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就业困境探析推拉理论(附件)

随着农村大学生群体的不断增加,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和治理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一方面但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区域发展的不均衡,落后的农村难以提供吸引农村大学生回乡的工作条件,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在农村找不到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进入城市的农村大学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导致就业质量不高。文章通过推拉理论视角多方面解读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以访谈法为主深入探析农村大学生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就业困境,并寻求提高农村大学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措施。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就业困境 推拉理论
目 录
1 引言1
2 核心概念和理论视角2
2.1 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概念2
2.2推拉理论视角3
3 调查方法和调研对象4
3.1 调查方法的选取4
3.2 调查对象4
4 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4
4.1 在城市地区的就业困境5
4.2 在农村地区的就业困境6
5 推拉理论对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解读7
5.1 城市方面的推力和拉力7
5.2 农村方面的推力和拉力8
6 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应对措施10
6.1 降低城市的推力因素10
6.2 增加农村的拉力因素10
6.3降低大学生自身推力11
6.4增加农村大学生自身拉力11
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附录:访谈提纲16
1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自2009年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报名招生人数始终在一千万之上,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由此带来最直接德影响便是2013年之后,全国正常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将在七百万和一千万这个范围内上下波动。此外,虽然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就业岗位的增加却没有和经济增长正相关,中国每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相对应的就业岗位增长率却只有1%左右。通过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中国经济增长率和中国就业市场的就业岗位增长率三项数对比来看的话,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岗位增长率的非正比,农村籍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这个群体的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率只能勉强达到60%到70%之间,甚至未来十几年由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此外剩余的农村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将沦落为失业群体。
中国目前农村大学生地就业困境不光体现在应届生找不到工作岗位这一方面,更值得关注地是农村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地就业质量得不到保证,虽然每年由65%左右的农村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可以寻找到工作岗位,解决失业的尴尬问题,但这部分找到工作的农村籍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满意当前的工作岗位,他们可能仅仅是为了避免失业问题而随机选择的就业岗位,这部分群体长期得不到满意的工作,频繁更换工作岗位,长期以往会对社会稳定形成潜在的威胁。下文将通过选择城市中就业和选择在农村中就业两方面,重点对已就业的农村籍普通高校毕业生群体工作和生活现状进行阐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逐步迈向“大众化”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到就业市场,继而导致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以前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企业转变为现在的企业选择高校毕业生。在此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愈加困难,这类群体大多由于城市的吸引力大于农村而流向城市地区,却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就业问题;而另一部分选择回乡的大学生又因为农村的发展落后和条件不足难以支撑他们的工作需求。
廉思通过纵向研究发现:农村大学生会因为社会资本和自身竞争力缺乏沦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社会发展出现瓶颈或者社会不平等现象过于严重时,这部分弱势群体可能会集结,从而推动较大规模的社会行动,也就是说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不加以解决,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生活状况,这不仅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发展,也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形成众多的潜在威胁。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深入探析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出现的原因,创新性的运用推拉理论的理论视角来进行分析,保证了课题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并结合推拉理论寻求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方法对策,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社会稳定,这对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缩小地域发展差距和农村大学生群体自身都有重大的特殊意义。
2 核心概念和理论视角
通过查阅就业困境相关的文献资料,整合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探究和定义,下文对“就业困境”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理论分析和解读,并以刘易斯提出的推拉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创新性的定义。
2.1 就业困境
关于何为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学术界一直以来没有统一明确的认知。由于众多学者研究的视角不同,导致各学者对就业困境认知也有所不同,下文选取了部分具有借鉴意义的学者观点。
邹雪海(2000)通过调查研究之后提出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是是部分不发达国家特有的产物,是落后的农村条件和大学生群体之间产生的矛盾,一方面农村发展过于落后,虽然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农村大学生群体的帮助,但由于经济水平落后,硬件设施不足等客观条件,导致农村大学生返乡之后无法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农村大学生所需要的设施条件。这类学者主要观点是农村大学生无法与农村发展达成一个和谐的发展平台,觉得农村落后的情况是产生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因素。
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是农村籍大学生在城市中缺乏社会资本和竞争力导致的一个负面产物。这类学者认为城市对于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推动力更大一些,许多农村籍大学生在城市中面对的就业困境更为严峻,他们流向城市之后,在生活和工作中缺乏群体同伴的扶持和家庭的支持,这导致他们在就业这一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继而在城市中沦为弱势群体甚至于难以生存下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