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以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例
“三农”问题伴随着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随着城镇化的加深,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给我们国家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考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为我们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目前,农村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2012年,我们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但是目前为止农民职业培育机制却不健全,基层政府单位缺乏宣传推广,师资力量不足,培育内容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通过对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总结出取得成功的政策、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为其他城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参考意见,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2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二、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太仓市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原因 6
(一)太仓市基本情况简介 6
(二)太仓市农业人口变化 6
三、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7
(一)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本措施 8
(二)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制定 8
(三)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 8
四、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现的问题 9
(一)基层单位宣传力度不足 9
(二)农民普遍综合素质偏低 9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观念不强 10
(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足 10
(五)政策保障不完善 10
小结: 10
五、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研究 11
(一)强化基层政府认知程度 11
(二)强化培育对象基础教育 11
(三)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11
(四)加强相关补助政策制定 11
(五)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11
结语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以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引领我们国家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动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必然要求,是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三点意义:
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出问题和能够有效提供相关重要农副产品迫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资源环境状况不甚理想,趋于紧张的情况下,新进增加的职业农民培育能够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粮食、工业原料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协调稳定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解决实际问题。
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地”的最基本问题,切实保障农业发展有后继之人,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农业经营体系,挖掘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具有较高素质的优质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和本科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2.现实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善农民就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要适当改变产业架构,推动现代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等的发展,增加农民在非农企业单位就业几率,提高农民平均收入,离不开科技和优质的年轻新型农民,优质的农民是民生资本,是市场经营的主体,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关键,对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进展
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起步较早,世纪之交,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开始实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时至今日,己经有很多国家建立了结合本国自身实际特点的较为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育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外有关于农民培育的探索主要是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出发进行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974)首次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劳动生产力的水平主要受制于劳动者的劳动技巧的熟练程度,而劳动技巧的熟练度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善。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增加产出和国民财富,后天可以通过相关学校培训和从事实践为主要途径所进行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会影响人的能力并产生差别[1]。舒尔茨(1990)认为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物质资本和工人数量的增加是片面的,目前的劳动生产率正在迅速提高,这是人力资本增加的结果。[2]马歇尔(Alfred Marshall,2011)认为在所有投资中想要获得最大的收益,最好的选择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他主张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培训方面的投资。指出要依赖政府和市场的协同来解决教育投资中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3]
针对教育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地位,国外学者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Schumacher,1993)认为,现代农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强调教育是重中之重[4]。华莱士(Wallace,I.)在研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农业教育后得出结论,认为阻碍当地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政策(Wallace,1996)[5]。
在农民职业培训的内容、方法与成效研究中,Rogers(1995)在探索中提出:在农业现代化的形势下,农民的培育重点应是引导农民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使农民获得相关经验,解决农民疑问,提高农民的实践能力和经验[6] 。Zinnah(1998)指出农民职业培育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分析农民的实际工作,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了评价。 [7]。日本学者速水佑次郎(2000)通过对许多国家农业发展的探索,指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进行农业培训,改善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 [8] 晖峻众三(2011)认为对于农民来说,同上班族一样,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应该给予农民同样的福利待遇,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延续性,本国应该研究出台有关的政策支持。[9]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2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二、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太仓市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原因 6
(一)太仓市基本情况简介 6
(二)太仓市农业人口变化 6
三、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7
(一)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本措施 8
(二)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制定 8
(三)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 8
四、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现的问题 9
(一)基层单位宣传力度不足 9
(二)农民普遍综合素质偏低 9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观念不强 10
(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足 10
(五)政策保障不完善 10
小结: 10
五、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研究 11
(一)强化基层政府认知程度 11
(二)强化培育对象基础教育 11
(三)制定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11
(四)加强相关补助政策制定 11
(五)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11
结语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以太仓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引领我们国家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动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必然要求,是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三点意义:
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出问题和能够有效提供相关重要农副产品迫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资源环境状况不甚理想,趋于紧张的情况下,新进增加的职业农民培育能够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粮食、工业原料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协调稳定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解决实际问题。
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地”的最基本问题,切实保障农业发展有后继之人,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农业经营体系,挖掘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具有较高素质的优质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和本科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2.现实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最佳选择。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善农民就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要适当改变产业架构,推动现代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等的发展,增加农民在非农企业单位就业几率,提高农民平均收入,离不开科技和优质的年轻新型农民,优质的农民是民生资本,是市场经营的主体,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关键,对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进展
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起步较早,世纪之交,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开始实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时至今日,己经有很多国家建立了结合本国自身实际特点的较为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育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外有关于农民培育的探索主要是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出发进行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974)首次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劳动生产力的水平主要受制于劳动者的劳动技巧的熟练程度,而劳动技巧的熟练度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善。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增加产出和国民财富,后天可以通过相关学校培训和从事实践为主要途径所进行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会影响人的能力并产生差别[1]。舒尔茨(1990)认为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物质资本和工人数量的增加是片面的,目前的劳动生产率正在迅速提高,这是人力资本增加的结果。[2]马歇尔(Alfred Marshall,2011)认为在所有投资中想要获得最大的收益,最好的选择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他主张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培训方面的投资。指出要依赖政府和市场的协同来解决教育投资中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3]
针对教育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地位,国外学者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Schumacher,1993)认为,现代农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强调教育是重中之重[4]。华莱士(Wallace,I.)在研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农业教育后得出结论,认为阻碍当地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政策(Wallace,1996)[5]。
在农民职业培训的内容、方法与成效研究中,Rogers(1995)在探索中提出:在农业现代化的形势下,农民的培育重点应是引导农民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使农民获得相关经验,解决农民疑问,提高农民的实践能力和经验[6] 。Zinnah(1998)指出农民职业培育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分析农民的实际工作,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了评价。 [7]。日本学者速水佑次郎(2000)通过对许多国家农业发展的探索,指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进行农业培训,改善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 [8] 晖峻众三(2011)认为对于农民来说,同上班族一样,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应该给予农民同样的福利待遇,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延续性,本国应该研究出台有关的政策支持。[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