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视角的涉农企业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研究以兴化市为例
本文在农户视角下,基于logistic模型,对来自江苏省泰州兴化市4个行政村共120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农户对涉农企业提供的农技服务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年龄、文化水平对总体满意度评价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年龄和文化水平与总体满意度呈正相关,农户性别对满意度总体评价影响较不明显;推广行为方面,企业提供的咨询服务质量,对总体满意度评价显著;推广内容方面,企业提供的土壤改良技术、机械耕种技术对总体满意度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完善“公司+农户”农技推广模式拟提出建议如下合理定位推广对象,完善推广体系;强化农户主体地位,注重咨询服务;协同高校科研创新,优化推广内容;巩固推广服务公益性,创新推广模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2
1.理论意义2
2.现实意义2
(二)研究内容2
1.研究内容2
2.研究方法3
3.技术路线3
4.创新点与不足4
(1)可能的创新点4
(2)可能的不足4
一、理论基础5
(一)农业技术扩散理论5
1.农业技术扩散内涵 5
2.技术扩散相关理论与模型5
3.农业技术推广6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6
1.科技成果选择6
2.科技成果采用6
(三)绩效管理理论6
1.绩效管理内涵6
2.绩效评估方法7
二、相关研究综述8
(一)我国农技推广起源于发展8
(二)我国农技推广绩效评8
1.关于以政府为推广主体推广模式绩效评价8
(1)政府主导的不同推广组织绩效评价研究8
(2)推广行为对推广绩效影响关系研究9
(3)推广形式与推广内容对绩效评价影响关系比较研究9
2.以其他推广主体推广模式绩效评价研究9
(三)推广模式创新研究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1.基于农户技术需求导向9
2.推行多元化推广体系10
(四)文献评述10
三、实证分析11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1
(二)样本数据与模型分析12
1.样本数据 12
2.模型分析12
(1)基于综合评价法的涉农企业推广绩效综合满意度评价12
(2)基于logistics有序回归模型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13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15
(一)研究结论15
(二)政策建议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附录 调研问卷20
基于农户视角的涉农企业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研究
——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领域,农业生产总值的提高离不开技术进步因素,只有将科研机构束之高阁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实到生产主体手上,才能够发挥这些科技成果的效用。而农业技术的落实,离不开农技推广组织的保障实施。
迄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主多辅”的推广系统,“一主”即基层政府,“多辅”指其他社会力量。由于推广主体的职能划分不明晰,农技推广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实际供给与有效需求存在偏差和错位,推广主体单一,推广资源匮乏,农技推广现状亟需改善。[1]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新常态下,如何保障农业基础性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于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言,将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由此,农技推广系统该如何完善,“线断,网破,人散”的僵局如何破解,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相关政策,多处提到“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事业单位,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普及活动,注重扶持经营性农技服务机构,促使他们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政策同样“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随着农技推广系统多元化发展,对不同推广主体进行推广绩效研究,比较其推广绩效的高低,从而构建比较统一的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所有推广主体中,涉农企业根据自身加工要求,一般会向农户统一供给技术和生产资料,避免了推广技术与农户需求错位等问题。[2]因此,研究以涉农企业作为农技推广主体,研究其推广绩效,对于优化该推广模式、鼓励更多涉农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有一定价值。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技术应用的滞后与低下的使用效率,不仅会影响农户的生产效益,更会影响农户的直接收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基层农技推广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基于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已迫在眉睫的大环境,探究涉农企业作为推广者时农技推广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定量探索问题、定性分析问题,从而可以为后来者在研究农技推广模式创新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现实意义
在农技推广主体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涉农企业参与农技推广,不仅能增加自己的经营利润,而且会显著降低农户技术使用中的风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技推广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机制,既可以提高推广主体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优化建议和方向。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技推广绩效评价,有助于了解到农户对推广主体的评价及其所需要的生产技术,确保农民能够获得满足自己需求的技术,使得农业技术在“研发—推广—投入使用”环节之间的流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绩效测评,有利于政府对技术的实用性以及推广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提高基层农技推广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企业合理选择、适当增减相关技术的资金投入,确保技术投入的效用最大化;有利于刺激高校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与试验,并为学者的研究提供相关凭证。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2
