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大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随着“互联网+”思想的提出,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使用互联网消费的用户数量也在不停的增加,从而使得多种支付方式的产生,也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根基。现在,第三方支付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而大学生群体又是互联网购物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商家把也把主要消费人群定为大学生。所以,选择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来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消费者消费行为相关理论,还可以为企业商家制定营销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拥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本文将重点分析第三方支付对大学生消费者的具体影响,包括安全、便捷、服务这三个感知变量的因素对满意度和信任度这两个态度变量的影响,还有态度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提供加强支付环境的安全管理上提供一些建议。为企业如何正确利用这一影响来提高自身利益提供建议。为政府在宏观的调控上和处理各方面关系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目 录
一、绪 论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2
二、第三方支付的概况及使用现状 4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4
(二)第三方支付的使用现状 4
三、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变量选择 6
(二)研究假设 6
(三)问卷设计 7
(四)样本的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8
(五)描述性统计分析 12
(六)假设检验与数据分析 14
(七)结果讨论 15
四、问题与对策 16
(一)大学生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时遇到的问题 16
(二)应对策略 16
参考文献 18
附 录1 20
附 录2 24
致 谢 28
一、绪 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自从“互联网+”思想的提出之后,本来高速发展中的互联网又增添了新的动力,互联网技术在使用的领域和人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7年12月我国上网的人口数量已达到7.72亿。互联网也由最初的检索、浏览发展到了经济、生活和服务等多个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也有了更加充分的发展。
作为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环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三方支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使用人数和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也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一方面,使用网上支付的人数不断在增加,通过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可以得知,2017年网民在线下消费并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为65.5%,相比2016年的50.3增长了15.2个百分点。支付方式的改变也同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出行可能不再需要带钱包,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以满足我们一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经济巨头的引导下,支付已经不仅只是一种付钱手段,它从中又衍生出各种服务,这也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依据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的数额大约是5.5万亿美元,其中支付宝和微信这两个第三方支付占据了主体地位。
通过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我国,网民10至39岁群体为主。截至到2017年12月,10至39岁群体已经占全部网民的73.0%。 其中20至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的比重最高,达到30.0%,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时间充裕同时经济相对独立,因而他们更容易适应并促进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更具有代表性。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三方支付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其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大学生的思维独立、想法独特、追求时尚。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自身的便捷性和服务型也推动着第三方支付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选择大学生群体更加聚焦,更具有针对性。
(2)实践意义
近几年来,“双十一”的交易金额一遍遍突破我们的认知,由此可知,我国在网络购物等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更容易接受此类新生的事物,而且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为他们带来了快捷的体验和优质的服务。所以有必要研究第三方支付为大学生群体所带来的具体改变。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方支付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内的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多的结论本文将从第三方支付的性质、市场、安全和消费者的行为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在第三方支付的定性问题上,谢琳、卢建军(2003)解释了有关第三方支付平台性质,解释了第三方支付的系统结构和使用流程,并且提出了关于现实的应用[1];于颖(2012)觉得第三方支付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性,模糊的定性会带来许多的法律问题[2]。
在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研究上,徐显峰(2013)提出第三方支付应该进行产业整合,包括横向兼并来强化支付职能纵向融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3];吴晓光、陈捷(2011)从行业的现状、盈利的模式和行业的优势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讨论了细分市场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意义[4],他们认为细分市场将是第三方支付的必然趋势,细分市场将有助于产品的创新和行业的发展。
在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问题上,李星廷(2013)认为目前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经济犯罪主要包括利用平台进行信用卡洗钱、套现、盗刷网银、逃税等[5],建议应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平台,设立标准、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网络经济犯罪的立法;马永保(2014)认为第三方支付的系统中存在较大风险,为了避免造成市场的混乱,需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进入[6]。
在第三方支付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上,肖礼伟(2017)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消费者感知因素的影响。感知因素包括安全、便捷、服务与消费者感知四个变量[7];崔友洋(2015)总结了一些外在条件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8]。通过研究发现消费者的自我的认知趋向正向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趋向正向,系统的安全性将极大程度的影响消费者行为。
2.国外文献综述
