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现代农业类园区的发展评价成果进行研究学习和整理,重点梳理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经营效益发展模式,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来监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成果。本文从构建产业园区的五大原则出发,依据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内部规模、经营效益、社会带动效益三大类十个指标。并选取江苏省太仓市、如东农业园区、锡山农业产业园区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从而得出有利于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2
(四)研究内容3
(五)研究方法4
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概述4
(一)相关概念界定4
(二)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论述4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评价指标的构建6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6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6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8
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实证分析9
(一)模型的选取9
(二)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10
(三)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评价计算结果与分析11
五、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13
(一)保障建设用地13
(二)加大资金支持13
(三)完善管理体系13
(四)深化产业园的品牌建设13
结语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国家“十三五”颁布之后,包括40个国家级园区在内,我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园区数量已经接近6500个。我国的农业产业园各不相同,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综合发展性园区,科学技术是园区发展的主要依赖途径。自20世纪90年代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内更是涌现出像闽台农业高新技术园、济南市高新农业开发区、聊城地区农业科技园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产业园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前瞻性的农业产业园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评价指标体系指的是与评价对象相关联的各方面有关联的因素,或者指标,构成内在具有一定联系的有机的整体。这些相互关联的指标选取的原则包括系统性、典型性、动态性、科学性、以及可比、可操作、可量化等,从而比较全面系统地评价相关,目的是达到系统要求的最佳效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国家、省、市等单位提供考察评价园区发展的理论依据,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
2.现实意义
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园区对于全面的分析农业园区发展的效益是非常有必要的。横向比较不同园区的综合效益,能够促进园区发展问题的发现,从而找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优势,扬长避短,加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前进。另外,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园区的示范和推广同样具有带动作用,能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参考标准及建设意见。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1. 国外研究概况
农业产业园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独有的特殊经营模式,其中包含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其在国外的存在形式即等同于农业科技示范园。
国外最早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者是Everett ?M?Rodgers以及Judien? K? Larson,其对于“硅谷”经济评价形成的硅谷指数,和美国的新经济指数,都旨在评价特定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生产经营绩效,但是定性分析存在一定的缺点,如主观程度过高、数据可信度低、操作性差等。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评价农业产业园经营绩效上,很难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园区的发展经营状况。但是,不可否认这两种理论在当时依然具有深远意义,它为后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建设性的启示。
目前美国的农业园区偏好使用8个相关指标来评价园区,即:①园区中跨国合作时园区以及园区建设过程及运行期间企业的开放程度;②园区内母子公司发挥企业家精神;③园区内部高科技人才的流动性;④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及科学研究的支持程度;⑤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转化;⑥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⑦园区内部环境质量;⑧风险资本的流动性。这8个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将高科技人才的流动以及资本的流动性作为指标来参考。
学者Bruneau(2010)将影响农业园区发展的因素概括为12个指标,包括:①供应充足便捷;②能够保障生活质量的环境;③接近雇主和市场;④交通系统便利;⑤政府优惠政策;⑥培训技术工人;⑦具有良好的土地道路基础;⑧具有服务业良好发展的基础;⑨邻近大学等高等院校及风险资本;⑩经验企业家。
Slavka Zekovic(2004)指出,在把园区作为产业新发展空间形式的时候,可以运用多指标的模式用于建立有效的塞尔维亚评价体系。经研究发现,塞尔维亚的园区评估模式在非常多的发达国家中运用广泛,塞尔维亚是利用指标以及相关经验来构建模型描述空间发展模式及经济政策的绩效。
2. 国内研究概况
孙江明(2003)等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原则出发,站在园区是否达到建设目标的角度,运用主成份分析及专家打分的方法,构建了评价农业科技园区的4个一级指标和36个具体评价指标因素的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园区的大范围以及社会政府工作中的作用机制,建立相应的数据计算得到了综合评价结果。
钟甫宁、孙江明(2007)补充了对农业园区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评价的方法。从建设基础、内部效益、外部效益三个角度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成效和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价。
潘启龙、刘合光(2013)以基础建设和园区规模评价园区基础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环境评价外部优势、产业链条和企业发展评价发展潜力、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评价人才队伍、园区管理和公共服务评价园区管理体系、政府扶持和政策优惠评价园区政治优势,6个方面全面构建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指标选取结束后运用两两重要性比较确定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得出与园区在市场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2017年我国公布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从自然适宜程度、产业集群发展、现代生产要素(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种植配套设施、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基础设施完善、绿色发展突出(种养结合、农业生产高效清洁)、集约经营显著、公共服务健全和机制创新、产业联动等13个方面24个指标来构造我国农业产业园区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24个指标较为完善的概括了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于评价农业产业园区效益有重大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