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良消费行为的小组工作介入策略探究(附件)
2019年 5 月 10 日摘 要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大学生这一群体至关重要的消费地位也在逐渐地突显出来。他们正处于即将踏入社会的特殊时期,拥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消费行为。尤其是他们所表现出的消费无计划、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攀比炫耀性消费以及过度的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引起了很多领域专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的表现、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造成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并试图探索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方法进行介入的策略,以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目 录
引言 1
一、问题提出 2
二、研究设计 3
(一) 相关概念界定 3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4
三、 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及不良消费行为表现 5
(一) 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5
(二)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表现 8
(三) 大学生不良消费原因分析 10
四、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适用性分析 11
(一)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必要性 11
(二)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可行性 11
五、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的策略探究 13
(一) 理论基础 13
(二) 大学生不良消费群体分类 13
(三) 小组工作介入策略 1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谢 23
引 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和家庭经济收入的日益增长,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升,其整体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成为受到众多商家关注和争抢的对象。但是,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生活经验,他们易受社会各种思想变化带来的冲击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现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包括如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网贷)、炫耀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比消费等不良特征。同时深受市场经济的熏陶和影响,也使他们滋生了不良消费心理,呈现出如超前消费、冲动消费、追求品牌和档次等不良消费行为,这也体现在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上,他们推崇“能挣会花”、“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的观念而“蚂蚁花呗”等消费信贷产品的出现以及大学生“裸贷”现象的频发还有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不良消费风气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自立自强和健康发展。
问题提出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品德思想完善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措施。为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把握他们当前的消费行为特征,就显得尤为必要。本人围绕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现状、原因及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问题进行了文献研究,概述如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品不断丰富,各种消费研究也不断地出现。我国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研究的学科视角以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体育学、心理学为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研究内容涉及广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在逐年不断地增加,同时,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消费结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内学术界对消费者行为越来越重视,许多学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学者郭奉元、孙红姐(2017)从家庭、社会、高校方面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做了探讨,其中苏红姐指出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形成主要受到西方消费主义、媒体、教育欠缺的影响。而郭奉元对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做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是家庭提供经费,其次是亲友资助,最后是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些文献缺乏对大学生自身因素的研究;李艺(2014)、黄杰(2012)、包艳龙(2018)、张丽娟(2018)这几位学者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表现及特点做出分析,并指出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主要表现在攀比消费、奢侈消费、浪费消费、盲目消费以及超前消费(网贷)等方面;其中包艳龙从校园网贷进行不良消费的分析,我国校园网贷平台有超100家,大多数存在控风险能力不足、夸大误导性宣传、监管缺位等问题。而张丽娟通过问卷调查唐山在校大学生校园贷现状,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校园贷的潜在风险,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心理而盲目网贷,而网贷又多用于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游戏等娱乐产品。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不良消费在多种学科的参与下,除了过去所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外,也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包括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新概念。笔者利用中国知网对2000年后的文章检索发现,大学生消费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就有五千多篇,其中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的则有将近100篇,然而,这些研究不论是做定量的描述性研究还是做质性分析,除了罗琼(2017)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介入大学生校园网贷问题做过探讨外,几乎鲜见社会工作这一独特力量在大学生不良消费中的身影,更是难见其小组工作方法的探讨,也正是如此,笔者拟采用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之一:小组工作方法展开研究,通过设计恰当的小组活动探究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改善的行动策略。
研究设计
相关概念界定
1.不良消费
本文所指不良消费主要是指无计划消费、炫耀攀比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和过度的超前消费(网贷)的行为。
2.小组工作
小组是由两个及以上成员组成,遵循共同的价值理念,追求某种共同的目标,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的,拥有凝聚力、约束力与向心力的群体。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组织具有同一类问题的成员,制定规则把成员凝聚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成员们解决共同的问题,帮助组员成长和发展的方法。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标
通过这一研究,初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及其存在的问题。了解大学生不良消费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并且探讨小组工作在干预大学生不良消费方面的措施。尝试把具有不良消费行为的大学生以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并探究小组工作介入其中的策略。并借此来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找寻引导他们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有效方法,为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整顿大学生不良消费提供可以参考的小组工作方法。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出现了一些奢侈浪费、超前消费、攀比炫耀等不良倾向,认真研究该不良倾向,分析其原因,探究小组工作介入对策,将社会工作理论运用到研究不良消费实务中。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社会资源,并在大学校园里形成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等良好消费风气有很大帮助。丰富大学生消费的研究在小组工作中的探究,有助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延伸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的触角,拓宽社会工作研究视域等。
