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研究以日喀则市为例

: 以技术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推广方式来构建新型的农业技术人才培育平台,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与现代化发展接轨。本文主要以日喀则市为研究背景,展开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的讨论。本论文首先从分析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出发,论述我国目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论述在实践中借鉴外国优秀方法的必要性。其次,以日喀则迄今为止取得的成绩来论述农业技术推广应借鉴的解决措施和途径并论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以前文的基础展望对未来农业技术推广的愿景。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 2
(二)选题意义 2
1. 理论意义 2
2. 现实意义 2
二、农业发展与农民教育发展阶段 3
三、农业推广现状 3
(一)国外研究现状 3
(二)国内研究现状 4
四、农业推广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4
(一)政府占主导地位 4
(二)社会企业投入少 4
(三)推广技术人员稀少且水平低 4
(四)农民的意识不高 5
五、日喀则市农业技术推广 5
(一)日喀则市农业概况 5
(二)制约日喀则农业发展的原因 5
(三)现阶段日喀则农业发展的状况 5
六、 日喀则市的农牧业情况 5
七、由日喀则市总结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 7
(一)政府辅助,推广中心占主体 7
(二)社会各界及企业积极参与 7
(三)农民知识化、文明化、科技化 7
八、 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8
九、农业技术推广的应用前景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
——以日喀则市为例
引言
(一)选题背景
农业推广实质上是组织与教育(或沟通)农民的过程,也是改变农民行为,提升农民科学素养的过程。对于农业推广有狭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广义、现代化的解释,它们所侧重的点是不同的。狭义的农业推广以“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广义的农业推广以“教育”为主要特征,而现代化的农业推广则以“咨询”为主要特征。
到目前为止,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国内国外都有一定的例证,在国内,我国虽然很早就有了农业推广活动,但把农业推广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仅有几十年的时间,国内的推广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旧的推广模式、新的推广模式两种。旧的推广模式主要是建立试验、示范、培训相结合的农技站、农科站、农技推广总站等由农业部门组织在全国进行推广;新的推广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协会组会和龙头企业推广、农业科研等教育部门的推广模式。[1]相比旧的推广模式,新的推广模式使得农业科技转化速度大幅提升。相比国内,国外在上世纪就围绕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与运行机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其中比较典型的国家有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家,不管是以色列的全国农业科技管理委员会还是美国的公共农业服务推广体系,亦或是日本的农民协会(合作社)新西兰的农场俱乐部[2],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它们不仅有政府或是某个自发组织的统一管理,同时它们更加强调合作,强调不同主体的权责意识,比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合作,或是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合作。
基于以上的背景了解,我初步认为在不同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下,想要找到完美的推广模式是不可能的,并且每个推广模式都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推广模式,并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不断的更新推广模式。
(二)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农业的本质是什么?农业有很多属性,比如它的弱质性(与非农部门相比总是处在不利地位,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政治性、公共属性。其中,对于农业本身来讲,弱质性是农业最本质的属性,农业实际上就是一个高风险产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限于目前农业科技的落后,大部分农业生产仍主要依靠人力,所以它的弱质性还体现在人工上。推广的本质是什么?是教育,受教育的主题是农民。无论是狭义、广义的农业推广,其目的都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或是完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指导农民采用这些新技术,这涉及到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之,真正的推广,无论它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它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教育和应用。在我们的现实推广中,我们过于强调科学理性与技术能力的成就发展,而忽略了发展科学改善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矜矜业业研究出来的技术成果和国家大力进行的科研项目,最终不能真正的受之于众,受之于农民,那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罢了。
2. 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农业推广的实例有很多,比如早期我国实行的农技站、农科站还有国外的农民协会(合作社)、农场俱乐部等都属于不同形式的农业推广模式。[3]农业推广的实施要有利于农民技术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农民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培养一定的探究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通过对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育的研究从而倒逼政府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得农民正确的认识人类历史上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识,并在认识和总结过去的过程中找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农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巩固农民的科学技术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推广的教学不能只仅仅局限在反复陈述“死”的理论知识上,而是要切实提高农民现实及未来的农业质量,发挥其价值的一种全新的推广模式。为此,我们要真正理解农业推广的真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之路。同时,在推广实践中,如果教学的方式单一,没有系统明确的计划与目标,也必然难以使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文化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所以,我们所探究的多样化的推广模式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9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