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与调适独生子女父母空巢期的情感支持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因子女上大学而提前到来。子女的离巢使得父母们原先的情感支持体系失衡,而父母们不同的应对策略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笔者访谈了12位空巢父母及其子女,研究发现空巢父母们采用的调适策略总体可概括为两类,第一类为强化亲子情感支持的单一情感支持策略,这种策略使受访者与配偶、子女间容易产生矛盾;第二类为转移亲子情感支持的多元情感支持策略,这种策略使受访者的情感支持网络丰富而稳定,生活满意度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一)中年空巢家庭的成因及特征2
(二)中年空巢家庭的情感支持2
(三)述评3
二、研究设计4
(一)概念的界定4
(二)研究方法4
三、空巢前独生子女父母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支持4
(一)空巢前独生子女父母的日常生活4
(二)空巢前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支持5
四、空巢后独生子女父母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支持5
(一)空巢后独生子女父母的日常生活5
(二)空巢后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支持6
五、独生子女父母空巢期情感支持的调适8
(一)情感支持调适的策略8
(二)情感支持调适的结果8
六、小结与思考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附录 访谈提纲12
变化与调适:独生子女父母空巢期的情感支持
引言
引言
在独生子女政策下,随着一批又一批羽翼丰满的孩子飞去了大学,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许多人都认为90后的独生子女大多患有“父母依赖症”,独立能力十分差,然而事实上,孩子们在大学中逐渐成长,有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却患上了“子女依赖症”。对空巢父母来说,他们出现问题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孩子,即原先的情感支持者的离家,父母们有情感需求,但提供情感支持的人不在,又没能找到新的情感支持者,心理、生活都会产生种种问题,久而久之便愈加思念孩子,焦虑空虚,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情感上患上“子女依赖症”。有些父母甚至成为“陪读族”,住在孩子的大学附近,就近照顾。而不少被“陪”的学生则承认自己实际是处于一种无可奈何、被动接受的状态[1]。
这些因子女离家上大学而进入空巢期的家庭则被学者称作“新空巢家庭”。子女离家上大学不仅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考验,对空巢的父母来说更是一种考验。近年来,关于“新空巢家庭”的报道层出不穷。羊城晚报报道,孩子上大学后,一些空巢父母的生活变得清闲同时也无所适从[2];河南商报报道,空巢父母婚姻易出问题,孩子上大学后出现离婚高峰[3];青海法制报报道,空巢父母空虚、焦虑,子女走后空巢又“空心”[4]。空巢时间提前到来,进入空巢期的父母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对中年空巢的独生子女父母的研究可以让大众更加关注这一庞大的群体,探究父母们的生活中离开了孩子之后情感支持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为其家庭生命新周期的社会适应提供相关参考。
文献综述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在家庭生命周期中随着最小的孩子长大,因求学、就业、结婚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使原有家庭进入大部分时间只剩下父母两人单独居住或夫妇中的一人居住的阶段,它是家庭生命周期中开始收缩的一个阶段[5]。
关于空巢家庭的分类,穆光宗认为:(1)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2)一种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是年轻的空巢家庭——譬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6]。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因独生子女外出读书而形成的空巢家庭,其父母人到中年,家庭结构也是一种类空巢家庭。本研究将就与之相关的中年空巢家庭展开调查,探讨中年空巢父母情感支持的变化与调适情况。
(一)中年空巢家庭的成因及特征
1.中年空巢家庭的成因
本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年轻的空巢家庭,也就是中年空巢家庭,中年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与老年空巢家庭不同。与老年空巢家庭不同的是,中年空巢家庭,它是特指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而导致的空巢家庭,在我国城市实行较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20 多年之后,随着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一批值得关注的中年空巢家庭已经出现[7]。
我国中年空巢家庭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国政府自1971年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每户家庭中都只有唯一一个孩子。而近十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孩子都接受高等教育,去往外地上大学,这使得父母还处在中年的时期时,孩子就离开家庭,家中只剩父母留守,使家庭早早进入空巢阶段。
2.中年空巢家庭的特征
研究者们指出,新空巢家庭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和家庭关系骤变的特征,如独生子女家庭进入空巢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独生子女父母空巢危机往往与中老年危机重叠,更容易引发个人和家庭问题。(2)新空巢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特征发生了变化。从年龄上看,与以往非独生子女空巢家庭相比,新空巢家庭的成员一般比较年轻;从性别上看,家庭空巢期与更年期同时到来会加重女性的心理负担,而中年危机与空巢危机不期而遇,也会加剧男性的心理压力。(3)新空巢家庭成员具有一些新的社会心理特征,如因下岗、失业等造成的社会角色的缺失,对孩子的教育与发展过度投入以至于常常忽略了自己,新空巢家庭巢虽空压力却不减[8],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空巢期后更容易空虚,家庭进入空巢期后由于缺少了子女的缓冲,往往会使中老年危机加剧[9]等等。
(二)中年空巢家庭的情感支持
1.空巢家庭情感支持的变化
薛品等人在研究情感支持与生活满意度时发现,有情感支持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情感支持的缺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故空巢导致的子女情感支持减弱大大降低了空巢父母们的生活满意度,多表现为失落、寂寞、空虚[10]。
