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孝道观念与孝行研究(附件)

孝道是中国人的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最典型的表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95后大学生应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尊亲、爱亲、侍亲、显亲四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孝道观与孝行进行调查,调查发现95后大学生孝道观和孝行发生了变化,孝道观呈现出平等性、民主性、情感性、互益性等特点,孝行呈现出现代性、多样性、功利性、偏差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孝道观和孝行变化的影响因素,孝道观变化受传统观念转变、自我意识增强、家庭结构小型化等因素影响,孝行变化受市场经济浸染、孝道教育缺失、互联网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关键词 大学生,孝道观念,孝行
目 录
1 引言1
2 相关概念的界定2
2.1 孝道2
2.2 孝道观3
2.3 孝行4
3 95后大学生孝道观与孝行的现状2
3.1 尊亲:孝道的精神维度2
3.2 爱亲:孝道的情感维度3
3.3 侍亲:孝道的身体维度4
3.4 显亲:孝道的物质维度6
4 95后大学生孝道观与孝行的特点6
4.1 95后大学生孝道观的特点4
4.2 95后大学生孝行的特点10
5 95后大学生孝道观与孝行影响因素13
5.1 95后大学生孝道观影响因素13
5.2 95后大学生孝行影响因素16
6 总结与思考19
致谢21
参考文献22
附录A: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24
附录B: 访谈提纲25
1 引言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国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5后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的大环境下,呈现个性鲜明、思想开放的特点,他们作为国家的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望,民族的栋梁,身上不仅肩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更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所以深入了解当今95后大学生孝道观念和孝行现状,对他们孝道观念和孝行中不恰当之处予以指出和纠正,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孝道观践行正确的孝行为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课题以为例,采用深入访谈法对该学校20名95后大学生的孝道观念和孝行进行深入访谈,其中男生10 名,女生10名;城镇学生12名,非城镇学生8名;独生子女13名,非独生子女7名。本课题以文献法为基础,在查阅大量文献、专著基础上,着重采用访谈法并附加观察法,收集第一手资料,研究95后大学生孝道观念和孝行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可行性、合理性对策。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孝道
学术界关于孝道的内涵,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台湾学者杨国枢对孝道的定义是:从现代社会心理学得观点来看,孝道就是一套子女以父母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组合[1]。也就是说,孝道是孝道态度与孝道行为的组合。学者(刘鸿雁,2017)还对孝道的内涵做了广义和狭义的解释,其认为孝道即奉养父母的道德标准,去基本含义包括孝顺、孝敬和孝养。狭义的孝道是对父母、兄长的应爱应尽之道。正所谓“孝悌为先为,本立而道生。”广义的孝道则是将善事父母之情推及到忠于自己的国家,使得家国一体,社会和谐[2]。也有学者(刘文娟,2012)认为孝道就是指赡养父母之道,古时称作奉养父母的道德。孝道是在纵向的血缘关系中晚辈对长辈关系的处理问题,在本质上将是一种家庭伦理[3]。综合各学者对孝道的理解,可以把孝道定义为,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和赡养之道,包括孝道态度和孝道行为两个方面。
2.2 孝道观
孝道观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观是个体根据自己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作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古代学者王阳明的孝道观是传统孝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知”是王阳明孝道观的理论基础。王阳明孝道观的主要内容有:孝道是人品最重要的体现;精诚存志是孝道主体的态度;让父母精神愉悦、衣食无忧是孝道的主要表现;知行合一是践履孝道的主要方法。学者(罗勇,2015)认为所谓孝道观就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道德需要对亲子互动中的各种行为和现象作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和道德标准。这里的标准和尺度,应该是符合现代人需求,同时又吸收传统孝道之精华,是一个传承传统精髓又在不断发展的道德准则[4]。简言之,孝道观就是对孝道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以及在践行孝道时所持或遵循的道德准则,它既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德行。也有学者(刘文娟,2012)认为孝道观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孝道的一种观点,对孝道的践行[3]。纵观古今,可以把孝道观定义为,个人基于自身需要对孝道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以及践行孝道的道德准则。
2.3 孝行
不同学者对孝行包涵的维度有不同看法,季钦(2013)指出孝行包含以下维度::随侍奉养、敬顺双亲(这里的顺从不等于盲从,在父母存在明显错误时要谏亲)、荣亲悦亲、为亲留后、祭念先祖。前四个维度是父母生前子女尽孝的表现,第五个维度——祭念先祖是父母去世后子女尽孝的表现[5]。高琛、周贤君(2014)按照传统孝道对孝行的维度做了以下总结:随侍奉养、敬爱双亲、遵从礼俗、 继承志业、 抑己顺亲、 荣亲留后[6]。关于孝行的含义众多学者给出的解释大同小异,孝行是基于孝道观念的指导对父母长辈的孝道行为,它既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情操,也包含实践方面的行为。不同时代孝行被赋予了不同的要求,但其本质都是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孝敬和赡养。
3 95后大学生孝道观念与孝行现状分析
3.1 尊亲:孝道的精神维度
<<论语.为政>>、<<礼记。坊记>>两书都传达了儒家孝道的基本思想,“养亲”是为人子的最基本要求,“尊亲”才是区别于动物,进而区别于小人的标志。传统孝道中的“尊敬父母”即以礼事亲,要求子女在与父母的日常交往中。言行举止必须符合“礼”的要求,以表达对父母的敬意与尊重。通过“礼”表现出来的“尊敬父母”,就是要求子女明确自身和父母在家庭关系中的位置,清楚两者在家庭地位上的差异,发出与自身位置和地位相吻合的行为[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