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法律问题分析
为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土地权属的矛盾问题,让农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多保障,2013年,我国正式确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开展计划,党中央作出“在五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制度的”的落地实践。当前的确权工作已经进入到了收的阶段,然而,在其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的一些缺陷,使得现实中却存在“权属不清”、“登记无序”,配套制度滞后等多种现象。本文从确权登记的概况、意义、法律问题几个方向出发,对当前确权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认为应当从登记审查方式、土地争议解决、明确登记效力及其相关配套制度等角度进行完善,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有序进行。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概况2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政策背景2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意义2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实践现状2
二、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的问题分析2
(一)土地权属争议问题2
1. “二轮”承包资料不完善2
2.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问题3
3. 土地流转不规范的问题3
4.农村土地登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吻合3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审查方式问题3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登记效力问题4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制度不完善4
1. 未建立有效的问题纠纷解决机制4
2. 现有土地权利没有法律保障4
3.确权后续工作不完善,政策调整不及时4
三、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法律建议5
(一)推进权属处理方法法制化5
(二)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效力问题5
(三)完善确权工作的相关制度6
1.统一的确权工作机制6
2.加大确权登记监管力度6
3.修改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转登记制度6
致谢7
参考文献7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法律问题分析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我国农村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出来。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农村生产资料的保护及农业制度的改革自古以来高度重视。土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核心资源,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历来是农业制度改革创新的关键。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对我国农村当前所普遍存在的承包经营权权属争议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依法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得权能,更好的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实践过程中问题颇多,主要体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在其前期政策、法律的指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和相关人员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当前我国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遇到重重阻碍,导致确权效率不高等问题。
本文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当前的概况进行梳理,并依此对当前确权登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从法律完善角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建立角度进行相关建议。
一、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概况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政策背景
从2008年的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国各地要切实稳定当前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到户,加快建立起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这一工作方案。再到2013年,中央作出“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战略部署,再到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确权登记工作的政策指导,全国各地,陆陆续续的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7年十九大明确提出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将继续延期30年,更加凸显了当前开展确权登记的重要性。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意义
第一,对于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及其完善有着重大意义,更加明确土地权属关系,有利于使每村每户的承包土地的四至及位置更加清晰。当前《物权法》中对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得进行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是建立、完善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经济模式改革,维护农民在土地承包方面的合法权益,并且为衔接好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做好铺垫。[1] 让农民再土地承包权拥有的性质上由一种债务性权利向物权性权利更好的转变。
第二,有利于保护村民的合法利益,让村民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更有积极性,更加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Feder 经过相关研究后得出土地确权登记与农村土地生产率存在着正相关性这一结论。[2] 除此之外 SaintMacary 也发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3]
第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促进我国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流转的基础性工作,是创新“三权分置”模式的前提条件。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促进我国农业步入社会主义新常态。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对我国农户土地承包过程中所涉及实现信息化管理,既能稳定农民得情绪,有能让农村土地资源得权益更加明确,为解决我国当前农村的这些问题提供最坚实的基础。[4]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实践现状
根据农业部的相关统计,到2016年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在全国试点范围将增加至2582个县(市、区)、3万个乡镇、51.2万个行政村,已经完成实际测量面积达到12.5亿亩,总体确权面积大约达到8.5亿亩,约占我国二轮承包时总体耕地面积的70%。[5]
当前,各省按照各自目标步步落实了各项政策,确保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到了收尾阶段。就目前来说确权登记的效果明显,对于之前农村土地承包期间存在的争议纠纷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登记簿不健全、以及土地确权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得到很好解决,真真切切的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但这只是整体方面的成果,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政策错位和法律空白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如土地权属不清、登记无序、确权政策执行有偏差、监督不到位、农民和地方工作人员对于确权登记认识不到位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概况2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政策背景2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意义2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实践现状2
二、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的问题分析2
(一)土地权属争议问题2
1. “二轮”承包资料不完善2
2.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问题3
3. 土地流转不规范的问题3
4.农村土地登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吻合3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审查方式问题3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登记效力问题4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制度不完善4
1. 未建立有效的问题纠纷解决机制4
2. 现有土地权利没有法律保障4
3.确权后续工作不完善,政策调整不及时4
三、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法律建议5
(一)推进权属处理方法法制化5
(二)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效力问题5
(三)完善确权工作的相关制度6
1.统一的确权工作机制6
2.加大确权登记监管力度6
3.修改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转登记制度6
致谢7
参考文献7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法律问题分析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我国农村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出来。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农村生产资料的保护及农业制度的改革自古以来高度重视。土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核心资源,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历来是农业制度改革创新的关键。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对我国农村当前所普遍存在的承包经营权权属争议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依法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得权能,更好的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实践过程中问题颇多,主要体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在其前期政策、法律的指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和相关人员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当前我国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遇到重重阻碍,导致确权效率不高等问题。
本文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当前的概况进行梳理,并依此对当前确权登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从法律完善角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建立角度进行相关建议。
一、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概况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政策背景
从2008年的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国各地要切实稳定当前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到户,加快建立起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这一工作方案。再到2013年,中央作出“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战略部署,再到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确权登记工作的政策指导,全国各地,陆陆续续的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7年十九大明确提出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将继续延期30年,更加凸显了当前开展确权登记的重要性。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意义
第一,对于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及其完善有着重大意义,更加明确土地权属关系,有利于使每村每户的承包土地的四至及位置更加清晰。当前《物权法》中对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得进行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是建立、完善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经济模式改革,维护农民在土地承包方面的合法权益,并且为衔接好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做好铺垫。[1] 让农民再土地承包权拥有的性质上由一种债务性权利向物权性权利更好的转变。
第二,有利于保护村民的合法利益,让村民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更有积极性,更加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Feder 经过相关研究后得出土地确权登记与农村土地生产率存在着正相关性这一结论。[2] 除此之外 SaintMacary 也发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3]
第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促进我国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流转的基础性工作,是创新“三权分置”模式的前提条件。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促进我国农业步入社会主义新常态。通过确权登记颁证,对我国农户土地承包过程中所涉及实现信息化管理,既能稳定农民得情绪,有能让农村土地资源得权益更加明确,为解决我国当前农村的这些问题提供最坚实的基础。[4]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的实践现状
根据农业部的相关统计,到2016年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在全国试点范围将增加至2582个县(市、区)、3万个乡镇、51.2万个行政村,已经完成实际测量面积达到12.5亿亩,总体确权面积大约达到8.5亿亩,约占我国二轮承包时总体耕地面积的70%。[5]
当前,各省按照各自目标步步落实了各项政策,确保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到了收尾阶段。就目前来说确权登记的效果明显,对于之前农村土地承包期间存在的争议纠纷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登记簿不健全、以及土地确权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得到很好解决,真真切切的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但这只是整体方面的成果,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政策错位和法律空白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如土地权属不清、登记无序、确权政策执行有偏差、监督不到位、农民和地方工作人员对于确权登记认识不到位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fxlw/faxue/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