Van der Bruggen B,Rogge W(2009)认为应该在安全问题加大管理力度,对资金的安全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以此来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22]。
Katy Jacob和Sabrina Su(2011)研究的是第三方支付对消费者资金造成的损失问题。阐述了资金暂放与第三方机构监管账户中的不安全性,使资金存在着账户合并从而形成多样的持卡人利益[23]。
X Huang(2015)研究了一个可控的安全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完善法规确保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安全[24]。
Nipple, Victoria J.(2010)认为一旦第三方支付企业由于各样的原因造成破产而无法偿还消费者资金债务,那么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二、第三方支付的概况及使用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目 录
一、绪 论 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2
二、第三方支付的概况及使用现状 4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4
(二)第三方支付的使用现状 4
三、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变量选择 6
(二)研究假设 6
(三)问卷设计 7
(四)样本的信度分析与效度检验 8
(五)描述性统计分析 12
(六)假设检验与数据分析 14
(七)结果讨论 15
四、问题与对策 16
(一)大学生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时遇到的问题 16
(二)应对策略 16
参考文献 18
附 录1 20
附 录2 24
致 谢 28
一、绪 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自从“互联网+”思想的提出之后,本来高速发展中的互联网又增添了新的动力,互联网技术在使用的领域和人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7年12月我国上网的人口数量已达到7.72亿。互联网也由最初的检索、浏览发展到了经济、生活和服务等多个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也有了更加充分的发展。
作为互联网经济的核心环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三方支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使用人数和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也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一方面,使用网上支付的人数不断在增加,通过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可以得知,2017年网民在线下消费并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为65.5%,相比2016年的50.3增长了15.2个百分点。支付方式的改变也同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出行可能不再需要带钱包,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以满足我们一切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经济巨头的引导下,支付已经不仅只是一种付钱手段,它从中又衍生出各种服务,这也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依据有关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的数额大约是5.5万亿美元,其中支付宝和微信这两个第三方支付占据了主体地位。
通过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我国,网民10至39岁群体为主。截至到2017年12月,10至39岁群体已经占全部网民的73.0%。 其中20至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的比重最高,达到30.0%,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时间充裕同时经济相对独立,因而他们更容易适应并促进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更具有代表性。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三方支付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其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大学生的思维独立、想法独特、追求时尚。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自身的便捷性和服务型也推动着第三方支付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选择大学生群体更加聚焦,更具有针对性。
(2)实践意义
近几年来,“双十一”的交易金额一遍遍突破我们的认知,由此可知,我国在网络购物等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更容易接受此类新生的事物,而且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为他们带来了快捷的体验和优质的服务。所以有必要研究第三方支付为大学生群体所带来的具体改变。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方支付在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内的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多的结论本文将从第三方支付的性质、市场、安全和消费者的行为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在第三方支付的定性问题上,谢琳、卢建军(2003)解释了有关第三方支付平台性质,解释了第三方支付的系统结构和使用流程,并且提出了关于现实的应用[1];于颖(2012)觉得第三方支付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性,模糊的定性会带来许多的法律问题[2]。
在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研究上,徐显峰(2013)提出第三方支付应该进行产业整合,包括横向兼并来强化支付职能纵向融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3];吴晓光、陈捷(2011)从行业的现状、盈利的模式和行业的优势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讨论了细分市场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意义[4],他们认为细分市场将是第三方支付的必然趋势,细分市场将有助于产品的创新和行业的发展。
在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问题上,李星廷(2013)认为目前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经济犯罪主要包括利用平台进行信用卡洗钱、套现、盗刷网银、逃税等[5],建议应建立健全第三方支付平台,设立标准、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网络经济犯罪的立法;马永保(2014)认为第三方支付的系统中存在较大风险,为了避免造成市场的混乱,需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进入[6]。
在第三方支付的消费者行为研究上,肖礼伟(2017)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消费者感知因素的影响。感知因素包括安全、便捷、服务与消费者感知四个变量[7];崔友洋(2015)总结了一些外在条件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8]。通过研究发现消费者的自我的认知趋向正向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趋向正向,系统的安全性将极大程度的影响消费者行为。
2.国外文献综述
Van der Bruggen B,Rogge W(2009)认为应该在安全问题加大管理力度,对资金的安全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以此来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22]。
Katy Jacob和Sabrina Su(2011)研究的是第三方支付对消费者资金造成的损失问题。阐述了资金暂放与第三方机构监管账户中的不安全性,使资金存在着账户合并从而形成多样的持卡人利益[23]。
X Huang(2015)研究了一个可控的安全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完善法规确保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安全[24]。
Nipple, Victoria J.(2010)认为一旦第三方支付企业由于各样的原因造成破产而无法偿还消费者资金债务,那么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二、第三方支付的概况及使用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