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可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如何解决或缓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然成为研究的重点,可追溯体系的有效建立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本文基于消费者的角度,获取了江苏南京市3个区372个消费者的调研数据,并通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可追溯农产品的认可及认可程度。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情况会显著地影响其认可程度。据此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理论研究综述2
(二)实证研究综述 2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3
(一)调研地点的选择3
(二)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3
(三)样本基本情况4
(四)相关变量的描述性分析5
四、实证分析8
(一)相关变量对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8
1、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情况对认可度的影响8
2、可追溯农产品认知情况对认可度的影响8
3、消费者个人特征对认可度的影响8
(二)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认可度的实证模型分析10
1、模型选择10
2、模型运行结果11
3、模型结果分析11
五、主要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12
(一)主要结论12
(二)政策建议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附录1:调研问卷15
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可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是农业经济和农业政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涉及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社会问题。减小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国家推动防治体系建设与达到现代化防治的最根本目标之一。
即使这样,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屡见不鲜,如:20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年的“立顿”茶叶事件,通过检测该品牌的绿茶、铁观音和茉莉花茶,结果样本茶中查出包含高毒农药灭多威;2013年的“毒生姜”事件,山东省的部分种植户利用高毒农药“神农丹”进行大姜的批量种植,该农药虽然可以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但滥用会导致生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也会造成水体污染;2014年的顶新“黑心油”事件,相关公司提供的油品中掺入了铜叶绿素,味全的一系列产品被检测出含有地沟油,此外,经检测发现饲料用油也混入了食用油;2015年走私“僵尸肉”事件,这些肉制品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期间处于冷冻状态,而如今已经严重过期。
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可追溯是导致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根本原因,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得到有效推广是完成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的渠道之一。在从“田间到餐桌”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实时记载、传达农产品所携带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信息,也可以适当缓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减小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风险。
尽管可追溯农产品早已出现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但仍有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可追溯农产品,还有一部分消费者甚至不知道可追溯农产品的存在。因此,消费者作为实现农产品信息可追溯这一终极目标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了解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程度以及认可程度将成为重点研究内容。
本文以苹果为例,依据在南京市某连锁超市的实地调研资料,研究我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消费者的角度去了解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情况和认可程度,进而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的认可程度。这些不仅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消费者为可追溯农产品承担额外成本的支付意愿提供了基础,也可以更有效地推动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更加有力地防控食品质量安全风险。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研究综述
当前,国际上并没有给出食品可追溯性的标准涵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标准委员会等机构分别就“可追溯性”给出了多种定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认为可追溯是采用注册登记的标识码,可以追踪产品的历史活动、使用过程或者位置信息。食品标准委员会则是将可追溯性认定为一种可以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以及流通过程中任一特定阶段信息的能力,而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为了保证食品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信息的连续性与完整性。美国学者Eliseetal以为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个在生产或流通环节中追踪某产品及产品特点的记载系统,另外,按照可追溯体系本身特征的不同将深度、宽度、精确度设为权衡可追溯体系的尺度。
关于认可方面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作出了自己的解释。邵志芳(2010)认为对于某种情况或是结果持有肯定或接纳的态度即是认可。王茜(2012)以为认可是指人们在以认知为前提的情况下,对某一事物或观点所持有的正、反面评价,进而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向性和时间上的持久性是认可最基本的两个属性,认可的方向性表现在对事物的评价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时间的持久性体现在态度的稳定性。罗志刚等(2010)通过分析大学生对转基因产品的认知情况和认可情况,并指出认可程度包含消费者的购买状况、后悔程度、转基因产品安全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条件下,本文认为消费者愿意选择购买某种产品即代表其对该产品的认可。
(二)实证研究综述
1.从农户角度
2.从政府角度
可追溯体系按照政府是否自愿采用划分为:强制型与自愿型,强制使用可追溯体系的国家有欧盟、日本、澳大利亚,自愿使用可追溯体系国家的则有美国和加拿大(Souza Monteiro D,Caswell J A,2004)。施晟(2008)等分析政府旨为提高可追溯体系的信息传递效率,给出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等具体的相关建议。2008年部分研究指出,在有效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中政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通过政策支持、相关培训、宣传行为等手段,能对农户参与追溯的意愿起到一定的作用。王蕾等(2009)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监管与激励制度在可追溯体系的实施进程中显得格外重要,政府能够使用强制性手段来推进可追溯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建设。周洁红(2007)通过实证数据了解到,浙江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扶持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因此,政府实施政策扶持力度的大小是决定农户能否参与可追溯制度的重要因素。张莉侠,刘刚(2010)在上海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消费者是通过媒体这一渠道来获取他们所需要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而政府被认为是提供最可靠信息的组织机构。
3.从消费者角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dzsw/42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