1.理论意义2
2.现实意义2
(二)研究内容2
1.研究内容2
2.研究方法3
3.技术路线3
4.创新点与不足4
(1)可能的创新点4
(2)可能的不足4
一、理论基础5
(一)农业技术扩散理论5
1.农业技术扩散内涵 5
2.技术扩散相关理论与模型5
3.农业技术推广6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6
1.科技成果选择6
2.科技成果采用6
(三)绩效管理理论6
1.绩效管理内涵6
2.绩效评估方法7
二、相关研究综述8
(一)我国农技推广起源于发展8
(二)我国农技推广绩效评8
1.关于以政府为推广主体推广模式绩效评价8
(1)政府主导的不同推广组织绩效评价研究8
(2)推广行为对推广绩效影响关系研究9
(3)推广形式与推广内容对绩效评价影响关系比较研究9
2.以其他推广主体推广模式绩效评价研究9
(三)推广模式创新研究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1.基于农户技术需求导向9
2.推行多元化推广体系10
(四)文献评述10
三、实证分析11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1
(二)样本数据与模型分析12
1.样本数据 12
2.模型分析12
(1)基于综合评价法的涉农企业推广绩效综合满意度评价12
(2)基于logistics有序回归模型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13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15
(一)研究结论15
(二)政策建议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附录 调研问卷20
基于农户视角的涉农企业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研究
——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领域,农业生产总值的提高离不开技术进步因素,只有将科研机构束之高阁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实到生产主体手上,才能够发挥这些科技成果的效用。而农业技术的落实,离不开农技推广组织的保障实施。
迄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主多辅”的推广系统,“一主”即基层政府,“多辅”指其他社会力量。由于推广主体的职能划分不明晰,农技推广人员激励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实际供给与有效需求存在偏差和错位,推广主体单一,推广资源匮乏,农技推广现状亟需改善。[1]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新常态下,如何保障农业基础性地位,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于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言,将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由此,农技推广系统该如何完善,“线断,网破,人散”的僵局如何破解,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相关政策,多处提到“鼓励和支持其他企事业单位,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普及活动,注重扶持经营性农技服务机构,促使他们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政策同样“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随着农技推广系统多元化发展,对不同推广主体进行推广绩效研究,比较其推广绩效的高低,从而构建比较统一的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所有推广主体中,涉农企业根据自身加工要求,一般会向农户统一供给技术和生产资料,避免了推广技术与农户需求错位等问题。[2]因此,研究以涉农企业作为农技推广主体,研究其推广绩效,对于优化该推广模式、鼓励更多涉农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有一定价值。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技术应用的滞后与低下的使用效率,不仅会影响农户的生产效益,更会影响农户的直接收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基层农技推广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基于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模式已迫在眉睫的大环境,探究涉农企业作为推广者时农技推广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定量探索问题、定性分析问题,从而可以为后来者在研究农技推广模式创新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现实意义
在农技推广主体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涉农企业参与农技推广,不仅能增加自己的经营利润,而且会显著降低农户技术使用中的风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技推广绩效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机制,既可以提高推广主体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优化建议和方向。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技推广绩效评价,有助于了解到农户对推广主体的评价及其所需要的生产技术,确保农民能够获得满足自己需求的技术,使得农业技术在“研发—推广—投入使用”环节之间的流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绩效测评,有利于政府对技术的实用性以及推广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提高基层农技推广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企业合理选择、适当增减相关技术的资金投入,确保技术投入的效用最大化;有利于刺激高校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与试验,并为学者的研究提供相关凭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