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农民工的政策诉求研究
受农民工的代际更替、产业政策、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民工回流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农民工的回流决策毫无疑问地会给回流地政府带来挑战与机遇。当然,面对复杂的回流状况和回流诉求,政府在创业、保险等方面出台了政策,为回流农民工提供经济与其他方面的援助。然而就已有政策而言,其广度与深度不够,实施效果未知。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回流农民工对现行政策的评价,又有何政策诉求。研究发现回流农民工在土地、就业、保险、住房、教育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的帮助与扶持。同时,新老回流农民工的政策诉求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老年回流农民工期盼政府能够完善对于回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养老环境、适当提高医疗看病的报销比例。年轻的回流农民工则更希望政府管理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放松创业环境、进行创业补助等。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 2
二、文献回顾 3
1.国外研究概况 3
2.国内文献综述 3
2.1.农民工回流的社会趋势 3
2.2.回流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3
2.3.回流地政府的政策导向 3
2.4.现有文献述评 4
三、定性研究 4
(一)研究对象 4
(二)研究程序 6
四、结果分析 6
(一)土地问题 6
(二)就业问题 7
(三)社保问题 7
(四)住房问题 8
(五)子女教育问题 8
(六)生活感知 9
五、政策建议 9
(一)合理安排农村土地问题 9
(二)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创业服务 10
(三)促进回流农民工社保关系的顺利转接 10
(四)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建设保障性住房 10
(五)改善教育环境,加大教育补贴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访谈提纲 13
回流农民工的政策诉求研究
引言
引言
研究背景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多,国家对劳动力流动管制逐渐放松,从而形成了大规模农村适龄劳动力转移现象,即农民工群体的迁移。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到2016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约2.8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7亿人,本地农民工约1.12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给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制体制等原因,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开始出现成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情况。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近7000万人。而今,伴随着经济发展,用工单位对劳动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老年农民工逐渐退出市场,进行回流。同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就业。回流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大,回流趋势日益显著。
农民工的回流决策毫无疑问地会给回流地政府带来挑战与机遇。他们在回流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方便的帮助?面对复杂的回流状况以及回流诉求,已有一些措施对现行政策进行了调整,为回流农民工提供经济与其他方面的援助。在城市化水平较高、出现逆城市化的欧美发达国家(如瑞典、英国等)较早采取了对回流现象的援助与激励措施,在探索中创立了许多政策来切实保障回流人员的社会福利。在中国,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自此各省市积极推进关于回流返乡人员的政策建设,四川省推出为回流创业人员准备的五大“政策红包”,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便利;陕西省着力解决回流人员社会保险接续问题,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均有较大积极影响。然而就已有政策而言,其广度与深度不够,实施效果未知。另外,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回流农民工的需要也不尽相同。所以,通过了解回流农民工的诉求以针对性地出台社会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意义
首先,本课题对政府而言,能对其政策的科学性起到辅助作用。通过访谈,主观直接地了解回流农民工的政策诉求,有利于政府针对性地出台社会政策。其次,将老年与新生代的回流农民工的回流诉求进行区分,将回流到城市、农村等不同地区的回流农民工进行比较,有助于政策适应不同的需求。现存关于回流农民工的政策杂乱无体系,课题通过土地、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关于回流农民工的社会政策系统化、健全化。对回流农民工而言,自身的生存现状、政策诉求得以阐释,有助于回流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幸福感的增强。对社会而言,回流农民工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回流农民工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
研究方法
为了妥善引导回流农民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是,回流后的农民工必然经历一个从城市回到家乡的适应过程,他们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现行政策带来的利弊,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诉求。如果用统计程序和其他量化方法来进行分析,不能够反映回流农民工政策诉求的具体内容,而质性研究可以在自然情境下探究引导农民工顺利回流的政策,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明确他们合理有效的政策诉求,为政策保障体系的优化提供事实依据。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30名回流农民工的具体访谈,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探讨农民工在回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政策诉求,对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提出建议。
文献回顾
国外研究概况
