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碳排放动态演进及趋势预测研究

本文基于农业碳排放来源化肥、农膜、农用柴油、农药和农村用电五种碳源,利用农业碳排放计算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6-2015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整体都呈持续上升状态,农业碳排放量从2006年的506.24万t连续不断上升至2015年的582.69万t,十年间年均增长率是1.42%,农业碳排放强度从2006年的66.53 t/hm2增长到了2015年的75.23 t/hm2.同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五年变化趋势,2016-2020年江苏省农业碳排放量将由2016年613.11万t增长至2020年的707.22万t,江苏省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农业减排措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1
一、绪论2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
(一)研究方法 5
(二)数据来源 7
三、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动态演进 7
(一)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动态演进 7
(二)江苏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动态演进 9
四、江苏省农业碳排放趋势预测10
(一)预测模型构建11
(二)预测模型精度检验12
(二)预测模型精度分析13
五、结果与讨论13
(一)探究讨论 13
(二)政策建议13
(三)研究不足之处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江苏省农业碳排放动态演进及趋势预测研究
引言
引言
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快速增长的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自然资源的大量使用是是造成全球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处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时期,研究表明,有17%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 [1]。特别是肥料、农药和其他农业生产材料的大量的施用,这一范围的碳排已经成为了农业核心的碳源。为了重现青山绿水,为了更好的开展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活动,本文旨在分析江苏省过去的10年碳排放特征,对江苏省的未来趋势预测作出预测,希望能为他省提空科学的借鉴,也能为江苏省农业减排提供助力。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气候变化已经在人类社会的经济、环境、生态等等方面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尽快实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认识与责任。第18届全国代表大会、 “十三五”规划发展规划中,又重新对低碳产品的有关内容提出了要求。寻找碳来源的时候,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化石能源的燃烧是全球碳排放的第一大来源,占到了二分之一以上,而第二大罪魁祸首就是农业生产 [2]。我们发现不可小觑的是农业碳排的作用,考虑到农业在我们这个第一人口大国的重要作用和中心地位,在如此巨大的减排压力面前,对农业碳排放问题进行研究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地点江苏省,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接壤,东南紧挨浙江上海,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居全国首位,作为华东地区以及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枢纽大省,同时作为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的的辐射龙头,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江苏省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污染也为江苏带了严重的环境压力。农业急速的变迁下,宏大的碳排放结果应运而生。仅在2015年,江苏省全年共投入使用化肥319.99万t(按折纯法计算)、农膜11.31万t 农用柴油108.58万t、农药7.81万t、农村用电1836.19亿千瓦时,主要粮食产量3561.34万t。
2.研究意义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被大家日益重视的情势下,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有很多不可控性,农业碳排放领域研究依旧面临诸多的困难,学术界也由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很多要求都彰显了国家能源减排的决心。考虑到中国当今的情势,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以此为契机,对江苏省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和趋势预测有着以下作用:分析农业碳排放总量时序特征,进而预测未来10年江苏省的农业碳排放量情况,并提出建议与对策,在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经济的现今,对减排潜力的正确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预见农业未来减排潜力对于大大缩减减排成本、更准确定位减排目标和手段都有重要的作用。总体上,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其他省市制定政策与规划提供科学的借鉴与参考,从而为制定江苏省农业碳减排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本文对江苏省20062015年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可以为其他省份或者地区提供一个良好的经验,也能精确分析江苏省历年的农业碳排放结构,为江苏省农业减排分享更有效路径。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农业碳排放计算研究进展
(1)国外农业碳排放计算研究综述
农业碳排放计算中农业碳排放系数法(ACECM)是最常见的,农业碳排放系数的主要权威参考机构有美国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IPCC等[4]。而各国学者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经验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韦斯特等进行农业碳排放量研究时,使用了玉米生产为范例[5];狄叶尔等开展研究从经济化石能源入手来完成计算[6]。英国SMITH等学者对土壤有机碳丧失测算,评估土地应用变化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变化,发现当农用土地在耕地和草地之间变换利用时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7]。安卓迪研究部分发展中国家,发现其中的影响关系[8]。
(2)国内农业碳排放计算研究综述
相比国外国内的碳排放计算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涉猎的计算范围以各省市的总量为研究中心,LI等测算了我国十五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1993年以后我国农业碳排放量的分阶段变化特点[3]。田云等、谢淑娟等、高标等、刘立平等、尧波等、李琦等基于农业总体物质投入分别对我国湖北省、广东省、吉林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近年来农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并对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进行分析[914]。近年来对农业碳排放的测算渗透到了更多的地区,成为了很多学者的研究重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