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市w村为例

本研究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转型的背景下,以江苏省南京市W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调查方法,对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呈现出传统型与现代性相互融合的特点,但趋向于现代性;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结构特征凸显,消费水平得以提高;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更加趋向于现代化,多元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是导致传统消费生活方式仍是农村生活主流的重要原因。发展农村经济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转型的根本方法。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3
引言3
文献回顾3
(一)国外研究4
(二)国内研究5
二、研究设计7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7
(二)调查地点概况7
(三)研究方法8
(四)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8
三、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的现状8
(一)融合型的消费观念9(二)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结构及较高的消费水平 10
(三)现代型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11
四.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一)性别因素 13
(二)年龄因素 14
(三)文化程度因素 15
(四) 家庭收入因素 16
(五) 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因素 16
五、总结与反思 17致谢 18
参考文献 18
附录A:调查问卷 20
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南京市W村为例
引言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尤为突出。消费生活方式是指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消费水平,为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所制导的消费产品和劳务的活动方式。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的消费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的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表现。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主要部分,相对于城市人口来讲,农村居民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方面更加的传统与保守。那么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呈现哪些特征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西方社会学对消费生活方式的研究渊源于对生活方式的研究,最初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生活方式的论述,在这一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生活方式作为解释阶级、地位的变量并从这一意义上来使用“生活方式”概念;随后,韦伯和凡勃伦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路加以发展,使生活方式开始成为社会学的研究范畴。韦伯的研究指出特定的生活方式表现于消费商品的特定规律,这也就是说,人们可以进一步在方法上根据消费规律认识生活方式。凡勃伦的研究则充分展示了生活方式概念对于阶级和社会地位的认识价值和解释力,他的名著《有闲阶级论》就是把生活方式作为阶级地位、尊荣的标志来研究的。韦伯和凡勃伦的理论和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之一就是把生活方式转换为消费方式来研究,他们的理论方法也因此影响了以后的对于生活方式的研究,即是说,沿袭二人的思路,把生活方式转化为消费方式来研究。西方学者的这种研究转化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把生活方式概念转变为操作性更强的消费方式,调查对象变得更加具体,资料更容易获得。一是用消费方式概念替换生活方式概念,讨论的主题就是消费方式,大量关于消费社会的研究都是如此[1]。
消费是西方社会生活的第一主题,对消费方式的研究也就成了学术界的热点。古典经济学家将消费作为其经济学说的重要内容,亚当斯密、李嘉图、魁奈等人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节制消费,奢侈性消费等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凡勃伦提出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对中世纪以来有闲阶级的生活与其他社会阶级的区分,对浪费、虚荣、代理有闲、代理消费、奢侈等概念进行探讨,使消费的社会意义表现得非常广泛,为现代西方消费社会理论奠定了基础。以博德里亚为代表的社会学家,在西方后现代理论背景下,运用当代符号学理论体系,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2][3]。
(二)国内研究
中国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生活方式研究,生活方式研究在我国几乎是同社会学的重建同时开始的,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了生活方式研究“热”。关于消费生活方式的研究是被视为生活方式整体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来进行研究的,王宁是国内研究消费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消费行为是消费方式的反映,认为消费方式不同于消费行为模式和消费文化,消费方式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是社会对消费的结构性或制度性安排。他提出了传统消费行为的几种模式和后果,并认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客观上要求建立现代化的消费方式,以促使传统消费行为模式的转型和合理的消费行为模式的产生和普及。另外,他还对消费与认同的关系问题做了研究,认为如果说伴随现代市场经济而来的丰富商品为人们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那么,在世界范围内,多种生存方式和消费方式并存的情况下,人们选择这种而非那种生存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认同所决定的。人们的认同和人们的消费不过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人们从事消费,实质上不过是创造、维持或改变着自己的认同。从认同的角度看消费和从消费的角度看认同,是消费社会学所特有的研究视角之一。
从社会学角度探讨消费生活方式主要是从消费与整个生活的关系,即消费与人的生存、发展的关系角度这一社会学的范畴来加以研究的[4]。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关于消费生活方式概念的界定和特征的探讨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消费生活方式的概念己达成了基本共识,其中李景耀的观点较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消费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消耗各种消费资料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它主要由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结构等几个要素构成[6]。学者们对不同人群消费生活方式特征的探讨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消费取向,承转整合,革故鼎新,讲质量、品位和个性,主要表现在消费需要、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消费气质、消费观念五个方面;第二,人们的消费能力有所提高;第三,人们的消费结构趋向合理[4][5]。
2.关于消费生活方式构成要素的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10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