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增员培训方案(附件)【字数:6279】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保险行业也是通过这一时期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他们主要抓住了合适的契机,赶上了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一阶段。但他们发展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也遇到了很多绊脚石,比如说,在保险业务员培训的这个方面一直跟不上保险市场的发展脚步,使得公司在跟进世界经济发展途中受到了一定量的制约。本人以中国人寿增员培训方案作为选题,探析了当前中国人寿增员培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并且还根据目前的情况,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并且还对别的保险公司提出了非常多的有价值的问题供参考。
目录
前言 1
一、相关概念 1
(一)培训涵义 1
(二)培训的内容 1
(三)员工培训的流程 1
二、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增员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2
(一)业务员培训现状 2
(二)问卷调查设计与发放 4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
四、中国人寿增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
(一)培训管理框架不合理 7
(二)培训课程滞后 8
(三)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9
(四)训后效果评估不到位 9
五、中国人寿保险业务员培训的改进决策 10
(一)建立合理管理框架 10
(二)建立高效的讲师队伍 11
(三)完善训后评估体系 11
(四)优化培训投入 12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中国人寿增员培训方案
一、相关概念
(一)培训涵义
关于培训的主要含义,王鲁捷在《企业培训绩效评估方法研究》一书中通过对ISO10015但核心理念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然后分析得到结论,从中指出培训其实就是企业对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性的举措。培训的效果主要还是依赖于以能力为主要的导向以及对培训质量的评估。
(二)培训的内容
公司对员工培训内容主要有五项: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这五项知识缺一不可。如果有一项不达标,则视为不合格。这五项知识之间还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还都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公司重点培养的方向。哈哈!公司培训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改善员工的绩效,然后间接的提高公司的绩效。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增员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一)业务员培训现状
1、在员工培训的周期时间内,还会有不定期的内勤员工培训,或者每星期固定的进行红外勤的培训。
2、在培训的内容方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对其业务员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业务员能够更快更牢固的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能获得更高水平的销售能力、以及提高其对工作的态度,这样培训同时还能增强业务员对环境的适应。 因此培训不应该只包括基础知识层面,还应该培训行业的职业道德,以及交际能力等等。
3、在对培训的讲师方面,公司的领导层一般情况下会首先开一个会讨论出内勤员工的培训讲师,负责专门的对员工进行各个方面的培训,还需要负责相关的经营目标,以及工作效益等等。公司还需要另外选取一个专职的讲师,负责每周固定的周六对外形的员工进行具体的培训。
4、在培训的方式层面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主要针对的是对业务员还用课堂集训和实践培训两种方法。
5、培训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保险业务在当时是一种附加的金融服务,消费者对它的需求度并不是很高,所以那些保险服务的业务员们工作难度以及工作压力都非常的大,公司在对他们的管理方面上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难度,因此公司需要对业务员们进行非常严格的培训,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从而间接地为公司带来潜在的利益,这一点从公司的运营宗旨这一角度方面要可以具体的看到。
(二)问卷调查设计与发放
笔者在研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方面,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总共发出了100份问卷,然后回收了98分,最后收集了92份有效的问卷,笔者通过对这92份有效的问卷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了目前中国人寿增员培训这个形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并且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自己的一些拙见。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历结构
通过对调查的详细分析,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中,本科学历和高中学历的人员在数量上非常的接近,分别占总比的16%和12%,中专和大专学历的人员但总比就非常的多,分别为38和34%,下面图1中详细的通过树状图表现了出来:
/
图1业务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2.业务人员专业结构
学历在中专以及中专以上的员工中,保险专业的人员占总比的28%,经济类专业的人员占总比的21%,还有法律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及其他的专业,分别占总比的4%,2%和45%,正如下面图2所表现的一样:
/
图2 业务人员专业分布情况
3、保险业务人员从业经验
保险行业的竞争是否激烈,取决于其从业人员是否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实践的经验。一个应届的毕业生分配到保险公司以后,通过慢慢的锻炼,从实习、助理、再到市场业务员,再担当重任,往往需要通过几年时间的培养和锻炼。
通过对历年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任职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3所示:
