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为本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行性探索以鲁东地区h村为例(附件)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年人流入城市,农村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的热点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实现农村老年人可持续性养老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资产为本视角为突破点,将资产为本视角与互助养老模式相结合,以H村为样本,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和探寻农村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及需求的基础上,在资产为本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与构建适合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3
目录
Abstract 4
引言 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
二、研究设计 3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3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及研究视角的确定 5
三、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推行的必要性 6
(一)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 6
(二)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不完善 6
(三)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没落 7
(四)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条件差 8
四、资产为本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可行性探索 9
(一)优势分析 9
1.熟人关系网络为互助养老模式奠定基础 9
2.成本低的优点与农村老年人收入低的特点相契合 9
3.在社区内养老与老年人恋家的特点相适应 10
(二)可行性分析 10
1.人力资本层面的可行性分析 10
2.文化资本层面的可行性分析 11
3.产业资本层面的可行性探索 11
4.景观资本层面的可行性探索 12
总结与反思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谢 21
引 言
目前,我国老龄化比例正在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人口数据发现,2018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较2017年增长0.6%,65周岁及以上人口增长了0.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老龄化的程度在加深。在这样一个老龄化背景下来看中国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早在2011年“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陈昱阳的报告就指出,农村老年人口数量是城市的1.69倍,农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的年轻人流入城市,大量的老年人留在了农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村的老龄化速度和老龄化比重。
原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早年执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中国仅用了1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达到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转变速度之快使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有一个特点——未富先老。在农村,家庭养老主要通过年青一代通过劳作获得收成来供养老人。但由于农村主要劳动力的转移,老年人难以得到照顾,有的老人甚至需要耕作以实现自我养老,一旦生病或生活不能自理则会陷入养老困境。为此关注农村的养老,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提升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一直以来都是以家庭养老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行以及城乡二元之间的差异日益加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致使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青壮年进城打拼,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在其经济条件可以改善的情况下,可以说对留守家中的老人他们是能做到满足其物质需求,但是为了生活,他们很难保证“常回家看看”,很难做到陪伴,更遑论高质量的陪伴,尤其是老人的自理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进城的青壮年群体就势必面临“孝”与“生存”的冲突,这就意味着农村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需要新的养老方式去做补充或代替,或者需要将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进行优化转型,一方面能够减轻远离父母的子女的养老压力,同时也可以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正式与非正式体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遵循老年人熟人小群体向陌生群体延伸的互助性理念,实现由传统的他人赡养向互养方向的转变,使老年人自主性得到发挥。农村老年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老年人自身的潜能值得我们去发掘,将老年人自身的潜能与其生活环境中的手工艺、社区平台、相互之间的年龄差等碎片化的资源联系起来,帮助老年人减少对家庭养老的依赖,充实老年人精神需求,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决定以资产为本的理论为视角去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行性。
二、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1.互助养老模式
本文所构建的互助养老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解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为目标,遵守自助、互助、自愿、奉献的原则,强调老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在这种养老模式下,通过村委会介入倡导群众参与,将农村空闲房屋打造成“幸福苑”,并配以基础设施。该场所不提供专业的医疗照顾,不配备专业的服务人员,老人之间互相照料、共同扶持。打造“老年人住得起,村集体承担得起”的舒适型养老场所。
2.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养老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养老、互助养老以及医养结合养老这三大方面进行研究。
家庭养老方面,段鑫鑫在《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中运用了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家庭养老的困境,她认为由于传统文化所塑造的家庭观念以及农民养老需求的特殊性,家庭养老在农民养老保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人行列,社会力量切入养老领域,提供养老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互助养老方面,王强在《河北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中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立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现实状况,分析河北省互助养老模式推行的优势与困境,希望为我国农村建立理想的养老模式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依据。董帅鹏在《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小组的探索研究》中运用资料收集与实务介入的方法,通过对河湾老人的养老需求评估,发现通过帮助老年人认识到自身优点,能有效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提升老年人独立养老的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ehuixue/28.html

好棒文