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研究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其中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南京市农民收入增长迅速,对其他地区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因此本文对南京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因素贡献率,得到现在南京市农民收入为内生自主型的,内部因素贡献大,即主要依靠农业产业优化,技术升级,以及农民综合素质提高来带动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源泉得到了有效开发,而外部因素贡献率相对较低。在对南京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 1
一、绪论 2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2
(二)研究内容 4
(三)选题意义 4
(四)技术路线 4
二、 模型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5
(一)模型的选择 5
(二)数据来源 5
三、 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
(一)南京市农民收入现状 5
(二)影响因素选择 6
(三)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7
(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8
(五)结论 10
四、政策建议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南京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它也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以党和政府很是重视如何应对“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也就是农民增收问题,它对当前进行的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因此需把它作为重点加以应对,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为是基础解决“三农”问题。
在21世纪初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揭示了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根本,这为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打下基石。在不久之后的十六大上,第一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201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此来促进农村发展;并在之后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国是时候进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了。在十八大上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城乡人均收入达到2010的两倍的目标。在前年的十八大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即要强调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为促进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保障。除此以外,从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完全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以来,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也一直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部分。在2015年一号文件中,围绕农民增收提出七点政策措施。在2016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差距以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并提出通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些政策意见的提出实施,为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对农民增收问题的研宄较早,且对很多问题的研究值得我们借鉴,而这些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当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马歇尔的供给理论、舒尔茨的技术停滞理论等理论。
刘易斯最早创立了著名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他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由现代工商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组成,工商业部门不断壮大而农业部门不断萎缩,最终走向趋同的一个发展历程,因此农民在二元或者多元经济发展模式下增收不可能获得长久保障[1]。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著名的供给理论,认为对于那些土地已经实现了充分利用而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增加的国家而言,将会造成土地报酬递减,而人多地少的状况将会造成农民收入减少[2]。
舒尔茨在二十世纪年代中期就指出,传统农业固然贫穷,可是是有效率的,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要素配置已经是达到了最优状态,如果仅仅是依靠对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而不进行生产技术更新,农业生产水平就不会有显著的改善,农民收入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3]。
托达罗认为现实的城乡现实收入差距不是造成人口迁移的原因,农民向城镇迁移,其原因是预期收入差距的存在,即只要农民预期城市工资收入将大于现在的收入,他就会向城市迁移,并因此增加农民收入[4]。拉姆分析了115个国家的经济数据,得出政府可以通过财务支出对私人部门产生影响,以此为基础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并认为这种影响在低收入国家更明显[5]。Herderson利用部分国家的历史数据,分析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认为中国城镇化水平发展滞后,尤其人口城镇化水平进程缓慢,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6]。
Laraen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大部分贫困家庭依靠农业维持生计,但是长期的分配制度、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导致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技能低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因素[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