目 录
引言 1
一、问题提出 2
二、研究设计 3
(一) 相关概念界定 3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4
三、 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及不良消费行为表现 5
(一) 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5
(二)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表现 8
(三) 大学生不良消费原因分析 10
四、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适用性分析 11
(一)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必要性 11
(二)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可行性 11
五、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的策略探究 13
(一) 理论基础 13
(二) 大学生不良消费群体分类 13
(三) 小组工作介入策略 1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谢 23
引 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和家庭经济收入的日益增长,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升,其整体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成为受到众多商家关注和争抢的对象。但是,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生活经验,他们易受社会各种思想变化带来的冲击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现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包括如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网贷)、炫耀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比消费等不良特征。同时深受市场经济的熏陶和影响,也使他们滋生了不良消费心理,呈现出如超前消费、冲动消费、追求品牌和档次等不良消费行为,这也体现在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上,他们推崇“能挣会花”、“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的观念而“蚂蚁花呗”等消费信贷产品的出现以及大学生“裸贷”现象的频发还有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些不良消费风气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自立自强和健康发展。
问题提出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品德思想完善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大措施。为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把握他们当前的消费行为特征,就显得尤为必要。本人围绕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现状、原因及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问题进行了文献研究,概述如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品不断丰富,各种消费研究也不断地出现。我国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研究的学科视角以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体育学、心理学为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研究内容涉及广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在逐年不断地增加,同时,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消费结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内学术界对消费者行为越来越重视,许多学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学者郭奉元、孙红姐(2017)从家庭、社会、高校方面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做了探讨,其中苏红姐指出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形成主要受到西方消费主义、媒体、教育欠缺的影响。而郭奉元对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做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是家庭提供经费,其次是亲友资助,最后是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些文献缺乏对大学生自身因素的研究;李艺(2014)、黄杰(2012)、包艳龙(2018)、张丽娟(2018)这几位学者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表现及特点做出分析,并指出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主要表现在攀比消费、奢侈消费、浪费消费、盲目消费以及超前消费(网贷)等方面;其中包艳龙从校园网贷进行不良消费的分析,我国校园网贷平台有超100家,大多数存在控风险能力不足、夸大误导性宣传、监管缺位等问题。而张丽娟通过问卷调查唐山在校大学生校园贷现状,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校园贷的潜在风险,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心理而盲目网贷,而网贷又多用于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游戏等娱乐产品。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不良消费在多种学科的参与下,除了过去所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外,也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包括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新概念。笔者利用中国知网对2000年后的文章检索发现,大学生消费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就有五千多篇,其中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的则有将近100篇,然而,这些研究不论是做定量的描述性研究还是做质性分析,除了罗琼(2017)从社会工作的角度介入大学生校园网贷问题做过探讨外,几乎鲜见社会工作这一独特力量在大学生不良消费中的身影,更是难见其小组工作方法的探讨,也正是如此,笔者拟采用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之一:小组工作方法展开研究,通过设计恰当的小组活动探究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改善的行动策略。
研究设计
相关概念界定
1.不良消费
本文所指不良消费主要是指无计划消费、炫耀攀比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和过度的超前消费(网贷)的行为。
2.小组工作
小组是由两个及以上成员组成,遵循共同的价值理念,追求某种共同的目标,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的,拥有凝聚力、约束力与向心力的群体。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组织具有同一类问题的成员,制定规则把成员凝聚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成员们解决共同的问题,帮助组员成长和发展的方法。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标
通过这一研究,初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及其存在的问题。了解大学生不良消费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并且探讨小组工作在干预大学生不良消费方面的措施。尝试把具有不良消费行为的大学生以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并探究小组工作介入其中的策略。并借此来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找寻引导他们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有效方法,为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整顿大学生不良消费提供可以参考的小组工作方法。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出现了一些奢侈浪费、超前消费、攀比炫耀等不良倾向,认真研究该不良倾向,分析其原因,探究小组工作介入对策,将社会工作理论运用到研究不良消费实务中。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约社会资源,并在大学校园里形成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等良好消费风气有很大帮助。丰富大学生消费的研究在小组工作中的探究,有助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延伸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的触角,拓宽社会工作研究视域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