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贵州屯堡文化村寨的保护与开发【字数:14831】

我国古村落众多,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古村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本课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村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从屯堡文化的历史起源、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经济价值,说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屯堡文化村寨进行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结合云山屯、天龙屯堡古镇的实例,研究其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以及在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目 录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4研究的主要内容
1.5研究方法
1.5.1文献分析法
1.5.2实地调查法
1.5.3案例分析法
2贵州屯堡文化村寨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2.1贵州屯堡文化及村寨的简介
2.1.1屯堡文化的历史沿革
2.1.2屯堡文化的内容
2.1.3屯堡村寨
2.2贵州屯堡文化村寨保护与开发的基本情况
2.2.1保护与开发的举措
2.2.2保护与开发的效果
3贵州屯堡文化村寨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诱因分析
3.1村寨空心化与建筑残破度的加剧
3.2旅游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3.3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3.4政府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3.5专业人才匮乏
3.6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4 强化贵州屯堡文化村寨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4.1加强技术支持
4.2 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加强保护意识
4.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4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措施
4.5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4.6加强资金支持
5 结语
参考文献
1绪论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选题背景
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本规划指出:历史文化村镇、古村落、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切实统筹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乡村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好村庄的原始风貌,全面保护文物古迹、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遍布全国各地的历史小城镇、古村落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实施乡村战略以来,各个历史名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其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问题,一些古村落在开发的过程中忽略了保护,极大地破坏了其原始的风貌。与其他古村落一样,屯堡文化村寨的发展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地保护好屯堡文化村寨,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成为屯堡文化村寨在之后的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贵州屯堡文化是历经600多年发展形成的历史文化,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拥有巨大的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屯堡文化进行探究分析,并结合当前对屯堡文化村寨的保护开发,给屯堡文化本身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说明在当前情况下对屯堡文化村寨进行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并对其保护与开发提出有效可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这些意见能对屯堡文化村寨保护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希望能引起当地有关部门对屯堡文化保护的重视,从政策法规层面来加强相关引导,更好地对屯堡文化村寨进行保护与开发。
1.2.2研究意义
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发展传承的基础,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同时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屯堡文化村寨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亟需拯救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屯堡文化村寨进行保护与开发,探索其使用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还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随着城镇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后提出,各界对于屯堡文化的相关研究与日俱增,但专门针对屯堡文化村寨的研究却是不多。本课题主要是着眼于屯堡文化村寨的保护以及开发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这对于当前屯堡文化村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其研究的成果不仅能丰富屯堡文化的研究内容,而且对于其他村寨的保护与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国外研究现状
弗雷德里克巴斯(1969)提出了“边界论”,解释了文化差异在族界维持过程中的延续,认为在族群互动中,族群认同与族群界限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文化差异则成为可操控的族群外在表征,因此其不过是族群认同与族群界限维持的一种牵涉或结果。
冢田诚之等人(1993)对贵州西部民族在鸟居龙藏时代与现在文化变迁的比较研究,做出了屯堡人和汉民族是“维持着原有不变的人们共同体”的结论。
恩伯夫妇(1998)揭示了文化变迁的规律,他们认为没有哪种文化模式会永远不变,因此,也就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完全涵盖变迁过程的所有因素。
普罗格和贝茨(1988)指出文化与人之间,并非简单的脚本与演员之间的关系,而是将人看做文化的创造者。
1.3.2国内研究现状
周宏伟(2011)从理论方法的探索、地方规范的研讨、保护规划的示范三个方面,对如何开展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探讨与指导,其中许多思路对于安顺屯堡文化区历史文化村镇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阮仪三(2013)对全国范围(以西部欠发达地区为重点)的古城古镇古村进行了全面踏勘,用较为平实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中国100个具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古城古镇古村,用学术关注的方式来影响政府、民众保护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遗存。为笔者开展安顺屯堡文化实地调研提供了好的模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