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中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附件)
近年来,中国特色小镇形成了一股热潮,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快速发展,已是我国城乡融合的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完善我国的城镇体系,推动我国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实现。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和经营中,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经营者,特色小镇在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获得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为扎实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新兴职业农民参与情况决定着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与否。本文将会通过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这三种理论,去作为社会工作介入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的合适理论支撑,通过农民经营能力的重要性遇到的引出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通过文献研究对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现状和社会工作介入文化扶贫己取得的研充成果进行认真梳理,根据文献资料及自己所掌握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提出可行有效的观点,为社会工作介入到特色小镇建设这一项工作发挥有效作用,以不同的视角促进农民对象自身能力提升,发挥社会工作的最大效益,尝试走出一条新路径,而且在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一定启发。关键词 特色小镇建设;社会工作介入;农民经营能力
目 录
1 引言 3
2 特色小镇的兴起与类型 4
3 农民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 5
4 农民经营能力的内涵及作用分析 6
4.1农民经营能力的内涵 6
4.2 农民经营能力的作用 7
5 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策略 8
5.1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的可行性 8
5.2 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 10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始于2014年的浙江省,自2016年开始成为一项国家性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这项工作目标是造就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预计到2020年完成此项目标。在2016年10月14日,诸多特色小镇在经过各地政府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然后由相关专家反复审核鉴定,最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得出了首批特色小镇共有127个。这些特色小镇各具特色,具有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等多种特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浙江省是我国特色小镇的发源地,曾于2014年在杭州的云栖小镇第一次提到,2016开始由国家大力推动。特色小镇是一种创新的经济模式,是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两者基础上结合发展形成的。国家逐步大力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改善城镇发展面貌,加快城镇化进程[1];平有利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质量。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和经营中,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经营者,特色小镇在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获得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和经营中,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经营者,特色小镇在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获得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国内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特色小镇如火进行中,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也不断增多,农民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就需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能力,通过学习掌握农业、市场、经营等相关知识、专业技能,然后与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何发挥农民在特色小镇经营建设中的重要性作用,这已然是一大难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特色小镇大体经历了这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是探索阶段。2014年,原浙江省省长李强第一次提出了这个“特色小镇”;第二阶段则是成型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做出了重要批示;第三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家发布引导政策,再然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一股热潮。特色城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起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大力支持,在实践中得到了迅速提升[2]。
据统计,2016年1月份至9月份这段时间,国家对37个特色小镇的投资金额高达480亿,全国1000个特色小镇的建设投资累计约有1亿至1.5万亿元。总体来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迅速,正成为当下我国新的经济社会现象。热潮之下,特色小镇不再是一个曾经提出的简单经济学概念或者行政学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集文化、产业、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引擎[3]。
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特色小镇的有效手段。而如何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或市场能力,是摆在乡村为本的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试图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介入特色小镇建设,探讨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策略。藉此提高农民经营能力,为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同时,为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促进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突破口。
2 特色小镇的兴起与类型
特色小镇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著名的有以举办世界经济论坛闻名的瑞士达沃斯小镇、被誉为薰衣草之乡的法国普罗旺斯小镇、被誉为全球对冲基金“大本营”的美国格林威治小镇等[4]。它们分布在大城市周边,拥有实力强劲的特色产业集群,并以魅力独具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城市风貌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始于2014年,浙江省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开始提出了要建设一批具有特色鲜明产业、文化浓厚、美丽宜居、休闲旅游与社区功能都具有的特色产业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4]。随后推出了云栖小镇、梦想小镇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典范。2016 年,我国开始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于7月共同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特色小镇建设的通知,这项工作目标是造就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具有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等多种特色[5]。作为首批特色小镇,去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随后,各省市也响应国家号召,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特色小镇建设,因地制宜,出台适用于当地,符合当地情况的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由此,特色小镇开始在全国推广开来,形成一股热潮。
