否允许其注册。而国产保健食品除了上述环节之外,在检验环节之后还需要经过初审,以决定是否受理。无论是国产保健食品还是进口保健食品,在通过SFDA的行政审查之后,都会颁发相关证书以证明其符合标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fxlw/faxue/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