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整治农户满意度研究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农户的满意度常被忽视,明确农民对当前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制约因素,以期为政府更好地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方向。以江苏省宜兴市的136个有效样本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法、CSI顾客满意度评价法相结合来确定影响农户满意度的主要因子及其权重,构建农户满意度的评价模型。借助四象限对比分析找出制约当地农村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根据四象限图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自家建筑质量,本村河塘污染治理,本村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本村人禽粪便处理,本村工业污染治理以及本村子女上学方便程度这6项是影响所调查地农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改善。当前农村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一般,影响满意度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文末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参与性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1.理论意义 2
2.现实意义 2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2
(四)技术路线图 4
二、研究方法 4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
(二)各项指标满意度和重要度测算 5
三、调查点的选择 6
(一)样本和资料 6
(二)样本分布与构成 6
四、结果与分析 7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7
(二)满意度与重要度情况统计 8
(三)满意度与重要度情况分析 10
(四)四象限图具体分析影响因素 12
1.重要因素分析 12
2.其他因素分析 13
五、结论与建议 13
(一)研究结论 13
(二)政策建议 14
1.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14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4
3.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附录A 农村环境整治调查问卷(农户) 16
农村环境整治农户满意度研究
——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引言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城乡二元经济体系是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的结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存环境方面,农村和城市之间有较大的区别。农村还存在化肥、农药、地膜和柴油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生活垃圾的排放及城市生活垃圾转运到农村给农村环境造成的负担,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化将进入转型发展期。城市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强调: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其中着重指出,要通过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来改善农户的生存环境,以此拉近城乡差距[1]。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的现代化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不但需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人们的丰富的社会需求,也要供给优秀的生态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对农民有利的工程,在全国各地都在着力实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农民不赞同的地方,有些农民有较为强烈的反响,有些很多关乎生产和生活的项目需要继续你难过改造,政府却没有及时作出针对性措施,另外有些改造项目离开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2]。产生这一现象是因为在进行环境改造的过程中,政府和组织通常在主体地位,而身为环境整治成果获益者的农民长时间都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程度。怎样去改造以及改造的重点及改造的深度是不可以由农民自己进行决定的,这容易造成政府的决断和农民要求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都着手开始了环境整治工作,政府也为了环境的改造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改造农业环境和以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筹划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踊跃的实践和探索 [3]。但是,环境整治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热切期待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还有不尽人意之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自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学术界对于整治工作的研究多存在于宏观认知部分。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主体对象—农户的满意度却常被忽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整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治规划和改造模式等方面,面对整治之后的工作研究比较少[4]。本文针对环境整治的后期开展研究,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2.现实意义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实践工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5]。近些年,农户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问题,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等各种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生活的热点。人们也逐渐关注于农村环境整治这项工作。经过对满意程度的研究,表明了农民关于整治环境的真切感受和现实要求,给江苏省的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一系列的参考和借鉴,调整环境整治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让政府决策和农民的实际要求互相对应,在农民满意度的前提下,切实改良农民的生活现状,让环境的治理变成真正的给农民提供便利的工程,从而进一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对满意度的研究实践开展较早,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很多研究人员开始对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费耐尔(Fornell)博士阐述了关于顾客期望值、购买产品后的感受以及购买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组成的一个计量经济学的逻辑模型,简称费奈尔逻辑模型。对该模型使用偏微分最小二次方得到的数值,就是顾客满意度指数,简称CSI [6]。
目前,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国各地大小农村的落实,国内对农村环境整治的问题进行了部分研究。以下根据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现状进行课题的梳理与归纳。
(1)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目的:农村环境整治是城市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7]。从宏观的城乡发展角度来说,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市化进程。最近几年,南京市一直以来都把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环境整治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方式来考虑,当作缩小城乡差距,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南京的城市化发展过程 [8]。在农户的角度来讲,对环境的改善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在农村居住,这一目的是为了让农户有安身立命的基础进而能够乐业。比如说,江苏省就一直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实行美好城城乡建设活动为主要突破口,加速构成新颖的城乡空间结构,实现结构完善,布局清晰、配置平衡以及全局覆盖的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实现生态宜居,环境美丽、居住感觉舒适方便的乡村居住环境,着力构建包含江苏特点的城乡统一,高效简约,绿色生态,和谐美满的乡镇建设道路 [9]。“美好乡镇建设工程”包含城乡规划指导明细、乡村环境治理活动规划,城镇功能质量的提升方案以及节约型城乡引导规划、在这之中农村环境治理活动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10]。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1.理论意义 2
