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研究

探索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京市、苏州市)2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购买农资的电子商务行为,探讨农户选择在网上购买农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性别、送货上门、赊账以及快递站距离共5个变量对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有阻碍作用,而受教育程度、知道“互联网+农业”政策2个变量对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一)研究意义1
1.理论意义1
2.现实意义2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2
二、研究方案3
(一)研究目标3
(二)研究内容3
1.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调查3
2.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影响因素研究3
3.农资流通效率提升政策建议3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3
(一)数据来源3
(二)研究方法4
1.模型设定4
2.模型变量说明4
四、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描述4
(一)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采纳意愿4
(二)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评价5
五、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影响因素分析6
(一)回归模型结果6
(二)影响因素分析6
1.农户特征的影响7
2.线下农资店提供服务情况的影响7
3.在线购物提供服务情况的影响7
4.政策环境的影响8
六、结论及建议8
(一)合理定位适用对象,宣传适度8
(二)规范网购农资市场,杜绝假冒伪劣9
(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增强农户消费体验9
(四)发挥基层推广部门中坚力量,增加推广深度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农户购买农资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子商务行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投入,对农业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农资市场开放以来,虽展现出竞争的活力,但却存在着混乱、鱼龙混杂等问题[1]。部分地区农资店经营发展程度不完善,很难满足农户生产需要。而农村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的连接与开放,传统贸易方式的中间环节得以减少,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进而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2]。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描述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诊断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影响因素,为提高农资流通效率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地,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理论意义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农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发展瓶颈以及优化案例分析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多数研究都是以农资电子商务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注重于对流通渠道、发展模式的探讨,以农户行为为研究对象,从客户端分析农资电子商务发展优势与不足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次研究拟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实地调研获得的真实数据,借鉴国内外农户行为理论成果,并结合农业生产资料兼具消费品与投资品双重属性的特点,描述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诊断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影响因素,能够回答如何促进农资流通高效率流通的难题,进一步深化农资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从而为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电子商务和农户经济等学科提供新的研究案例,为农资电子商务研究开创新视野。
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农户电子商务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农户经济行为为理论指导、定量测算为依据,得出影响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升农资流通效率提出政策建议,即“分析——测算——提升”为研究主线构建研究框架,对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京市、苏州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农户购买农资的不同行为,运用logistics模型,诊断农户购买农资电子商务行为的主要影响因子,从而为提升农资流通效率提出政策建议,有利于促进农资电子商务繁荣发展,保证农资市场从野蛮生长期、平稳地过渡到“购—销”的良性运转期;有利于满足农户差异化的生产投入需要,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农民增收。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农村与城市不同,如何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农资市场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这一难题亟待解决。目前国内外专家对农户农资购买行为展开了大量研究。一些学者基于农户经济行为理论,指出农户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行为具有投资与消费的双重属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李红解释到,农资产品对农户而言是一种生产资料具有投入品的特征;小农生产不具备规模效益,所做出的购买决策与普通消费行为相似[3]。李宝库等以化肥为例,将农资产品的双重属性引入Fishbein行为模型,进一步得出农资产品“投资”与“消费”的双重属性可以通过农民的态度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4]。一些学者对农户购买农资的行为模式进行探索、归纳。Posselt等最早提出农户购买是一种锁定购买行为(未对信息进行深入搜集便选择长期购买某种品牌或者多次惠顾某商场)[5]。结合我国较为封闭的农村社区关系网络情境,孙娟将锁定购买行为分为品牌锁定和农资销售店锁定两类模式,其中质量和使用效果是品牌锁定行为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人情关系显著地影响农资销售店锁定购买行为[6]。陈欣欣认为乡村社区中独有的人际亲密度和顾虑,可以削弱农户抱怨与重复购买行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7]。张蒙萌提出农户在购买农资时存在“被动信任”现象,并构建差序性乡村社会网络,解释了在这一社会网络中,农资销售商具有掌握信息和资源的优势,农户在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不得不选择“信任”[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