由于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关注外出务工人员回流问题,他们对于农民工回流原因和影响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新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斯塔克(Stark)开始关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现象,并着重考察其回流的动机与原因。同时,国际范围内也做出了大量实证研究来验证农民工等迁移人口在回流选择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类似,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也揭示出了迁移人口回流选择和结果的两面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 2
二、文献回顾 3
1.国外研究概况 3
2.国内文献综述 3
2.1.农民工回流的社会趋势 3
2.2.回流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3
2.3.回流地政府的政策导向 3
2.4.现有文献述评 4
三、定性研究 4
(一)研究对象 4
(二)研究程序 6
四、结果分析 6
(一)土地问题 6
(二)就业问题 7
(三)社保问题 7
(四)住房问题 8
(五)子女教育问题 8
(六)生活感知 9
五、政策建议 9
(一)合理安排农村土地问题 9
(二)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创业服务 10
(三)促进回流农民工社保关系的顺利转接 10
(四)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建设保障性住房 10
(五)改善教育环境,加大教育补贴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访谈提纲 13
回流农民工的政策诉求研究
引言
引言
研究背景
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多,国家对劳动力流动管制逐渐放松,从而形成了大规模农村适龄劳动力转移现象,即农民工群体的迁移。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到2016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约2.8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7亿人,本地农民工约1.12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给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制体制等原因,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开始出现成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情况。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近7000万人。而今,伴随着经济发展,用工单位对劳动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老年农民工逐渐退出市场,进行回流。同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就业。回流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大,回流趋势日益显著。
农民工的回流决策毫无疑问地会给回流地政府带来挑战与机遇。他们在回流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方便的帮助?面对复杂的回流状况以及回流诉求,已有一些措施对现行政策进行了调整,为回流农民工提供经济与其他方面的援助。在城市化水平较高、出现逆城市化的欧美发达国家(如瑞典、英国等)较早采取了对回流现象的援助与激励措施,在探索中创立了许多政策来切实保障回流人员的社会福利。在中国,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自此各省市积极推进关于回流返乡人员的政策建设,四川省推出为回流创业人员准备的五大“政策红包”,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便利;陕西省着力解决回流人员社会保险接续问题,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均有较大积极影响。然而就已有政策而言,其广度与深度不够,实施效果未知。另外,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回流农民工的需要也不尽相同。所以,通过了解回流农民工的诉求以针对性地出台社会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意义
首先,本课题对政府而言,能对其政策的科学性起到辅助作用。通过访谈,主观直接地了解回流农民工的政策诉求,有利于政府针对性地出台社会政策。其次,将老年与新生代的回流农民工的回流诉求进行区分,将回流到城市、农村等不同地区的回流农民工进行比较,有助于政策适应不同的需求。现存关于回流农民工的政策杂乱无体系,课题通过土地、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关于回流农民工的社会政策系统化、健全化。对回流农民工而言,自身的生存现状、政策诉求得以阐释,有助于回流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幸福感的增强。对社会而言,回流农民工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回流农民工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
研究方法
为了妥善引导回流农民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是,回流后的农民工必然经历一个从城市回到家乡的适应过程,他们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现行政策带来的利弊,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诉求。如果用统计程序和其他量化方法来进行分析,不能够反映回流农民工政策诉求的具体内容,而质性研究可以在自然情境下探究引导农民工顺利回流的政策,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明确他们合理有效的政策诉求,为政策保障体系的优化提供事实依据。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30名回流农民工的具体访谈,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探讨农民工在回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政策诉求,对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提出建议。
文献回顾
国外研究概况
由于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关注外出务工人员回流问题,他们对于农民工回流原因和影响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新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斯塔克(Stark)开始关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现象,并着重考察其回流的动机与原因。同时,国际范围内也做出了大量实证研究来验证农民工等迁移人口在回流选择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类似,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也揭示出了迁移人口回流选择和结果的两面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