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镇江物流业的发展
目 录
引 言
一、镇江市物流业发展环境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 镇江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状况1页
(二) 镇江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1页
二、镇江市物流业发展对策
(一)推进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2页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页
(三)完善港口建设2页
(四)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3页
主要参考文献4页
致 谢5页
引 言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北揽长江,西接南京,南与常州、无锡、苏州串联构成苏南经济板块,处于上海经济圈走廊。镇江是一座区位独特、条件优越的交通枢纽城。镇江是长三角区位交通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吴文化与楚文化、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高铁,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穿城而过,中国第一、世界第三(2005年数据)的润扬长江大桥贯通南北。随着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高铁的完工通车以及宁杭城际高铁、镇江拥有长江岸线259公里,其中稳定的深水岸线80余公里。镇江港是长江第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
一、镇江市物流业发展环境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镇江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状况
1、公路。“五纵五横”公路主骨架形成,“五纵”为S218、葛丹线、S222、镇容线、G104;“五横”为G312、沿江线、S101、S321、沪宁高速,已全面实现了“市通县公路一级化、县到乡公路二级化、干线公路标准化”的目标。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市公路里程达到6735公里,全市的公路网密度已经达到176公里/百平方公里,列全江苏省第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铁路。目前镇江市的营业性铁路里程是128.98公里,其中境内有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的沪宁铁路105公里,镇大铁路25公里。镇江铁路有仓库4个,货位367个,货场总面积595亩。已经建好的高速铁路主要有沪宁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此外还有正在规划中的淮镇扬铁路。
3、水运。镇江市全境内长江岸线已经达到258公里,其中稳定的深水岸线就有68公里,整个市内机动船的里程数为191公里,内河航道里程有596.2公里。目前镇江市千万吨以上吞吐量的港口7个,泊位万吨级的有34个,形成以大港为中心港,新民洲、龙门、高资、高桥、扬中等卫星港的港口群。目前港口以沪宁高速公路、京杭运河、长江、京沪铁路、104和312国道,沿江公路以及境内多处以过江汽渡为主要集疏运通道,顺江而下出海可通达世界各国港口和全中国沿海。
(二)、 镇江市当前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后 。物流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但日前镇江市物流专业化、物流社会化、物流的专业化水平不足。一方面镇江市传统的流通企业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低、作业效率低、标准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镇江市传统流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很大角度上阻碍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社会化局面难以形成,尽管镇江市企业信息化取得进步较大,但总的方面来说,大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滞后严重,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有限,信息管理较为落后,跟真正的物流信息化差距很大。
2、当前物流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在物流发展的需求。港口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物流需求,尤其是堆场的场地面积和机械设施不足;内河运力与码头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内河潜力并没有充分开发出来;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信息的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设施缺乏推广力度。
3城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港口功能低下。目前镇江港口吞吐货源主要呈现出“集装箱少、件杂货平、散货多”的局面,而且中转的货源比例较大,占65%以上,本地的货源比例较少,小于35%,且以散货为主。镇江沿江产业多以机械、造纸、高污染的化工等为主,终端消费类产品少,基础原材料产品多,导致相应的产业链较短,物流服务的增值空间非常小。
4、相关配套政府政策缺乏。目前还基本没有针对物流业的相关联配套政策,物流业在投资、土地、税收等方面都还没有得到政府相应的优惠措施,同时物流企业也没有享受到政策上的优惠。因此镇江的物流业还不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缺乏吸引力,这就直接导致了第二、三产业分离受阻,物流货源重大流失。
二、镇江市的物流业发展对策
(一)、推进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
1、推进信息化建设
首先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正确引导物流企业建设良好稳定的内部信息网络,以此逐步实现与日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良好对接。争取到2014年,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具有完善、稳定的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先进物流信息系统,鼓励物流企业充分运用仓储、运输、客户关系等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工商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鼓励应用供应链和企业资源管理,电子自动订货、销售时点信息等软件,充分实现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其次加强区域间的信息共享。主动融入区域间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加强与长三角以及其它重要经济腹地物流资源的共享与信息互联互通。力争到2014年之前建成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2、加快标准化建设
尽快完成物流标准化建设,与国际现代化物流接轨,以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务三个为标准的切入点,集中研究和制定出一批针对镇江市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相当影响的物流标准方案。进一步加强物流标准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制订物流标准中的主要作用,引导惠龙物流、宝华物流等具有一定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展本领域的标准化制定,并且加快推广物流技术、管理和服务标准。鼓励物流企业和有关方面的企业采用标准化的货物分类、物流计量、物品标识、工具器具、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等,以此提高镇江市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3、大力地推广现代物流技术
大力推行托盘化的单元装载运输方式,推广集装和单元化的装载技术,发展大吨位的厢式货车和甩挂的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的运输。完善并推广物品的编码体系,广泛应用智能标签、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发展货物跟踪技术、可视化技术和货物快速自动分拣技术,加大对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标准的研发和应用的投入。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以港口为核心,以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以内河、普通国省干线为分支,其它道路为集散、以过江通道为衔接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顺畅的集疏运网络体系,为多式联运提供良好的实体依托。
4、水路方面建设。加快实施大运河的改造工程,使船舶的通过能力由现在的500吨提高到1000吨。加快内河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内河1000吨集装箱船的能够正常运行。争取长江12.5米深航道在镇江段的疏通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引 言
