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摘要: 伴随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步显现。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明显,表现为女性毕业生就业难度大并且起薪较低。研究显示,女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低于男性毕业生,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冲击使社会地位下降的有力证据,可以利用劳动力市场政策降低市场歧视程度,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导论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相关理论综述 2
1.国内研究现状 2
2.国外研究状况 3
3.国内外研究评述 3
(三)研究的意义 4
1.理论意义 4
2.现实意义 4
(四)、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4
(五)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4
二、关于就业歧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4
(一)相关概念界定 4
1.女大学毕业生界定 4
2.歧视的概念 5
3.就业歧视的概念 5
4.性别歧视的概念 5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5
三、从不同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 5
(一)经济学角度 5
1.劳动力市场供求原因 5
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因 6
3.人力资本投资因素 6
(二)从社会角度 6
(三)其他角度 6
四、大学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7
(一)随机问卷调查 7
(二)从走访调查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 10
1.公开的性别歧视 10
2.隐性的性别歧视 10
3.女生面试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10
4.调查结果分析 10
五、不同主体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措施 10
(一)以女大学生为主体 10
(二)以国家政府为主体 11
1.完善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法律的实施机制 11
2.充分发挥政府影响力 11
(三)以用人单位为主体 11
(四)以社会为主体 11
(五)以学校为主体 11
结束语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 谭舒芸
引言
引言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社会传统习俗是产生性别歧视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其结果不仅仅会对被歧视群体的福利产生消极影响,还会降低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种种原因,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优势并没有转化改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相对弱势地位,也没有使教育信号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逐年增加,因此出现了大学生就业数量增长迅速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相互矛盾的局面,因劳动力市场中供需关系所产生的就业问题也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多数女性毕业生均期望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但随着劳动力市场转型,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工作数量增长缓慢,灵活就业和在私营就业工作的数量在快速增长。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可以理解为女大学生寻求相对稳定的职业是困难的,导致女性毕业生择业时间长,难度大。因此,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需要考虑到两点,一是劳动和就业问题,二是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从我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实验中可以发现,有很多女大学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遇到过不公平的对待,在实验中因为性别原因,获得面试机会的比率男性比女性高42%左右,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仍十分明显。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用人单位必然会对女性就业设置更多的障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将会更加严峻。有政协委员指出,用人单位在雇佣女性员工时只考虑到其雇佣成本较高是非常片面的。女性因生育和喂养孩子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所以在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时,有些单位就不愿意招录女性。在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女性可能会有两次产假、哺乳假,用人单位在招录时必然会考虑这些问题。
(二)相关理论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1)、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①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上,不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因为非经济体制上的个人特点,比如性别、种族、地域、年龄等,对求职者平等获得报酬和机会的权利产生一定影响就是所谓的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判别分析劳动歧视,对比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身特点,可以发现加强劳动歧视的现实的理论研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贝克尔理论可以看出,企业拒绝聘用女大学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从经济学角度看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参考了贝克尔理论中的歧视模型[1]。一个人在市场的价值,取决于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有关的所有供求因素。因此在同一宏观环境下,与生产效益无关的要素会得到或正或负的价值,这就是导致歧视的主要原因。
②社会角度的研究
传统思想和社会性别理论使得用人单位对男女有不平等的待遇,阻碍了女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从社会的不同角度探索在校大学生就业的行为,发现在校大学生是通过社会内化而建立的价值观、就业观、综合与其有关的现实因素,融合形成的职业定位;另一方面从我国多元化价值观的现状来看,要具体分析各种价值观,有针对性的解决各价值观下的性别歧视,使男女性别平等得以实现。从当前的形式看来,性别歧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性别文化流传至今对国人产生的深刻影响。除了客观性,有些女性对主观自我的不良性别歧视,同样影响到了这一群体的就业,因此建设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当今社会是势在必行的。
③其它方面的研究