周子嘉在对湖南省空巢老人生活状态的研究中,表示情感支持是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空巢老人,其负面情绪主要为失落感、被遗忘感和烦闷感,而在空巢老人的配偶去世后,老人的负面情绪则多表现为压抑感、拖累感、无助感和寂寞感[1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一)中年空巢家庭的成因及特征2
(二)中年空巢家庭的情感支持2
(三)述评3
二、研究设计4
(一)概念的界定4
(二)研究方法4
三、空巢前独生子女父母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支持4
(一)空巢前独生子女父母的日常生活4
(二)空巢前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支持5
四、空巢后独生子女父母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支持5
(一)空巢后独生子女父母的日常生活5
(二)空巢后独生子女父母的情感支持6
五、独生子女父母空巢期情感支持的调适8
(一)情感支持调适的策略8
(二)情感支持调适的结果8
六、小结与思考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附录 访谈提纲12
变化与调适:独生子女父母空巢期的情感支持
引言
引言
在独生子女政策下,随着一批又一批羽翼丰满的孩子飞去了大学,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许多人都认为90后的独生子女大多患有“父母依赖症”,独立能力十分差,然而事实上,孩子们在大学中逐渐成长,有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却患上了“子女依赖症”。对空巢父母来说,他们出现问题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孩子,即原先的情感支持者的离家,父母们有情感需求,但提供情感支持的人不在,又没能找到新的情感支持者,心理、生活都会产生种种问题,久而久之便愈加思念孩子,焦虑空虚,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情感上患上“子女依赖症”。有些父母甚至成为“陪读族”,住在孩子的大学附近,就近照顾。而不少被“陪”的学生则承认自己实际是处于一种无可奈何、被动接受的状态[1]。
这些因子女离家上大学而进入空巢期的家庭则被学者称作“新空巢家庭”。子女离家上大学不仅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考验,对空巢的父母来说更是一种考验。近年来,关于“新空巢家庭”的报道层出不穷。羊城晚报报道,孩子上大学后,一些空巢父母的生活变得清闲同时也无所适从[2];河南商报报道,空巢父母婚姻易出问题,孩子上大学后出现离婚高峰[3];青海法制报报道,空巢父母空虚、焦虑,子女走后空巢又“空心”[4]。空巢时间提前到来,进入空巢期的父母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对中年空巢的独生子女父母的研究可以让大众更加关注这一庞大的群体,探究父母们的生活中离开了孩子之后情感支持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为其家庭生命新周期的社会适应提供相关参考。
文献综述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在家庭生命周期中随着最小的孩子长大,因求学、就业、结婚或其他原因离开家庭,使原有家庭进入大部分时间只剩下父母两人单独居住或夫妇中的一人居住的阶段,它是家庭生命周期中开始收缩的一个阶段[5]。
关于空巢家庭的分类,穆光宗认为:(1)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2)一种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是年轻的空巢家庭——譬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6]。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因独生子女外出读书而形成的空巢家庭,其父母人到中年,家庭结构也是一种类空巢家庭。本研究将就与之相关的中年空巢家庭展开调查,探讨中年空巢父母情感支持的变化与调适情况。
(一)中年空巢家庭的成因及特征
1.中年空巢家庭的成因
本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年轻的空巢家庭,也就是中年空巢家庭,中年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与老年空巢家庭不同。与老年空巢家庭不同的是,中年空巢家庭,它是特指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而导致的空巢家庭,在我国城市实行较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20 多年之后,随着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一批值得关注的中年空巢家庭已经出现[7]。
我国中年空巢家庭形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国政府自1971年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每户家庭中都只有唯一一个孩子。而近十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孩子都接受高等教育,去往外地上大学,这使得父母还处在中年的时期时,孩子就离开家庭,家中只剩父母留守,使家庭早早进入空巢阶段。
2.中年空巢家庭的特征
研究者们指出,新空巢家庭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和家庭关系骤变的特征,如独生子女家庭进入空巢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独生子女父母空巢危机往往与中老年危机重叠,更容易引发个人和家庭问题。(2)新空巢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特征发生了变化。从年龄上看,与以往非独生子女空巢家庭相比,新空巢家庭的成员一般比较年轻;从性别上看,家庭空巢期与更年期同时到来会加重女性的心理负担,而中年危机与空巢危机不期而遇,也会加剧男性的心理压力。(3)新空巢家庭成员具有一些新的社会心理特征,如因下岗、失业等造成的社会角色的缺失,对孩子的教育与发展过度投入以至于常常忽略了自己,新空巢家庭巢虽空压力却不减[8],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空巢期后更容易空虚,家庭进入空巢期后由于缺少了子女的缓冲,往往会使中老年危机加剧[9]等等。
(二)中年空巢家庭的情感支持
1.空巢家庭情感支持的变化
薛品等人在研究情感支持与生活满意度时发现,有情感支持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情感支持的缺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故空巢导致的子女情感支持减弱大大降低了空巢父母们的生活满意度,多表现为失落、寂寞、空虚[10]。
周子嘉在对湖南省空巢老人生活状态的研究中,表示情感支持是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空巢老人,其负面情绪主要为失落感、被遗忘感和烦闷感,而在空巢老人的配偶去世后,老人的负面情绪则多表现为压抑感、拖累感、无助感和寂寞感[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