2.现实意义 2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2
(四)技术路线图 4
二、研究方法 4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
(二)各项指标满意度和重要度测算 5
三、调查点的选择 6
(一)样本和资料 6
(二)样本分布与构成 6
四、结果与分析 7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7
(二)满意度与重要度情况统计 8
(三)满意度与重要度情况分析 10
(四)四象限图具体分析影响因素 12
1.重要因素分析 12
2.其他因素分析 13
五、结论与建议 13
(一)研究结论 13
(二)政策建议 14
1.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14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4
3.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附录A 农村环境整治调查问卷(农户) 16
农村环境整治农户满意度研究
——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引言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城乡二元经济体系是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的结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存环境方面,农村和城市之间有较大的区别。农村还存在化肥、农药、地膜和柴油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生活垃圾的排放及城市生活垃圾转运到农村给农村环境造成的负担,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化将进入转型发展期。城市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强调: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其中着重指出,要通过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来改善农户的生存环境,以此拉近城乡差距[1]。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的现代化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不但需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人们的丰富的社会需求,也要供给优秀的生态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对农民有利的工程,在全国各地都在着力实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有很多农民不赞同的地方,有些农民有较为强烈的反响,有些很多关乎生产和生活的项目需要继续你难过改造,政府却没有及时作出针对性措施,另外有些改造项目离开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2]。产生这一现象是因为在进行环境改造的过程中,政府和组织通常在主体地位,而身为环境整治成果获益者的农民长时间都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程度。怎样去改造以及改造的重点及改造的深度是不可以由农民自己进行决定的,这容易造成政府的决断和农民要求的不平衡。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都着手开始了环境整治工作,政府也为了环境的改造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改造农业环境和以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筹划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踊跃的实践和探索 [3]。但是,环境整治作为广大农民群众热切期待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还有不尽人意之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自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学术界对于整治工作的研究多存在于宏观认知部分。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主体对象—农户的满意度却常被忽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整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治规划和改造模式等方面,面对整治之后的工作研究比较少[4]。本文针对环境整治的后期开展研究,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2.现实意义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实践工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5]。近些年,农户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问题,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等各种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生活的热点。人们也逐渐关注于农村环境整治这项工作。经过对满意程度的研究,表明了农民关于整治环境的真切感受和现实要求,给江苏省的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一系列的参考和借鉴,调整环境整治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让政府决策和农民的实际要求互相对应,在农民满意度的前提下,切实改良农民的生活现状,让环境的治理变成真正的给农民提供便利的工程,从而进一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对满意度的研究实践开展较早,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很多研究人员开始对顾客的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费耐尔(Fornell)博士阐述了关于顾客期望值、购买产品后的感受以及购买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组成的一个计量经济学的逻辑模型,简称费奈尔逻辑模型。对该模型使用偏微分最小二次方得到的数值,就是顾客满意度指数,简称CSI [6]。
目前,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国各地大小农村的落实,国内对农村环境整治的问题进行了部分研究。以下根据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现状进行课题的梳理与归纳。
(1)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目的:农村环境整治是城市化发展到中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7]。从宏观的城乡发展角度来说,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市化进程。最近几年,南京市一直以来都把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环境整治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方式来考虑,当作缩小城乡差距,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主要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南京的城市化发展过程 [8]。在农户的角度来讲,对环境的改善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在农村居住,这一目的是为了让农户有安身立命的基础进而能够乐业。比如说,江苏省就一直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实行美好城城乡建设活动为主要突破口,加速构成新颖的城乡空间结构,实现结构完善,布局清晰、配置平衡以及全局覆盖的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实现生态宜居,环境美丽、居住感觉舒适方便的乡村居住环境,着力构建包含江苏特点的城乡统一,高效简约,绿色生态,和谐美满的乡镇建设道路 [9]。“美好乡镇建设工程”包含城乡规划指导明细、乡村环境治理活动规划,城镇功能质量的提升方案以及节约型城乡引导规划、在这之中农村环境治理活动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1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