/
图3员工在职年限结构图
4.胜任程度
在工作的胜任程度调查中,大约73%的受访者选择了“胜任”,19%的受访者选择了“基本胜任”,仅仅只有8个人选择了“非常胜任”以及其他的选项,下面图4就十分清晰地反映出了大多数业务人员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但还是有很少一部分人对自身的胜任程度评价并不是很高。
/
图4业务人员胜任程度评价示意图
目录
前言 1
一、相关概念 1
(一)培训涵义 1
(二)培训的内容 1
(三)员工培训的流程 1
二、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增员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2
(一)业务员培训现状 2
(二)问卷调查设计与发放 4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
四、中国人寿增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
(一)培训管理框架不合理 7
(二)培训课程滞后 8
(三)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9
(四)训后效果评估不到位 9
五、中国人寿保险业务员培训的改进决策 10
(一)建立合理管理框架 10
(二)建立高效的讲师队伍 11
(三)完善训后评估体系 11
(四)优化培训投入 12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中国人寿增员培训方案
一、相关概念
(一)培训涵义
关于培训的主要含义,王鲁捷在《企业培训绩效评估方法研究》一书中通过对ISO10015但核心理念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然后分析得到结论,从中指出培训其实就是企业对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性的举措。培训的效果主要还是依赖于以能力为主要的导向以及对培训质量的评估。
(二)培训的内容
公司对员工培训内容主要有五项: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这五项知识缺一不可。如果有一项不达标,则视为不合格。这五项知识之间还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还都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公司重点培养的方向。哈哈!公司培训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改善员工的绩效,然后间接的提高公司的绩效。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增员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一)业务员培训现状
1、在员工培训的周期时间内,还会有不定期的内勤员工培训,或者每星期固定的进行红外勤的培训。
2、在培训的内容方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对其业务员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业务员能够更快更牢固的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同时也能获得更高水平的销售能力、以及提高其对工作的态度,这样培训同时还能增强业务员对环境的适应。 因此培训不应该只包括基础知识层面,还应该培训行业的职业道德,以及交际能力等等。
3、在对培训的讲师方面,公司的领导层一般情况下会首先开一个会讨论出内勤员工的培训讲师,负责专门的对员工进行各个方面的培训,还需要负责相关的经营目标,以及工作效益等等。公司还需要另外选取一个专职的讲师,负责每周固定的周六对外形的员工进行具体的培训。
4、在培训的方式层面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主要针对的是对业务员还用课堂集训和实践培训两种方法。
5、培训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保险业务在当时是一种附加的金融服务,消费者对它的需求度并不是很高,所以那些保险服务的业务员们工作难度以及工作压力都非常的大,公司在对他们的管理方面上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难度,因此公司需要对业务员们进行非常严格的培训,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从而间接地为公司带来潜在的利益,这一点从公司的运营宗旨这一角度方面要可以具体的看到。
(二)问卷调查设计与发放
笔者在研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发展方面,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总共发出了100份问卷,然后回收了98分,最后收集了92份有效的问卷,笔者通过对这92份有效的问卷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了目前中国人寿增员培训这个形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并且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自己的一些拙见。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历结构
通过对调查的详细分析,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中,本科学历和高中学历的人员在数量上非常的接近,分别占总比的16%和12%,中专和大专学历的人员但总比就非常的多,分别为38和34%,下面图1中详细的通过树状图表现了出来:
/
图1业务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2.业务人员专业结构
学历在中专以及中专以上的员工中,保险专业的人员占总比的28%,经济类专业的人员占总比的21%,还有法律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及其他的专业,分别占总比的4%,2%和45%,正如下面图2所表现的一样:
/
图2 业务人员专业分布情况
3、保险业务人员从业经验
保险行业的竞争是否激烈,取决于其从业人员是否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实践的经验。一个应届的毕业生分配到保险公司以后,通过慢慢的锻炼,从实习、助理、再到市场业务员,再担当重任,往往需要通过几年时间的培养和锻炼。
通过对历年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任职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3所示:
/
图3员工在职年限结构图
4.胜任程度
在工作的胜任程度调查中,大约73%的受访者选择了“胜任”,19%的受访者选择了“基本胜任”,仅仅只有8个人选择了“非常胜任”以及其他的选项,下面图4就十分清晰地反映出了大多数业务人员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但还是有很少一部分人对自身的胜任程度评价并不是很高。
/
图4业务人员胜任程度评价示意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