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河南a市x村的调查(附件)
本文基于河南省A市X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健康保障需求现状进行描述,并进一步分析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自身部分人口学特征包括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同时,完善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健全的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更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健康保障是每个农村老年人都应公平享有的社会福利。因此,本文提出国家兼顾效率和公平,健全农村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政府加大农村医疗投入力度以及加大针对农村老年人的扫盲教育,以激发老年人的主体意识,提升其健康认知;老年人自身不断学习,提升维护健康保障水平的意识等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
(一)文献回顾2
(二)研究假设3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测量 3
(一)研究设计 3
(二)数据测量 5
四、结果与分析 5
(一)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现状描述 5
(二)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的因素分析 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9
(一)研究结论 9
(二)进一步的思考 9
(三)对策建议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附录:调查问卷 12
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河南省A市X村的调查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未富先老是我国的一大特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也愈加突出。据相关统计,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316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9.7%[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2000年对中国城乡人口状况一次抽样调查发现,从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来看,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占28.3%,“一般”的占45.8%,“较差”和“很差”的为25.9%[2],即他们的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不高。同时,农村老人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农村其他年龄人口。2003年卫生部服务调查显示,农村总人口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周患病率为13.95%,而同期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患病率为30.21%,是农村总人口患病率的2.17倍。2003年农村老年人口的患病率比1998年的24.20%高出六个百分点[3]。我国老年人主要患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患病率自40岁以后呈直线增长,到65岁以前,几乎每隔5年增长[4]。从中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率都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老年人由于进入生命周期阶段后期,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自我免疫能力降低,滋生各种疾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研究表明,老年人对健康保障有很大的需求,诸如医疗保险、报销制度、体育健身和公共卫生等,农村老年人的这些需求受自身及社会因素影响。
如何让老年人在生命周期后期健康快乐生活成为了当今社会和学界的一大热点。在此,本文着重从需求角度出发探讨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问题,并通过相关调查描述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1.有关健康保障需求的研究概况
健康保障需求是在健康保障含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健康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保障和“脆弱性”这两个名词的引申。“脆弱性(vulnerability)”,指欠缺经济和生命安全保障措施的社会群体或成员,在面临老龄、患病、伤残和其他灾害风险时的状态。因此,健康保障指的是具有减轻乃至消除健康脆弱性作用的公共行动[5]。西方国家侧重于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贫困人群的健康保险覆盖率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战略[6]。在国内,健康保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健康保障主要是指医疗保险制度,即如何为医疗服务筹措和分配资金。广义健康保障概念有两层含义:首先,这一制度的目标是维护和提高健康水平,其内涵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而不仅仅是医疗;其次,这一制度不仅仅是资金的筹集和分配制度,还包括服务的组织和提供[7]23。
从以往研究中可知,学界对健康保障需求的阐述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国家和社会是满足需求的主体;2.从属于社会保障制度;3.目的是为了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稳定社会;4.满足需求的主要方式借助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8]。在某种意义上,健康保障需求从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安全需求。
2.关于健康保障需求及满足健康保障需求的研究概况
纵观国内外文献,关于健康保障需求、满足健康保障需求的研究不胜枚举。基本健康保障需求侧重于借助健康保障制度使全体社会成员得以满足最低健康需求从而降低健康风险,主要由公共卫生、医疗救济和基本医疗保险构成,其衡量指标均指向重点领域中最基本的公共行动。其薄弱环节包括食品安全、重大传染病免费防治、职业健康保护、健康教育和与农户医疗支出相联系的第三方付费制度[9]。关于我国健康保障体系现状的研究上,由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度隔阂,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在地域间、人群间差异明显[10]。农民健康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环节,存在保障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以及农村医疗机构萎缩、“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突出问题[11]。
3.满足农村老人健康保障需求措施的研究概况
在满足农村健康保障需求的构建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以防为主、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方针,同时结合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卫生改革、卫生行政职能转变与医疗保障立法[12]。众所周知,农民的健康状况决定着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因此要加快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设健全。从公平与效益的角度上,鼓励预防与早期发现疾病,形成良性成本控制机制,提升保障服务的反应性,引入群体购买机制和强调公开、反馈与参与是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13]。同时,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强化政府公共责任、重建医疗卫生体系有利于满足农民健康保障需求[14]。针对老年健康保障需求的满足,需要广覆盖、多层次的老年健康筹资体系和多方参与、可负担的老年健康服务组织体系。在筹资模式上适度加大对老年医疗的补助,同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强化个人投资于老年健康保障;在组织模式上以政府举办的社区医疗机构为主体,提供预防保健和老年医疗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在健康照顾方面的作用,建立起在老年医疗健康方面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合作伙伴关系[4]24。无论如何,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农村老年医疗救助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与疾病预防等多种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医疗保障,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其健康状况的改善,实现“健康老龄化”[15]。户籍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水平均不同程度影响了城乡居民满意度评价[1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