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来看就业歧视的定义,因个体因素造成的对部分女大学毕业生的不同对待方式、偏见,以及由此使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被剥夺或被损害[2]就构成了就业歧视。在对造成女大学生遭遇的种种歧视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发现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遭遇歧视的重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以及社会偏见下企业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导论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相关理论综述 2
1.国内研究现状 2
2.国外研究状况 3
3.国内外研究评述 3
(三)研究的意义 4
1.理论意义 4
2.现实意义 4
(四)、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4
(五)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4
二、关于就业歧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4
(一)相关概念界定 4
1.女大学毕业生界定 4
2.歧视的概念 5
3.就业歧视的概念 5
4.性别歧视的概念 5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5
三、从不同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 5
(一)经济学角度 5
1.劳动力市场供求原因 5
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因 6
3.人力资本投资因素 6
(二)从社会角度 6
(三)其他角度 6
四、大学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7
(一)随机问卷调查 7
(二)从走访调查看女大学生就业歧视 10
1.公开的性别歧视 10
2.隐性的性别歧视 10
3.女生面试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10
4.调查结果分析 10
五、不同主体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措施 10
(一)以女大学生为主体 10
(二)以国家政府为主体 11
1.完善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法律的实施机制 11
2.充分发挥政府影响力 11
(三)以用人单位为主体 11
(四)以社会为主体 11
(五)以学校为主体 11
结束语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 谭舒芸
引言
引言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社会传统习俗是产生性别歧视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其结果不仅仅会对被歧视群体的福利产生消极影响,还会降低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种种原因,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优势并没有转化改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相对弱势地位,也没有使教育信号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逐年增加,因此出现了大学生就业数量增长迅速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相互矛盾的局面,因劳动力市场中供需关系所产生的就业问题也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多数女性毕业生均期望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但随着劳动力市场转型,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工作数量增长缓慢,灵活就业和在私营就业工作的数量在快速增长。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可以理解为女大学生寻求相对稳定的职业是困难的,导致女性毕业生择业时间长,难度大。因此,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需要考虑到两点,一是劳动和就业问题,二是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从我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实验中可以发现,有很多女大学生在毕业求职的时候遇到过不公平的对待,在实验中因为性别原因,获得面试机会的比率男性比女性高42%左右,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仍十分明显。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用人单位必然会对女性就业设置更多的障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将会更加严峻。有政协委员指出,用人单位在雇佣女性员工时只考虑到其雇佣成本较高是非常片面的。女性因生育和喂养孩子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所以在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时,有些单位就不愿意招录女性。在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女性可能会有两次产假、哺乳假,用人单位在招录时必然会考虑这些问题。
(二)相关理论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1)、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①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上,不改变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因为非经济体制上的个人特点,比如性别、种族、地域、年龄等,对求职者平等获得报酬和机会的权利产生一定影响就是所谓的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判别分析劳动歧视,对比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身特点,可以发现加强劳动歧视的现实的理论研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贝克尔理论可以看出,企业拒绝聘用女大学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从经济学角度看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参考了贝克尔理论中的歧视模型[1]。一个人在市场的价值,取决于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有关的所有供求因素。因此在同一宏观环境下,与生产效益无关的要素会得到或正或负的价值,这就是导致歧视的主要原因。
②社会角度的研究
传统思想和社会性别理论使得用人单位对男女有不平等的待遇,阻碍了女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从社会的不同角度探索在校大学生就业的行为,发现在校大学生是通过社会内化而建立的价值观、就业观、综合与其有关的现实因素,融合形成的职业定位;另一方面从我国多元化价值观的现状来看,要具体分析各种价值观,有针对性的解决各价值观下的性别歧视,使男女性别平等得以实现。从当前的形式看来,性别歧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性别文化流传至今对国人产生的深刻影响。除了客观性,有些女性对主观自我的不良性别歧视,同样影响到了这一群体的就业,因此建设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当今社会是势在必行的。
③其它方面的研究
从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来看就业歧视的定义,因个体因素造成的对部分女大学毕业生的不同对待方式、偏见,以及由此使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被剥夺或被损害[2]就构成了就业歧视。在对造成女大学生遭遇的种种歧视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发现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遭遇歧视的重要原因是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以及社会偏见下企业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