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运用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究(附件)

摘 要在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社会工作在中国也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运用程度还不足以与社会工作的发展速度相匹配,由此衍生的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如何改进、创新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方式方法尤为迫切。在相关文献研究,和对笔者联系的三个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机构中的七位社工人员的访谈的基础上,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分为选题依据、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研究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运用现状;第三部分论述当前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为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发展可行性分析和发展建议探究;第五部分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发展和运用提供了参考。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文献综述 1
(三)概念界定 3
(四)研究方法 3
(五)理论基础 4
(六)研究意义 4
二、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运用现状 5
(一)新媒体在中国的运用现状 5
(二)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运用现状 6
三、当前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8
(一)存在的问题 8
(二)产生的原因 9
四、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发展建议探究 11
(一)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发展可行性探究 11
(二)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发展建议 12
五、结论 13
参考文献 15
附录 访谈提纲 16
致谢 17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当前,互联网技术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传统媒体产生了强劲对手—新媒体,后者有赶超前者的趋势。新媒体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工作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社会工作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这得益于互联网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稳步发展,新媒体技术的社会影响力不可小觑。社会工作如何在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宣传发展,值得社会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索。
新媒体主要指相对于纸媒、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更新颖的传播方式向大众提供各类信息和生活服务的传播模式。近年来,发展势头正好的微信、抖音、直播等都属于新媒体。如何合理、有效的将这些新兴事物运用到社会工作的宣传发展之中,是值得每一个社会工作相关人士深思的。探索、创新社会工作宣传中的新媒体运用方式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此,以社会工作宣传中的新媒体技术运用为研究对象,拟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了解当前社会工作宣传中所用到的新媒体技术,挖掘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性发展措施,促进新媒体技术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运用。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张悦(2016)在社会工作宣传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在宣传工作中能发挥它的优势所在。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当前,虽然社会工作者加大了使用新媒体来开展社会工作宣传的力度,但它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新媒体广泛运用到社会工作的各个层面的同时,也在不断开辟着新的领域、新的方式,综合来看,国内的社会工作发展中的新媒体运用发展形势正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关于新媒体与社会工作宣传的研究
黄逸宁(2017)《新媒体运用于社会工作品牌传播的对策研究》:本文从新媒体自身的特性出发,在分析了其与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相结合存在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力图探索出新型对策。而著者的对策大多与社会工作联系松散,不具备专业性和针对性。但从中可以看出,新媒体在社会工作的宣传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只是需要尽快填补关于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的相关研究。结合现实环境来看,还有许多不足和不尽完善的地方,这也为本研究的关于新媒体与社会工作宣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关于新媒体与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研究
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多达十几种,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和老年社会工作领域为例。首先,新媒体的出现为这些特殊群体的社会参与带来了新的机会。但是,拿新媒体环境下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举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深入地探究新媒体在残疾人社会工作宣传中的相关现状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在新媒体大环境下对特殊人群的服务能力,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进而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康坤(2018)
此外,新媒体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老年人社会交往及休闲娱乐的方法,增添了该领域的实务工作技巧及内容。但在新媒体为老年社会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题。比如:新媒体在老年人群当中的普及率偏低,他们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也较少。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社会工作宣传的发展。基于此文,引发了笔者关于新媒体与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宣传的深入思考。王燕新(2018)
通过现有的有关新媒体与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研究,为笔者提供了关于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宣传中的创新途径的新思路。
2.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新媒体的形成发展研究
新媒体发展至今,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即便如此,各路学者还是有许多共性的看法。譬如对于“新”的理解。Caroline Marvin认为,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突出特点就是“新”,“新”就新在它的传播形式和内容是大众不曾接触的,充满新意的,与它们出现的时间早晚无关。但本质上它来源于传统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革新。微信、QQ、微博、Facebook等都可以称作新媒体;此外,近几年发展迅猛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媒体,比如Faceu、YouTube等都不可小觑。
(2)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运用
马森(Stephen M. Marson)在1997年就从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了社会工作和互联网发展之间存在的羁绊和关系。他提出在早期的社工发展史,社工人员对于互联网技术是排斥的。但如今,作为技术的高阶代表,互联网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合作势在必行,难以阻挡。他列举了一些将互联网与社会工作结合的典型事件,强调了社会工作不仅无法排斥互联网技术,而且能够很好地与之结合,进而提升社会工作实践的有效性。
马森的前瞻性研究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赞同。一年之后,杰夫兹(Elissa D. Giffords)探索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工作的发展。他认为,互联网对社会工作领域的贡献是:诸如电子邮箱、邮件群发、万维网等电子技术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建构了集学术训练、实务介入、研究反思、学习接收为一体的新型交流平台。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网络增加了经验和实务知识的获取渠道,并使信息交换变得容易。马森和杰夫兹的奠基性成果虽然并未在广度和深度上对网络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展开剖析,却由于其前瞻性而建构了西方学界对网络社会工作的研究热潮的讨论。桑代尔(Karen S. Sandell)等人在研究了互联网为社会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之后,提出强调社会工作专业要保持并提升竞争力,必须注重本专业教育与最新技术革命之间的联系。虽然多数学者强调互联网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克瑞格(Larry W. Kreuger)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们指出,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互联网技术应用存在一些短处,比如服务产出、项目发展、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限制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5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