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困境研究以s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附件)

摘 要随着政府职能转移的加快以及基层社区治理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以岗位或以项目的形式引入社区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在社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社区社会工作者难以在服务对象心中建构应然的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服务对象不清楚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往往将社区社会工作者看做居委会工作人员,不利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的长远发展。本研究通过对S社工服务中心社区服务项目落地社区中的社区社会工作者及实习生的访谈,了解社区社会工作者存在实然身份与应然身份相脱离的身份困境及其所处环境,并从微观个人、中观机构、宏观文化政策三个层面出发全面分析产生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困境的原因,进而从微观个人、中观机构、宏观文化政策三个层面提出建构本土社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中的身份建议。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建构的研究 2
(二)关于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的研究 2
三、概念界定 4
(一)本土社区社会工作 4
(二)本土社区社会工作者 4
四、研究方法 5
(一)研究方法 5
(二)研究对象 5
(三)研究框架 6
五、本土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困境 8
(一)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应然身份 8
(二)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实然身份 8
(三)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困境—实然身份与应然身份的分离 10
六、社区工作者身份困境原因分析 12
(一)微观层面 12
(二)中观层面 14
(三)宏观层面 18
七、社区工作者走出身份困境的建议 21
(一)微观层面 21
(二)中观层面 22
(三)宏观层面 25
八、总结 26
(一)研究小结 26
(二)研究不足 26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3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社会工作专业恢复以来,国家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继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社会工作的发展。当下社会工作主要是以社区社会工作的形式发展,而社区社会工作者是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社区社会工作者的服务直接影响着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笔者专业实习的项目在社区落地5年,服务对象与社工之间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关系,但仍会出现服务对象仍对社工身份、服务范围不明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此种状况?越来越多的社区以岗位或以项目的形式引入社区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服务对象误认为社会工作者是居委会工作人员、老师等身份,而社会工作者为了方便进入社区时,也在有意使用或者默认自己的居委会工作着人员、老师的身份。借用居委会工作人员、老师等有利于外来社会工作者有一个进入服务场所的“合理身份”,但是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因为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合理身份”,所以居民不清楚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的真正价值与作用是什么,不会在有需要时寻找社工求助,认为社会工作者就是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与居委会的作用相同,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工作本土化、职业化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S社工服务中心若干社区服务项目中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困境研究,丰富本土社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为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思考和资料积累及方法参考。
2.实践意义
通过对S社工服务中心若干社区服务项目中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困境研究,充分认识和了解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困境,澄清本土社区中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定位与要求并提出改善策略,一方面为本土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建言献策,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献力;另一方面为本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建构的研究
社会工作由西方传入我国,在大陆仍是一个较为年轻的专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度较低,服务对象及其他与社会工作直接相关的其他方都不了解社会工作是什么,社会工作面领着本土化与职业化的困境,而社会工作能否很好的本土化直接影响着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因此本土社区社会工作的研究可对本文社区社会作者身份困境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议题将现有的社会工作解构,再根据本土情景建构,现有有关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有有关本土情景的社会工作建构研究如,如王思斌(2019)提出“嵌入型发展”的思路,走向与社区和会工作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的道路。徐选国(2016)强调社会工作的地方性,强调社区为本。杨发祥、叶淑静(2014)提出主体建构,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及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动力与推力。杜一飞(2006)提出我国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建构。潘泽全(2014)提出社会工作本土性知识的合法性建构。
社会工作的舶来属性使得其在进入本土之后,众多学者都围绕其本土情景下的专业建构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从理论视角对本土社会工作情景下的专业建构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从理论视角对本土的社会工作的本土性、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角度以及社会工作与本土文化的建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而本研究则从社区的实际工作情景中,由现实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会工作者以及接受服务的居民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回应社会工作者的身份理解,从而形成对社会工作的实践建构,从而进一步丰富社会工作的本土建构内涵。
(二)关于社区社会工作者身份的研究
社区社会工作者是本土社区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关于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身份研究主要是从社区社会工作角色和身份两个角度出发的研究。
1.关于社区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研究
当下关于社区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研究多是从社会工作者整个专业角色出发,定位于社区分析,以期分析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整个大环境中的角色,如杨发祥、叶淑静(2016)提出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王瑞华(2015)提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服务的形势下的角色定位。胡宇飞(2018)在社区治理的背景下提出社区工作者的五个角色。
其中关于社区社会工作者角色困境研究,部分学者如张晓萌(2018)从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出发研究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困境。也有学者如廖海明(2018)从社区社会工作者服务中发现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困境。杨荣(2008)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和加拿大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提出中国社区社会工作者在适应居民需求方面较弱的现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