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初期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以z项目为例(附件)

摘 要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化成为趋势的今天,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具体服务实施过程初期,由于购买方(政府)、居委会和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角度不同,认识程度不一致,加之社工机构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给项目实施初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本研究将对实地研究基础上探寻政府购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落地初期的实际困境并进行针对性分析,在实践基础上探索可行的解决策略,对于本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与意义。本论文主要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和访谈对项目涉及的各方对社会工作的认识进行了解,进一步分析项目初期推进不顺利的背后原因,用文献法等方法,总结出一套有效的解决项目实施初期问题的工作方法,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对后发地区的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供经验,助力基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更好落地实施。
目录
一、绪论 1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
(二)基本概念界定 1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2
(四)研究方法 3
二、社会工作项目初期困境描述 4
三、社会工作项目实施初期问题产生的原因评析 7
(一)居民对社会工作服务认知度不够 7
(二)政府和居委会对社会工作定位不当 8
(三)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专业能力不足 9
四、应对项目实施初期问题的方法 10
(一)提高宣传力度,扩大机构以及专业在居民中的影响力 10
(二)政府应提高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10
(三)提高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 11
(四)学校专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比重 11
五、创新与不足 13
(一)本文创新之处 13
(二)本文不足之处 13
参考文献 14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为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政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意见》的指导下,各地政府开始着手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项目化”一时间成为一个潮流。加之在我国强有力的政府调控之下,各种资源、政策和力量开始向项目化运行方向倾斜,项目化蓬勃发展起来。但是,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单位负责群众的生老病死,相比之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以及第三方承接社会服务在我国的发展只是在近年新兴发展起来,社区对社会工作的不了解、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与理解低、项目督导制度的不合理等,导致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开始之初,就面临着一系列的艰巨任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克服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落地初期的融合困境,才能使社会工作的服务之花在基层社区生根发芽,因此,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初期的困境寻求可行的解决策略,对于本土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2.理论意义
第一,本文在参考诸多学者关于研究制度以及文化等影响社会工作发展因素的同时,结合在实务中遇到的困境,一方面可以丰富社会工作项目发展的内容,另一方面为本土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与管理的相关实践理论的提供借鉴。
第二,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在专业服务中受到理论以及实践上的制约,结合本土的发展以及文化,本文通过对项目实施初期困境的原因以及制约因素进行探索研究,为本土社会工作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3.实践意义
第一,本文主要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研究Z 项目是如何在居民对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逐渐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吸引到服务对象并成功开展服务的。通过研究这样一个个案,描述课本中不曾有但是真是存在的现象,总结出一些规律,给新入职的一线社工、实习生及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其他人员心理准备,能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过渡期,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
第二,有助于引起对项目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重视。在社会工作项目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出现的问题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项目实施初期问题的解决为项目整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概念界定
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等专业方法中,都有一定的工作阶段。2018年社会工作者教材《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中也提到了社会工作通过过程分为,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接案六个部分。对于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而言,政府通过对项目中期以及后期的评估,在时间上把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即从项目购买到项目迎接中期评估再到项目结束评估。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整个社区社会工作项目是由社工机构提供的一项“产品”,雷蒙德弗农提出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导入期,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征: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只有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可能尝试;为了扩大服务对象范围,需要对产品进行宣传;在这一阶段,由于人力物力方面的原因,“产品”不可能被大量的投放;“产品”有待进一步完善。[1]这一阶段的特点与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专业服务时的特点相似,可把导入期视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初期。这一阶段是项目刚开始落地,各项具体实施内容尚未推进,社工努力与利益相关各方建立关系,寻找开展服务切入点的过程,无明确时间节点或界限。
(三)国内相关文献评述
1.关于社会工作项目实施初期问题的基本现状?
有关项目落地初期政府过度干预的研究,文军指出,政府主导而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相对不足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购买的服务项目类别及其落地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彰显了政府的意图,这一状况会消解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降低社工机构的影响力。[2]这种影响力与拥有的资源是分不开的,陈蓓丽就此指出社工机构受到自身规模和服务面向限制,其资源以政府购买岗位和服务项目为主,这意味着社工机构对政府存在较高程度的资源依赖。[2]资源依赖本身没有问题,马迎贤在分析资源对二者(政府和社工机构)关系的影响时,提到如果资源可以相互依赖,那两者实际上是平等合作的,如果一个组织的依赖性大于另外一个组织时,权利就变得不平等。[4]刘战旗也指出政府的强势主导及社会工作机构对政府的高度依赖使形式上的平等变成实质上的不平等,形式上的契约合作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被雇佣的“伙计关系”。[5]可以了解到,对于整个服务项目的实施,都有社会工作机构受到资源、权力等影响进而导致参与相对不足的现实问题。但是目前较少文献专注于社会服务项目落地初期的挑战与困境,缺少对落地初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不足困境的分析与策略探索,本研究则将聚焦于此,形成更加精准的专业探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3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