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及影响因素对市q社区老人的调查
本文在广泛阅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内容、价值、提供方式和服务方式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职业、收入。家庭因素的影响则体现为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家庭赡养费用。居家养老体系因素包括居家养老服务收费情况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2
(一)文献回顾 2
(二)研究假设 3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 4
(一)概念界定4
(二)研究方法 4
(三)数据来源 4
(四)样本特征 4
四、结果分析5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状况及其特征 5
(二)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1
(一)结论11
(二)政策建议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4
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基于对南京市Q社区老人的调查
引言
江苏省是我国首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 1986 年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就超过了各国普遍定义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统计,现在江苏省的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066 万左右,约占全省人口总的 14.3%,并以超过 3%的高速逐年增长,呈现出老龄人口基数大,比例增长速度快,以及向高龄化发展的特点。
作为省会的南京市,也是第一批迈进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到2003 年底,南京市共有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 80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13.85%。到2011 年底,南京市 60 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达到 111.16 万人,去除掉部队和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校等因素的影响,全市人口老龄化比率高达 20%。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养老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位制的解体,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城市社区的建设的逐步推广,城市居家养老也迎来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因素的变化,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机构养老由于数量有限,设施服务不能让人满意,收费过高等诸多不足,也不能满足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和养老需求的增加,居家养老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关注也不断增加。而要研究居家养老,对其服务对象老年人的研究必不可少,本文基于对南京市Q社区的调查,对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怎样对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产生影响的。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我国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从20世纪 80年代开始,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需求也不断增大,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服务得以迅猛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增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国内外关于居家养老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综合述评。
1、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
A.Pavey 和D.Pstsios从资源来源角度将社区居家养老照顾的内容划分为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前者指由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和承担的照顾服务,如建立设在社区内的老年公寓,后者指由家人、邻居、亲友或志愿者基于道德和感情因素而自主提供的照顾[1]。
J.Baldock 和 A.Evers指出,在居家养老照顾发展过程中,服务项目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具有更多的消费选择权和灵活性。在过去,服务对象被要求适应标准化的服务,而现在的重点则是设计多种套餐服务,以适应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要。服务管理也朝着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2]。
居家养老首先要提供适用的住房,日常生活照顾,药物治疗、基础护理也必不可少,为保证老年人能够享受较高水平的老年生活,还需要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情感援助服务。
目前,国外学者们普遍认为,居家养老应该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护理、家庭照料者支援、精神文化交流等。
国内学者则认为,居家养老应该由家庭、社区和国家三方共同承担。陈大亚[3]、陈军[5]等认为,居家养老应该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应该涉及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诸多方面。精神方面由家庭承担,物质方面则由国家、社区和家庭共同承担。
2、影响因素
老年人自身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对其养老需求有着较大影响。居家养老提供适用的住房或者安居房是基本要点,因此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也会对居家养老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家庭居住方式会影响老年人对服务需求的程度,家庭成员及家庭关系和睦与否会影响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效果的好坏。除了老年人自身和家庭因素的影响,社会支持和政府相关政策是影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宏观因素。
3、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和措施
有关居家养老方式的对策问题,还有很多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
(1)完善居家养老的相关法律与政策
祁峰等认为,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国家、社会和家庭三方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应该共同承担责任[6],并且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制约政府和社会的行为。现有老年人保障法律已经不适合当前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应适时地予以修订。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2
(一)文献回顾 2
(二)研究假设 3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 4
(一)概念界定4
(二)研究方法 4
(三)数据来源 4
(四)样本特征 4
四、结果分析5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状况及其特征 5
(二)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1
(一)结论11
(二)政策建议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4
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基于对南京市Q社区老人的调查
引言
江苏省是我国首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 1986 年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就超过了各国普遍定义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统计,现在江苏省的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1066 万左右,约占全省人口总的 14.3%,并以超过 3%的高速逐年增长,呈现出老龄人口基数大,比例增长速度快,以及向高龄化发展的特点。
作为省会的南京市,也是第一批迈进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到2003 年底,南京市共有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 80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13.85%。到2011 年底,南京市 60 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达到 111.16 万人,去除掉部队和高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校等因素的影响,全市人口老龄化比率高达 20%。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养老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位制的解体,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城市社区的建设的逐步推广,城市居家养老也迎来了有利的发展机遇。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因素的变化,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机构养老由于数量有限,设施服务不能让人满意,收费过高等诸多不足,也不能满足大多数老人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成为老年人养老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和养老需求的增加,居家养老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关注也不断增加。而要研究居家养老,对其服务对象老年人的研究必不可少,本文基于对南京市Q社区的调查,对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怎样对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产生影响的。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我国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从20世纪 80年代开始,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需求也不断增大,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服务得以迅猛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增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国内外关于居家养老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综合述评。
1、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
A.Pavey 和D.Pstsios从资源来源角度将社区居家养老照顾的内容划分为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前者指由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和承担的照顾服务,如建立设在社区内的老年公寓,后者指由家人、邻居、亲友或志愿者基于道德和感情因素而自主提供的照顾[1]。
J.Baldock 和 A.Evers指出,在居家养老照顾发展过程中,服务项目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具有更多的消费选择权和灵活性。在过去,服务对象被要求适应标准化的服务,而现在的重点则是设计多种套餐服务,以适应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要。服务管理也朝着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2]。
居家养老首先要提供适用的住房,日常生活照顾,药物治疗、基础护理也必不可少,为保证老年人能够享受较高水平的老年生活,还需要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情感援助服务。
目前,国外学者们普遍认为,居家养老应该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护理、家庭照料者支援、精神文化交流等。
国内学者则认为,居家养老应该由家庭、社区和国家三方共同承担。陈大亚[3]、陈军[5]等认为,居家养老应该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应该涉及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诸多方面。精神方面由家庭承担,物质方面则由国家、社区和家庭共同承担。
2、影响因素
老年人自身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对其养老需求有着较大影响。居家养老提供适用的住房或者安居房是基本要点,因此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也会对居家养老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家庭居住方式会影响老年人对服务需求的程度,家庭成员及家庭关系和睦与否会影响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效果的好坏。除了老年人自身和家庭因素的影响,社会支持和政府相关政策是影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宏观因素。
3、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和措施
有关居家养老方式的对策问题,还有很多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
(1)完善居家养老的相关法律与政策
祁峰等认为,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国家、社会和家庭三方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应该共同承担责任[6],并且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制约政府和社会的行为。现有老年人保障法律已经不适合当前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应适时地予以修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