一、镇江市物流业发展环境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 镇江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状况1页
(二) 镇江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1页
二、镇江市物流业发展对策
(一)推进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2页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页
(三)完善港口建设2页
(四)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3页
主要参考文献4页
致 谢5页
引 言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北揽长江,西接南京,南与常州、无锡、苏州串联构成苏南经济板块,处于上海经济圈走廊。镇江是一座区位独特、条件优越的交通枢纽城。镇江是长三角区位交通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吴文化与楚文化、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高铁,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穿城而过,中国第一、世界第三(2005年数据)的润扬长江大桥贯通南北。随着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高铁的完工通车以及宁杭城际高铁、镇江拥有长江岸线259公里,其中稳定的深水岸线80余公里。镇江港是长江第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
一、镇江市物流业发展环境及发展现状分析
(一)、镇江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状况
1、公路。“五纵五横”公路主骨架形成,“五纵”为S218、葛丹线、S222、镇容线、G104;“五横”为G312、沿江线、S101、S321、沪宁高速,已全面实现了“市通县公路一级化、县到乡公路二级化、干线公路标准化”的目标。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市公路里程达到6735公里,全市的公路网密度已经达到176公里/百平方公里,列全江苏省第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铁路。目前镇江市的营业性铁路里程是128.98公里,其中境内有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的沪宁铁路105公里,镇大铁路25公里。镇江铁路有仓库4个,货位367个,货场总面积595亩。已经建好的高速铁路主要有沪宁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此外还有正在规划中的淮镇扬铁路。
3、水运。镇江市全境内长江岸线已经达到258公里,其中稳定的深水岸线就有68公里,整个市内机动船的里程数为191公里,内河航道里程有596.2公里。目前镇江市千万吨以上吞吐量的港口7个,泊位万吨级的有34个,形成以大港为中心港,新民洲、龙门、高资、高桥、扬中等卫星港的港口群。目前港口以沪宁高速公路、京杭运河、长江、京沪铁路、104和312国道,沿江公路以及境内多处以过江汽渡为主要集疏运通道,顺江而下出海可通达世界各国港口和全中国沿海。
(二)、 镇江市当前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专业化、社会化、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后 。物流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但日前镇江市物流专业化、物流社会化、物流的专业化水平不足。一方面镇江市传统的流通企业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低、作业效率低、标准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镇江市传统流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很大角度上阻碍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社会化局面难以形成,尽管镇江市企业信息化取得进步较大,但总的方面来说,大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滞后严重,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有限,信息管理较为落后,跟真正的物流信息化差距很大。
2、当前物流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在物流发展的需求。港口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物流需求,尤其是堆场的场地面积和机械设施不足;内河运力与码头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内河潜力并没有充分开发出来;物流企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信息的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设施缺乏推广力度。
3城市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港口功能低下。目前镇江港口吞吐货源主要呈现出“集装箱少、件杂货平、散货多”的局面,而且中转的货源比例较大,占65%以上,本地的货源比例较少,小于35%,且以散货为主。镇江沿江产业多以机械、造纸、高污染的化工等为主,终端消费类产品少,基础原材料产品多,导致相应的产业链较短,物流服务的增值空间非常小。
4、相关配套政府政策缺乏。目前还基本没有针对物流业的相关联配套政策,物流业在投资、土地、税收等方面都还没有得到政府相应的优惠措施,同时物流企业也没有享受到政策上的优惠。因此镇江的物流业还不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缺乏吸引力,这就直接导致了第二、三产业分离受阻,物流货源重大流失。
二、镇江市的物流业发展对策
(一)、推进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建设
1、推进信息化建设
首先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正确引导物流企业建设良好稳定的内部信息网络,以此逐步实现与日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良好对接。争取到2014年,大部分的物流企业都具有完善、稳定的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先进物流信息系统,鼓励物流企业充分运用仓储、运输、客户关系等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工商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鼓励应用供应链和企业资源管理,电子自动订货、销售时点信息等软件,充分实现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其次加强区域间的信息共享。主动融入区域间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加强与长三角以及其它重要经济腹地物流资源的共享与信息互联互通。力争到2014年之前建成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2、加快标准化建设
尽快完成物流标准化建设,与国际现代化物流接轨,以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务三个为标准的切入点,集中研究和制定出一批针对镇江市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相当影响的物流标准方案。进一步加强物流标准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制订物流标准中的主要作用,引导惠龙物流、宝华物流等具有一定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展本领域的标准化制定,并且加快推广物流技术、管理和服务标准。鼓励物流企业和有关方面的企业采用标准化的货物分类、物流计量、物品标识、工具器具、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等,以此提高镇江市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3、大力地推广现代物流技术
大力推行托盘化的单元装载运输方式,推广集装和单元化的装载技术,发展大吨位的厢式货车和甩挂的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的运输。完善并推广物品的编码体系,广泛应用智能标签、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发展货物跟踪技术、可视化技术和货物快速自动分拣技术,加大对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标准的研发和应用的投入。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以港口为核心,以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以内河、普通国省干线为分支,其它道路为集散、以过江通道为衔接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顺畅的集疏运网络体系,为多式联运提供良好的实体依托。
4、水路方面建设。加快实施大运河的改造工程,使船舶的通过能力由现在的500吨提高到1000吨。加快内河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内河1000吨集装箱船的能够正常运行。争取长江12.5米深航道在镇江段的疏通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