特色小镇类型丰富,多以产业类别命名。作为国内近几年来的新生事物,还在日益增加。浙江省提出的特色小镇有多种类型:环保健康型、旅游、时尚、制造,以及茶叶、青瓷等历史经典产业[6]。后来各地小镇又根据自己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新的类别。据粗略统计,主要有教育小镇、航天航空小镇、商贸物流小镇、农业小镇、创客小镇、科技小镇、文化艺术小镇、体育小镇等。既有新兴产业,也有升级转型的传统产业[7]。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农业以及相关产业为基础而形成的特色小镇。
3 农民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
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使命是通过品牌经济的打造来提高镇域和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从而成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载体。同时,特色小镇也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新型城镇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为实施乡村战略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目 录
1 引言 3
2 特色小镇的兴起与类型 4
3 农民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 5
4 农民经营能力的内涵及作用分析 6
4.1农民经营能力的内涵 6
4.2 农民经营能力的作用 7
5 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策略 8
5.1 社会工作介入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的可行性 8
5.2 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 10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始于2014年的浙江省,自2016年开始成为一项国家性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这项工作目标是造就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预计到2020年完成此项目标。在2016年10月14日,诸多特色小镇在经过各地政府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然后由相关专家反复审核鉴定,最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得出了首批特色小镇共有127个。这些特色小镇各具特色,具有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等多种特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浙江省是我国特色小镇的发源地,曾于2014年在杭州的云栖小镇第一次提到,2016开始由国家大力推动。特色小镇是一种创新的经济模式,是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两者基础上结合发展形成的。国家逐步大力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改善城镇发展面貌,加快城镇化进程[1];平有利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质量。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和经营中,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经营者,特色小镇在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获得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和经营中,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经营者,特色小镇在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获得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国内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特色小镇如火进行中,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也不断增多,农民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就需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能力,通过学习掌握农业、市场、经营等相关知识、专业技能,然后与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如何发挥农民在特色小镇经营建设中的重要性作用,这已然是一大难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特色小镇大体经历了这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即是探索阶段。2014年,原浙江省省长李强第一次提出了这个“特色小镇”;第二阶段则是成型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做出了重要批示;第三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家发布引导政策,再然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一股热潮。特色城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起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大力支持,在实践中得到了迅速提升[2]。
据统计,2016年1月份至9月份这段时间,国家对37个特色小镇的投资金额高达480亿,全国1000个特色小镇的建设投资累计约有1亿至1.5万亿元。总体来看,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迅速,正成为当下我国新的经济社会现象。热潮之下,特色小镇不再是一个曾经提出的简单经济学概念或者行政学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集文化、产业、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引擎[3]。
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特色小镇的有效手段。而如何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或市场能力,是摆在乡村为本的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试图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介入特色小镇建设,探讨农民经营能力提升策略。藉此提高农民经营能力,为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同时,为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促进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提供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突破口。
2 特色小镇的兴起与类型
特色小镇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著名的有以举办世界经济论坛闻名的瑞士达沃斯小镇、被誉为薰衣草之乡的法国普罗旺斯小镇、被誉为全球对冲基金“大本营”的美国格林威治小镇等[4]。它们分布在大城市周边,拥有实力强劲的特色产业集群,并以魅力独具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城市风貌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始于2014年,浙江省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开始提出了要建设一批具有特色鲜明产业、文化浓厚、美丽宜居、休闲旅游与社区功能都具有的特色产业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4]。随后推出了云栖小镇、梦想小镇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典范。2016 年,我国开始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于7月共同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特色小镇建设的通知,这项工作目标是造就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具有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商贸物流、现代制造等多种特色[5]。作为首批特色小镇,去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随后,各省市也响应国家号召,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特色小镇建设,因地制宜,出台适用于当地,符合当地情况的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由此,特色小镇开始在全国推广开来,形成一股热潮。
特色小镇类型丰富,多以产业类别命名。作为国内近几年来的新生事物,还在日益增加。浙江省提出的特色小镇有多种类型:环保健康型、旅游、时尚、制造,以及茶叶、青瓷等历史经典产业[6]。后来各地小镇又根据自己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新的类别。据粗略统计,主要有教育小镇、航天航空小镇、商贸物流小镇、农业小镇、创客小镇、科技小镇、文化艺术小镇、体育小镇等。既有新兴产业,也有升级转型的传统产业[7]。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农业以及相关产业为基础而形成的特色小镇。
3 农民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
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使命是通过品牌经济的打造来提高镇域和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从而成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载体。同时,特色小镇也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新型城镇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为实施乡村战略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