(一)文献回顾2
(二)研究假设3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测量 3
(一)研究设计 3
(二)数据测量 5
四、结果与分析 5
(一)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现状描述 5
(二)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的因素分析 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9
(一)研究结论 9
(二)进一步的思考 9
(三)对策建议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附录:调查问卷 12
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河南省A市X村的调查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未富先老是我国的一大特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也愈加突出。据相关统计,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1316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9.7%[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2000年对中国城乡人口状况一次抽样调查发现,从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来看,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占28.3%,“一般”的占45.8%,“较差”和“很差”的为25.9%[2],即他们的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不高。同时,农村老人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农村其他年龄人口。2003年卫生部服务调查显示,农村总人口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周患病率为13.95%,而同期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患病率为30.21%,是农村总人口患病率的2.17倍。2003年农村老年人口的患病率比1998年的24.20%高出六个百分点[3]。我国老年人主要患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患病率自40岁以后呈直线增长,到65岁以前,几乎每隔5年增长[4]。从中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率都远远高于其他人群。老年人由于进入生命周期阶段后期,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自我免疫能力降低,滋生各种疾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研究表明,老年人对健康保障有很大的需求,诸如医疗保险、报销制度、体育健身和公共卫生等,农村老年人的这些需求受自身及社会因素影响。
如何让老年人在生命周期后期健康快乐生活成为了当今社会和学界的一大热点。在此,本文着重从需求角度出发探讨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求问题,并通过相关调查描述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1.有关健康保障需求的研究概况
健康保障需求是在健康保障含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健康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保障和“脆弱性”这两个名词的引申。“脆弱性(vulnerability)”,指欠缺经济和生命安全保障措施的社会群体或成员,在面临老龄、患病、伤残和其他灾害风险时的状态。因此,健康保障指的是具有减轻乃至消除健康脆弱性作用的公共行动[5]。西方国家侧重于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贫困人群的健康保险覆盖率又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战略[6]。在国内,健康保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健康保障主要是指医疗保险制度,即如何为医疗服务筹措和分配资金。广义健康保障概念有两层含义:首先,这一制度的目标是维护和提高健康水平,其内涵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而不仅仅是医疗;其次,这一制度不仅仅是资金的筹集和分配制度,还包括服务的组织和提供[7]23。
从以往研究中可知,学界对健康保障需求的阐述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国家和社会是满足需求的主体;2.从属于社会保障制度;3.目的是为了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稳定社会;4.满足需求的主要方式借助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8]。在某种意义上,健康保障需求从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安全需求。
2.关于健康保障需求及满足健康保障需求的研究概况
纵观国内外文献,关于健康保障需求、满足健康保障需求的研究不胜枚举。基本健康保障需求侧重于借助健康保障制度使全体社会成员得以满足最低健康需求从而降低健康风险,主要由公共卫生、医疗救济和基本医疗保险构成,其衡量指标均指向重点领域中最基本的公共行动。其薄弱环节包括食品安全、重大传染病免费防治、职业健康保护、健康教育和与农户医疗支出相联系的第三方付费制度[9]。关于我国健康保障体系现状的研究上,由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度隔阂,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在地域间、人群间差异明显[10]。农民健康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环节,存在保障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以及农村医疗机构萎缩、“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突出问题[11]。
3.满足农村老人健康保障需求措施的研究概况
在满足农村健康保障需求的构建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以防为主、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方针,同时结合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卫生改革、卫生行政职能转变与医疗保障立法[12]。众所周知,农民的健康状况决定着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因此要加快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设健全。从公平与效益的角度上,鼓励预防与早期发现疾病,形成良性成本控制机制,提升保障服务的反应性,引入群体购买机制和强调公开、反馈与参与是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13]。同时,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强化政府公共责任、重建医疗卫生体系有利于满足农民健康保障需求[14]。针对老年健康保障需求的满足,需要广覆盖、多层次的老年健康筹资体系和多方参与、可负担的老年健康服务组织体系。在筹资模式上适度加大对老年医疗的补助,同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强化个人投资于老年健康保障;在组织模式上以政府举办的社区医疗机构为主体,提供预防保健和老年医疗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在健康照顾方面的作用,建立起在老年医疗健康方面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合作伙伴关系[4]24。无论如何,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农村老年医疗救助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与疾病预防等多种措施,来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医疗保障,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其健康状况的改善,实现“健康老龄化”[15]。户籍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水平均不同程度影响了城乡居民满意度评价[1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